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力寶資金鏈將斷裂 統一收購謠言還是事實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4日 15:1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程東升 廣州報道 謠言還是事實?
秋日的陽光懶洋洋地,在健力寶大廈深蘭色的玻璃幕墻上留下斑斑駁駁的痕跡,如同籠罩在這棟大廈上空的各種傳言般漂浮不定。 10月11日以來,有關臺灣統一企業集團即將收購健力寶的傳聞在海峽兩岸迅速傳播。 臺灣《經濟日報》10月11日報道稱,臺灣統一企業集團“擬收購廣東健力寶股權”,該報道稱,收購是在統一執行副總經理羅智先主導下進行;10月4日,統一企業已在北京草簽框架協議,“廣州統一總經理吳一挺已于近日率領團隊進入健力寶,進行公司財務各方面的審查”。 臺灣東森新聞等多家媒體也在同日進行了類似報道。 10月11日上午,本報第一時間聯絡到了廣州統一。廣州統一實際上也是統一集團在大陸的華南區域總部。 “我們至今沒有接到任何關于統一收購健力寶股權的信息。”廣州統一對外事務部劉守平在咨詢過廣州統一總經理后說。 對于臺灣媒體所稱“統一已進駐健力寶進行財務審查”,劉守平稱,事實上,吳一挺已經于今年3月調到了上海統一(大陸總部),現任總經理姓張。“張總對統一收購健力寶之事一無所知,更沒有派任何人進駐到健力寶,更別說審查健力寶的財務了”。至于臺灣方面是否直接派人進駐,劉守平稱“不能作任何判斷“。 劉守平稱,作為華南區域總部,廣州統一并非決策機構,不參與資本運作層面的決策,但如果并購等案例發生在華南,廣州統一一般都會在執行階段參與。 設立在上海的統一企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即上海統一,是統一企業集團在大陸的總部。按常理,統一企業集團在大陸的收購活動應通過上海統一進行。但上海統一的姜亞洲經理11日上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亦稱對該次收購毫不知情。在記者的提示下,他查看了臺灣方面的報道后才知道有這樣一條消息。 不過,姜亞洲隨后表示,上海統一雖然是大陸總部,但在很多資本層面的決策上并不參與,而主要是在后期介入。 11日下午3時,記者再次致電上海統一,一李姓經理稱上海統一不知道收購一事,更不知道臺灣總部是否有決策。 11日上午,記者來到健力寶廣州總部。 當年,“資本玩家”張海就是在這里鳥瞰羊城的美景,如今卻物是人非,雖然仍舊是健力寶的大股東,張海卻與健力寶漸行漸遠。 易帥后,健力寶的現任高層似乎并沒有從煩惱中徹底解脫出來。 一位健力寶的經理告訴記者,接替張海的現任總裁祝維沙等人11日一直在開會。執行總裁江達明雖身在廣州,11日卻不在公司。江達明再三婉言謝絕了當天與記者見面的要求。 11日下午14點半,江達明在電話中明確了幾點:健力寶仍舊處于不斷變化中,與包括統一在內的企業談合作很正常;但健力寶并沒有與統一談論過股權收購問題;健力寶仍在謀求上市,但今年肯定不行了,董事會正在研究,使健力寶在“恰當的時機選擇恰當的地點上市”;無論將來如何,健力寶都要按照突出主業等“16字方針”發展。 當天下午16點左右,記者再次與江達明通話,他對記者提出的健力寶現在財務狀況如何,以及對臺灣媒體的報道如何評論等問題一概拒絕回答。 盡管健力寶現任高層和統一方面沒有證實此次收購,但10月12日健力寶公司內部人士證實,該消息并非空穴來風。 據透露,“十一”黃金周期間,健力寶高層一直在與統一進行談判,并于10月9日與統一方面草簽了一個合作方案。但該草案內容被嚴格保密,至今尚不清楚。據臺灣媒體報道,統一希望取得“過半數”的控股股權。10月9日和10日,統一派出的代表已經抵達廣東三水參觀了健力寶的生產廠區。目前,一個8名成員的工作小組已經進駐健力寶廣州總部。按照計劃,雙方將在11月簽定正式的股權轉讓協議。 資金鏈面臨斷裂? 十字路口的健力寶不得不再次面對詰問。 由于長期拖欠供應商的貨款、經銷商的貨物,供應商停止供應原料,三水的生產廠已停產許久。新任領導班子倡導的“突出主業”的16字方針,實際上已名存實亡。 健力寶某現任中層經理證實,集團公司8月以來的工資還沒有發放,10月份的工資不知道是否能按時發放,員工們現在都憂心忡忡。 