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周偉焜破譯“藍色密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5日 13:50 《中外管理》 | ||||||||
企業文化:周偉焜 破譯“藍色密碼” 本刊記者 楊沛霆 王小燕 楊 超 周國良
在媒體眼中,“IBM功臣”周偉焜給人的印象永遠都是和藹平易,猜想他在家一定是一位慈父,而不是嚴父。通過面對面的近距離接觸,更加深了我們這種印象。當他說起在澳洲工作被迫親手裁員一半時,雖努力克制,卻仍然流露出了隱痛。 然而,如果你僅僅看到了他燦爛的笑,那意味著你犯了一個錯誤。在他的對手看來,他似乎有些高深莫測,很難猜到他的下一步棋。他22歲便進入IBM,長期的職業生涯造就了其張馳有度的風格,也使得他成為一個思路異常清晰、意志堅強的人。 9年,在周偉焜任職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期間,IBM中國公司的業務每年保持了高速的增長,“服務的IBM”已經成為整個中國IT行業仿效的對象。 行業領袖的特質 “一是在1994年把 PC的生產帶進中國;二是把電子商務這個概念帶進中國;三是把IT服務的概念帶進中國——1996年提出這個概念時連許多專業記者都弄不清楚,但是到現在國內已經有六七十家企業開始涉足 IT服務。”周偉焜說這是他最滿意的三件事情。 當然周偉焜和IBM帶給中國的,還遠不止這些。 在諸多的啟示中,我們非常關注的是:IBM這個一直貼著“藍色巨人”標簽的行業領袖,到底具有哪些特質呢? “洞察力,是一個行業的領袖企業必備的第一種特質。”IBM具備的這種洞察力不僅體現在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以及對競爭對手動態的及時捕捉上,更體現在對客戶需求的洞察和理解上。企業不僅要了解客戶的過去,還要考慮到其未來的需求,真正做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為客戶著想。 在周偉焜看來,也正是這樣的洞察力才保證了10年前郭士納領導的IBM轉型成功;也正是靠著這種洞察力,才使得IBM前瞻性的理念可以層出不迭,帶領整個IT行業不斷進入新的領域。在很多時候,這個行業的領袖企業,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它的身后肯定有眾多的跟隨者,關鍵是看其有沒有力量帶動整個行業前進。 當然,只是認識到要關注客戶是遠遠不夠的。作為產業領袖,還必須要有出色的響應速度,這也是IBM現任CEO彭明盛所提倡的“隨需應變”理念的一部分。 在IBM,“隨需應變”理念已經滲透到這個龐大機構的各個角落,各級領導人物和全球30多萬雇員在服務客戶的時候,都應該隨時以“隨需應變”為原則,設身處地地為客戶量身定做解決方案,并幫助客戶培養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隨需應變的素質,引導客戶的業務轉型。 要成為產業領袖,還要不斷鞏固在市場中的勝利地位,并具有發動企業內所有人員往這個方向努力的能力,培養一支持續追求勝利的隊伍。“創新”是IBM的DNA,在現今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里,要想長久立于不敗之地,一定要保證整個企業上下都具有對公司、對這個事業的“創新”熱情。 “藍色”精神密碼 IBM業務咨詢服務部的一份對世界500強企業的調查表明:這些企業出類拔萃的關鍵,在于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它們令人注目的技術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根植于其優秀而獨特的企業文化。IBM也不例外,“無論你進IBM時是什么顏色,經過培訓,最后都變成藍色”。藍色文化是其聞名于世的根本原因。 “在這近一百年里面,我們的企業文化是跟著企業的發展在不斷調整的。”周偉焜還記得他剛加入IBM公司時,就經歷了企業文化的三個基本訓練。 這三個基本價值理念是老托馬斯·沃森在1914年創辦IBM公司時就設下的行為準則:“尊重個人、追求卓越、服務顧客”。這些準則一直牢記在公司幾代員工的心中,任何一個行動及政策都直接受到這三條準則的影響。 “尊重個人”是指IBM最重要的資產是員工。管理人員對公司里任何員工都必須尊重,同時也希望每一位員工尊重顧客,即使對待同行競爭對象也應同等對待。