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創新:永遠領先一步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5日 13:50 《中外管理》 | ||||||||
理念創新:永遠領先一步! 本刊記者 楊 超 王小燕
從70年前的財務處理機到40年前的大型機,從20年前的個人電腦到10年前的服務轉型,從互聯網技術嶄露頭角時郭士納“電子商務”概念的提出到現在彭明盛“隨需應變”理念的出爐……IBM公司每一次的歷史性轉型,都給IT行業帶來跨越式的變化。 IBM這股藍色潮流之所以歷經百年,澎湃不息,就在于它總是能夠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提出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概念,一次又一次地引領IT產業的潮流。 那又是什么秘訣讓IBM總能領先一步,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 理念的前瞻 “你‘On Demand’(隨需應變)了沒有?”2002年以來,一個中間寫有白色“ON”單詞的紅色按鈕,成為人們爭相追逐的目標和對象。 問候的話里蘊含著的是一場正在和將要到來的、新的IT革命。它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是IBM。 “我們看到了整個信息產業在未來將有很大的轉變。”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周偉焜說。這種有著十足自信的判斷正是IBM保持持續領先的要訣之一:總能看穿未來,提出前瞻性的產業理念。 在轉型為服務公司之后,1996年IBM又開始了第二次轉型——向電子商務的轉型。當時,IBM 認識到互聯網影響的將不止是學者、大學生,也不只是發發電子郵件那么簡單,而是會影響所有的企業。如果能夠讓客戶應用互聯網技術,那他們的競爭能力將更強大。于是,“電子商務”這個今天我們生活中的基礎詞匯,被IBM發明了出來。 2002年,剛剛上任的CEO彭明盛延續了郭士納的思維方式,而且再一次梳理了IBM的商業模式之后,又率領著IBM走向了第三次轉型——向“隨需應變”的轉型。這一年提出的概念是“電子商務隨需應變(e-Business On Demand)”,電子商務將“像水和電一樣,需要時,就能輕松享用”。這時,企業可以借助“隨取即用”的服務,很自如地在整個企業內部范圍內梳理、優化并整合從訂單到最終產品的全部流程,然后通過電子商務方式打通整個供應鏈,將企業外部的重要合作伙伴、供應商和客戶天衣無縫地整合、連接在一起,以便快速響應客戶的需求和市場機遇,應對外部的挑戰。 隨需應變與IBM過去推廣的概念有一點不同。過去是預見到一種新技術的來臨,并能夠把它描述成客戶可以接受的方案,從而引導一個新的趨勢。比如PC,客戶可以把信息功能放到桌面去做;又如電子商務,更多地代表功能,僅代表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IBM看到了互聯網技術,就可以把這一技術描述成電子商務。但“隨需應變”概念的核心,不再只強調IT,也不再僅涉及技術,是涉及到企業的各項業務,而是未來企業應當怎樣運作的經營模式。因此,隨需應變的概念也在不斷完善,如今已經拋去了“e-Business”,甚至正在拋去“Demand”,只留下簡單直觀的“ON”(隨著)。現在IBM已經不再說電子商務了,而是“隨需應變的商務”。 理念的落地 有了前瞻性的理念,是不是就意味著必然的成功呢? 當然不是,對企業而言,沒有落地的概念,即便再好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任何意義。 看到趨勢,提出概念之后,“接下來就是協調你的公關與市場的力量,把這個概念推廣出去,然后你的銷售、產品和服務隊伍也要跟進,所有的人要講同樣的語言,讓客戶接受”。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業務的開展和概念的推廣應該亦步亦趨,協調進行。如果投入了大量的公關廣告資源,而業務沒有跟上,只會浪費很多無謂的費用;反之,業務能力得到了相當的提升,但是推廣力度不足,也不能為更多的用戶所認知和認可。 1996 年,IBM在創造電子商務這個概念之后,就把1/4的研發經費都投了進去,令公司的所有產品都可以利用互聯網。無論你是看電視還是上網,都會看到“IBM電子商務”。當時,IBM每年推動電子商務的費用有 7 億美元!如今,電子商務早已成為一個行業的通用名詞,它真正改變了企業的應用和運作方式,現在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有網址,很多公司在網上采購。但人們提到它時,還是很自然地就首先想到 IBM。 再比如,為了推廣“隨需應變”的理念,僅2003年一年,IBM就拿出了50億美元的預算!從最初的“Utility Computing”,即像水電一樣用多少計算多少的收費方式,變成為“幫助客戶轉型為隨需應變的企業”,并對“隨需應變的企業”做了具體的定義: 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持續的變革、強大的財務壓力和無法預測的威脅,企業必須做到: 1.聚焦核心(Focused)——集中在自己的差異性能力上,與戰略合作伙伴緊密整合,讓他們管理那些不具差異性的活動; 2.實時響應(Responsive)——幾乎能夠本能地感知市場環境的變化和隨之而來各方面的需求,并能夠做出快速反應; 3.靈活可變(Variable)——成本結構和業務流程非常靈活,從而能夠降低風險,并更好地產出、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資本優化和財務預測; 4.堅固可靠(Resilient)——能夠經受全球市場中技術的、經濟的或政治的變化和威脅,使業務憑借一致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保密性來持續運作。 與此同時,IBM內部也一直在緊鑼密鼓,每個部門都要做評估,看自己是不是隨需應變的,這樣依照轉型框架把自身轉變成為“隨需應變”的企業。 