產品之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0日 18:02 《21世紀商業評論》 | ||||||||
產品之痛 事實上,雙方的本土化之癢早非今日才有。
一份內部JV商業談判紀要表明,1992年,雙方在湖北武漢建立合資工廠時,對新公司的架構曾經各執一詞。當時的焦點集中在對銷售部門的控制上,法方希望能由一個雪鐵龍派駐的副經理專門負責產品銷售,其他下屬部門能對銷售提供各種支持;而東風方面認為,銷售部門與新公司的各部門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不應該有專人負責,在此基礎上,東風建議設立宣傳部門,平衡各方利益。 但是最后爭論的結果是,神龍照搬雪鐵龍在法國的操作模式。 據參與東風與法國PSA集團談判的人士介紹,神龍現在的公司架構完全照辦PSA在法國的模式,下設東風雪鐵龍和東風標致兩個事業部,有兩套管理班子。同時東風本身也有一班管理人員介入其中,就雪鐵龍而言,其要受到這兩班人馬的管理,一方為雪鐵龍的利益著想,一方為東風的利益著想,其間的摩擦一直在持續。 其中,具體引進中國何種產品成為雙方分歧中最大的焦點。 雪鐵龍在法國本土的產品序列依次為AX(替代產品為C3)、SAXO、ZX、XANTIA、XM(之后是C5)等五個層次,在推出中級車富康首試中國市場之際,雙方對這款兩廂車是否打家庭用車的牌,一直沒有得出最后的結論。結果是,神龍花費1.5億元對富康進行改型,推出富康988三廂車。 而被譽為“救命車”的畢加索的命運更是說明問題。2001年9月,這款中法雙方醞釀了3年之久的主打產品終于亮相,排量為1.6L。正是這個排量,使得在畢加索下線的同時,業界就有評論認為,這款車救不了神龍。 今年這款車的表現也沒有給神龍帶來足夠的顏面。1~7月份,其銷量為2280輛。畢加索不能擔當東風雪鐵龍的主力產品。按照PSA北京辦事處的人士分析,1.6L畢加索推出后,市場反應非常不理想,一個共同的看法是發動機的排量太小,“有小馬拉大車”的感覺,消費者希望雪鐵龍能增大發動機排量。但東風雪鐵龍遲遲沒有動作。 直到一年之后,畢加索2.0L才面市。在各大廠家爭相推出新產品的時候,畢加索被淹沒了。PSA的這位人士說:“畢加索的升級太慢了。” 曾經有消息稱,之前,神龍也希望能拿到1.8L的畢加索生產權,但雪鐵龍的要求是神龍生產1.6L,雪鐵龍通過其營銷網絡在中國銷售進口車1.8L畢加索。 產品是企業的生命,中法雙方產品上的分歧繼續存在,在企業管理上,東風雪鐵龍法國式的管理方式,不能為解決這些分歧拿出任何可行的方案。 不愿意降低利潤換取成本優勢,也不愿意避開競爭最激烈的中級車市場,雪鐵龍在中國市場繼續表現固執。 畢加索之后,雪鐵龍繼續用中級車進攻中國市場,雙方選擇了塞納。也正是這款產品再次撕開了舊傷口。 在將塞納引進中國之后,因為雪鐵龍并不打算在中國進行本地化配套,其總車成本的60%~70%需要進口,因此整車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即便給經銷商的返利也沒有太多變化。一份來自武漢某經銷商提供的內部流通文件表明,在塞納系列4款產品中,其返利在1.24萬、1.27萬、1.38萬元等不同的水平。 最糟糕的是,在競爭對手競相降價的時候,塞納只能維持原來的價格,否則利潤不保。在維持了1年多的時間之后,雪鐵龍已經不能承受由此帶來的壓力。佛爾茲宣布在法國本土停產這款車的同時,神龍也只有做出同樣的取舍,為了穩定已有消費者的信心,只能以訂單生產的方式向外界傳遞這一信息。 在中國呆了12年之久的雪鐵龍推出的多款新產品銷售不暢,最大的原因正是產品并不符合中國人的胃口。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