公司的行為準則規定,任何一位IBM的員工都不可誹謗或貶抑競爭對手。 “追求卓越”是指IBM是一個具有高度競爭環境的公司。在公司里,每個人都不可以自滿,都努力爭上游。每個人都認為任何有可能做到的事,都能做得到。 “服務顧客”則強調IBM是一個“顧客至上”的公司。也就是說,IBM的任何一舉一動都以顧客需要為前提。為了讓顧客感覺自己是多么重要,無論顧客有任何問題,一定要在24小時之內解決。如果不能立即解決,也會給予一個圓滿的答復。如果顧客打電話要求服務,通常都會在一小時之內就會派人去服務。 當郭士納1993年臨危受命來拯救IBM時,公司當年的損失就達到了80多億美元。在他看來,救亡圖存才是最主要的。因此他首先看重的是在市場取得的勝利,而不只是一天到晚談經論道;其次是強調執行;再次是團隊合作的精神。當時,這三個方面放到每一個人每年的考核標準里面,但是他并沒有改變老沃森留下的文化。 接下來繼任的彭明盛,則很希望把IBM過去的輝煌重新建立。但他并沒有像有些領導人那樣,利用一兩個周末的業余時間,寫出幾條他認為重要的文化。為了做好新舊文化的更替,他讓IBM全球的近32萬名員工都來參加討論,借助公司內部網絡的有利資源,利用72小時的時間,讓所有的員工在網上參加調查:“你認為,你喜歡IBM哪一點?你不喜歡IBM的哪一點?”然后他把這些意見一一打印,帶回家去看,打印出來的文件紙壘了半人多高。彭明盛承認:員工指出的一些問題確實讓領導人很難過,如:官僚、機制不合理,但是,他們仍然堅持使用這種坦誠、直接的對話方式。爾后,彭明盛讓一個專門的團隊從中總結、篩選,最終形成了三個新的價值觀:“成就客戶、創新為要、誠信負責”。 首先,從原來的“服務顧客”到了“成就客戶”。也就是說,當你服務的附加價值越來越高時,你的思考已不能僅僅停留在客戶滿不滿意的淺層次上,而是要想到因為我的服務,我的客戶才成功。 其次,把創新重新帶了回來。不再是說“發明”這么簡單,希望創新不光是在實驗室里面的創新,而是每一個員工的崗位上都可以創新。 再次,誠信負責。公司要繼續運作下去,唯一成功的方法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信賴。每一個人做的事情,都應該對自己負責任,對他的伙伴、同事負責任,對他的客戶負責任。 新的文化,并沒有改變IBM長久以來的傳統,而是將其傳承和引申。這些文化,正在滲透進IBM的政策、流程和運作之中。它是來自員工的文化,自然扎根于員工之中。 在成功時轉型 在采訪過程中,周偉焜反復強調了好幾次:如果有可能,不要等快死的時候再轉型,要在成功時轉型。可是,當企業出了問題時轉型,其必要性一目了然,而在一切很好的時候,人們往往想不到、不愿意或不知道怎么改變。IBM向“隨需應變”的轉型,應該是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榜樣。 順應市場發展和技術進步的變革和轉型,已經成為IBM運行機制中的重要特征。IBM之所以能夠具有前瞻性地引導行業變革,是因為:這些變革是IBM基于對行業、客戶需求及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入理解和前瞻性思考所帶來的,而這背后有IBM調集全球資源協同工作,大量艱苦的付出和努力。“一般而言,IBM對客戶需求的研究、對研發的積累和對行業發展的判斷可以看到未來3~5年甚至更長,所以這些理念總是能夠領先而深刻地到達客戶及行業受眾,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出客戶轉型過程中對于IT的需求和境界。而這些主張總會被客戶認同,并得到其它IT企業的追隨,繼而對產業的發展起到推進作用。” 而見證和經歷了這一切的周偉焜,正在帶領著同事們轉向下一個成功。□ 責任編輯:楊 光 周偉焜 (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 1968年,加入IBM香港公司。 1985年8月,被任命為IBM香港公司 的業務總監。 1988年,出任IBM臺灣公司總經理。 1993年1月,被任命為IBM澳大利亞 公司服務部副總裁。 1994年1月,擔任IBM PC公司南亞 太區的總經理, 負責IBM亞太地 區除日本以外的PC業務。 1995年7月,被任命為IBM中國有限 公司董事長, 同年9月出任IBM 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總裁 至今。 是IBM全球管理委員會成 員。該委員會由50位IBM資深 的高級管理人員組成。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