但是無論怎樣推廣和布道新理念,最終都需要得到客戶的認可。只有客戶認為這個觀念是對的,才會有競爭對手跟進。目前,“隨需應變”——這正是IBM的目的:不把它當作自己的專利,而是讓更多的企業接受和宣揚它,使之成為所有企業成功的基本原則。 市場上有很多公司知道新觀念、新想法的重要,但像IBM這樣,每一個理念都引領著整個產業發展方向的,卻絕無僅有!這,就是行業領袖的過人之處。 發明之外的創新 在商界一個常見的現象是:你剛剛開拓了新的業務領域,提出了新的操作理念,一旦這個觀念被客戶所廣泛認可,步步緊逼的競爭對手們就會魚貫而入,馬上復制和模仿,搶占市場份額。“比如:我們幾年前開始在中國推動 IT 服務,幾年過去了,我們看到有70幾家重要的公司都宣稱要轉型服務,希望學習IBM 的經營模式。”周偉焜很自豪,畢竟有人模仿說明自己做得好。但這也是一個挑戰,因為對于一家大型公司而言,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并付諸實踐或許并不難,但持續不斷地引領整個產業的潮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需要一種能力,創新的能力。”周偉焜認為只有一家把創新精神融入血脈的公司才具備這種潛質。 創新這個概念,人們一點也不陌生。諸多的企業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都經常將它掛在嘴邊。但這其中,能徹底地把創新思維融在自己的血液中去的企業又有幾家呢? “一說起創新,很多人都想到發明。其實,創新與發明不同。”IBM對創新有著獨特的理解。簡單來說,發明實際上就是無中生有,如何用簡單的方法找出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物品、新的設備;而創新則是發明和洞察力的交點,是發明成果在行業中的應用,是運用新的開發成果和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發明的事情不一定能夠帶來價值,創新則可以帶來附加價值,發明只是創新的起點。 IBM是“科技力量先進和強大”的象征。在過去10多年里,IBM獲得了比任何其它公司都多得多的發明。2003年,IBM以3415項美國專利的數字,連續11年成為了授予專利最多的私營公司。這些專利幾乎涵蓋了企業業務所能涉及到的全部領域:網絡、計算機系統、大型服務器、半導體、微處理器、內存芯片、存儲系統以及應用軟件等。 很多企業到這里就開始停留,期待通過專利的壁壘來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IBM卻多走了一步,進而認為:“今天,單純的發明對于創造價值或者成功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專利的數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在于能夠迅速將這些發明應用于各種新的產品和服務之中,并推動企業在重點領域的發展速度,如OEM、軟件和服務領域。” 創新已經不僅是企業實驗室里的發明,而且是整個服務隊伍用創新的方法來幫助客戶改變他們公司的流程,幫助他們改變公司的戰略,進行變革,從而幫助他們走向成功。這被IBM認為是與其它公司不同的地方。 例如:在IBM一直提倡的外包領域,就有一個創新的例子。每個企業都知道,售后服務對于企業的業務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很多企業盡管越來越重視,到目前為止卻沒有好好把售后服務作為一個利潤點,反而覺得它是一個虧本生意,越少越好。結果,這一塊的業務被前端的零售商占去了。而IBM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減少售后服務的費用,并且通過維護的過程幫助客戶銷售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所以,他們創新了一個售后服務外包的業務,最近和飛利浦美國公司簽署了一個這方面的合同:如果北美客戶的飛利浦電視出現故障,打一個電話給IBM維修,IBM會安排最近的一個客戶維修站來修理機器、更換零件,并把損壞的原配件送到最近的工廠。這些提供更多服務給客戶的創新,為客戶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為IBM帶來了更多的利潤。 像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就從與IBM的IT外包合作中嘗到了甜頭。其信息系統本部高級經理唐明表示:和其它公司一樣,索尼的業務在不同的時間對IT的需要體現不同。他將這種需求形象地比喻為買房子,一般情況下三室兩廳已經足夠日常居住,但是如果這家主人喜歡周末招待朋友,就需要五室兩廳的房子,但這樣無疑意味著需要更大的投入、更高的運行成本。而且IT設備更新很快,隨著產品的更新,技術也會更換。如果自己管理這些IT產品,人力成本很高,成為一個很大的負擔。“所以我們把租用加上服務,一起外包給IBM去做”。把IT外包,索尼可以更專注于自己核心業務的發展,為自己的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在成本下降、質量沒有降低的情況下,租的確是比買要好的方案。”唐明進一步介紹說:“外包之后,我們的服務得到了提高,成本也降低了,我們認為外包這個方向非常正確。” 其實,割裂來看,IBM做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有對手在競爭,他們的每一次創新也都能夠被模仿和跟進。可是,這樣持久不斷的創新能力,這么多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的優勢,卻是難以模仿到的。而這種優勢的根基,還在于IBM深厚的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楊 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