公司內部人員稱,健力寶正常情況下月工資開支約為2000萬,3個月就是6000萬。一位健力寶員工認為,公司急于轉手給統一,至少可以省去這筆開支。 導致大股東急于從健力寶脫身的根本原因可能不僅僅是免除如此巨額的拖欠工資開支。 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10月10日到20日,健力寶即將到期的貸款近1億,更要命的是,這部分貸款當初就不是按照正規手續辦理的,因此很難展期。由于現在的股東們不愿再進行大規模投入,如不引入新的投資者,健力寶很可能面臨清盤的危險。 事實上,健力寶公司一直以來都在為資金短缺所困擾。內部人士透露,健力寶雖然號稱47億總資產,但實際負債近30億,其中短期債務15億,資產負債率超過70%,且資產水分很大,比如對外公布2003年的銷售額為28億元,實際上只有不足20億,除去應付賬款(其中拖欠三水地方稅金近億元、拖欠廣告費用近億元),健力寶凈資產已所剩余無幾、甚至已經資不抵債。例如,投給健力寶足球俱樂部的1億真金白銀并非公司的贏利所得,而是拖欠的各種款項甚至貸款。 11日下午16點左右,江達明在電話中對記者關于健力寶現在財務狀況的詢問拒絕表態。 據透露,今年5月,資金危機首次爆發后,當時的方案是由大股東拿錢救市。但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大股東顯然也已是無心戀戰。自那時起,公司高層就四處尋找買家。據說祝維沙等人先后談了包括可口可樂、統一在內的四、五家企業。 健力寶內部人士曾經測算,統一要想真正入主,沒有7、8億元人民幣是搞不定的,其中3億支付原來的股東,5億用于拯救公司、開展業務。這個數目與臺灣媒體報道的統一“總投資金額可能超過1億美元”很接近。 但統一進入健力寶的危險并不止于此。 亦有健力寶內部人士指,從李經緯時代開始,健力寶的資產管理就比較混亂,現任股東們接手后,也一直沒有摸清楚健力寶的真正家底。據說,健力寶在大連還有地皮、車輛,都沒有顯示在公司的帳目上。除此以外,是否還有其它呆壞帳、隱性的不良資產等等,統一是否能夠充分掌握? 統一的算盤 對于外界的種種傳聞,幾個健力寶經銷商紛紛表示,“已經麻木了”。 一名經銷商抱怨:“健力寶的事最難琢磨,今天說準的事,明天就全變樣了。” 有分析人士稱,變數太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健力寶影響太大,左右的因素太多,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動都會掀起很的波瀾。更何況,股東之間尚在某些問題上存在分歧,此外,三水區政府的因素亦不能忽視。盡管三水區政府目前僅是個小股東,但健力寶畢竟在人家的地頭上。 相比每天伸長脖子猜測最新的動向,經銷商們更愿意閉上眼睛聽憑老主顧玩變戲法。 一位國內飲料業資深人士認為,判斷統一希望收購健力寶有很多理由:統一在大陸飲品市場上雖然呼風喚雨,但品牌過于單一;產品方面缺乏碳酸飲料這個類別。一旦將健力寶這個在大陸市場上隨敗猶榮、知名度最高的金色招牌納入旗下,統一就可在大陸市場上兩面開弓、左右逢源。 不久前,健力寶被世界品牌實驗室選為2004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集團品牌價值達人民幣102.15億元。該資深人士認為,從品牌價值看,如果統一真的拿出1億多美元的真金白銀收購健力寶,是相當劃算的。 但是,健力寶的攤子太大,統一入主并非沒有一點風險。而一旦統一得不償失,對健力寶則是更大的傷害。 另有業內人士指,盡管統一屬于臺資企業,然而,被譽為中國本土飲料品牌旗幟的健力寶,被“外來”品牌收購,多少會讓很多對健力寶三個字懷有濃厚感情的大陸人感到遺憾。 自從2001年廣東一個名叫三水的小地方,傳出健力寶股權紛爭的消息之后,健力寶的命運就在謠言和真相中起伏、動蕩,它無法把控自己的命運走向,甚至連它的創始人李經緯,也在其中經歷了人生中最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情節。對于多災多難的健力寶來講,面臨一個不知道結果的結局并不可怕,或許可怕的是,它如今甚至連何時是個結局都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