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娃哈哈的非常變革(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19:19 《21世紀商業評論》雜志 | |
流程再造 娃哈哈內部,一場管理革命,也正如火如荼。 “娃哈哈可能算是中國10億銷售額以上的企業中,最后一個上ERP的”,負責娃哈哈項目的埃森哲項目總監黃偉強說。2004年9月4日這天,娃哈哈的ERP項目正式上線了,黃偉強嗓門大語速急,顯得很亢奮。 “在我實施的60多個項目中,這是最復雜的一個”,黃偉強說。一個例子是,此次ERP項目所收集的26類主數據中,光物料一類就達3萬個。 2003年中旬,決定實施ERP的娃哈哈開始挑選軟件提供商。“我們挑了蠻久,主要考慮的是軟件系統固有的管理思想,到底符不符合中國國情和我們的實際需求”,娃哈哈集團黨委書記、“二把手”杜建英是這次ERP工程的總負責人。經過六七個月的考察,去年年底,最終確定軟件選SAP,實施顧問選埃森哲。 實施ERP之前,企業必須有一套完整的功能需求分析,在很多企業這個工作是花錢請咨詢公司完成的。去年10月之后,娃哈哈花了3個月自己“寫了厚厚的一本需求分析報告”。其中,娃哈哈提出的最大需求,是“優化供應網絡降低成本”。 根據娃哈哈的需求分析,埃森哲建議其選擇SAP的R3(管理信息)系統和APO(供應鏈管理系統)。“上APO在中國我們是第一家”,杜建英很自豪,黃偉強卻感覺“自己沒有退路了”。 正常的速度,兩個項目的實施時間應該至少兩年。黃偉強說,ERP項目的實施難以避免帶來管理變革,為化解沖擊,“國外類似項目,一般先花一年上完R3,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再花一年做APO”。但宗慶后認為這樣“太慢了”,在實施時間上,雙方費了一些往返和口舌。最終,黃偉強提出兩個項目“同步開始,分階段上線”:2004年2月兩項目同時啟動,到9月R3先上線,12月APO再上。黃偉強笑著說:“這個想法是給逼出來的”,“宗總這個人,你跟他講可能會有問題,他是不相信的”。 敢于這樣“冒險”,杜建英說,一是因為我們的信息化本來是有基礎的。1992年后娃哈哈就陸續開發了銷售系統、財務系統和采購等一系列管理系統。到去年年初,娃哈哈已能實現所有的一批商通過網絡下單,“這在國外都很少見”,黃偉強說。不過,彼此之間缺少接口,使娃哈哈的這些系統成為一個個“信息孤島”。 第二個原因,是“娃哈哈整體執行力比較強”。杜建英認為ERP項目其實是個管理項目,如果失敗,一般不是軟件本身的問題,而是“管理適應信息化的能力到底夠不夠的問題”。在娃哈哈的ERP項目組中,除業務組外,還設了一個“管理變革小組”,其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樣把系統所帶來的流程、管理思想的變革,能讓更多人接受”。 以前,娃哈哈的一些業務流程是“分裂的”。比如,原先采購是由采購員下單,但倉庫卻不按照采購單入庫。“有時候貨拉來倉庫管理員不問就入了”,事后,可能才會發現送錯或少送,而到財務結賬時才會進行對賬。 ERP會能實現“環環相扣”,杜書記描述說:系統會根據銷售公司的銷售訂單和預測信息,向生產分公司下達指導性生產計劃;分公司根據自身產能和具體情況進行計劃調整,并根據調整之后的生產計劃生成采購需求;供應部根據分公司的采購需求下達采購訂單;原輔料倉庫根據采購訂單才能收貨;財務憑系統內的采購訂單、驗收合格入庫過賬形成的入庫憑證進行發票校驗,后方可向供應商支付貨款。 在娃哈哈的成本中,最大的兩塊是營銷和運輸。對于在營銷中的大量的促銷品,集團銷售公司一直疲于管理,現在通過R3中的“促銷品核銷流程”,將不再出現“一些高價值的促銷品被經銷商或業務員變賣都不知道”的情況。 杜建英預計,R3系統“應該可以為娃哈哈降低3%—5%的成本”,不然,“這個投入就太不劃算了”。娃哈哈ERP項目的第一期花費,就高達3500萬。 ERP也被期望能幫助娃哈哈實現以前無法“固化”的授權問題。杜建英說,“以前雖有授權,流程也沒有規定需要宗總簽字,但我們的很多部長還是習慣要拿給宗總簽”。ERP上線后,“需要宗總簽的字”,應該只是“一些大額項目,比如固定資產投資”。 宗慶后說“過去我是獨裁的,一個人管到底”。外界對宗慶后的獨裁式管理,曾有的一個極端傳聞是,“一個掃把都需要親自簽字”。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