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躍明 一條資本鏈和一組企業集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13日 17:15 和訊網-《成功營銷》 | ||||||||
實戰篇 打造“超級大”模式之三:做好投資人
朱式定理:用資本為紐帶,將人、網絡、品牌“串”起來,完成從經銷商向投資商的轉型。人物素描:外表看來,朱躍明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浙江商人,有著如大多數浙江商人一樣的謙恭和謹慎。生意做得越來越大,但從不言“大”。每年過年前,依舊開著那輛平平常常的車給自己的下游經銷商們去拜年,一家家走過來,這個年也就過完了。平時有兩大嗜好:讀書和思考。車中常放著三本書《營銷真理》、《焦點法則》、《每天冒一點險》;最常想的是:為什么麥德龍、三井們可以做得那么大? 文/本刊記者 劉蔚 齊馨 對于朱躍明來說,成為超級大經銷商的“捷徑”,就是用資本的力量將合作伙伴捆綁到同一駕戰車上。 從小代理到成熟經銷商,從流通企業到品牌營銷公司,只能算是一個企業成長壯大的漸變過程。而真正讓其脫胎換骨,能夠成就“超級大”夢想的是資本的魔力。就此,朱躍明的浙江商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成為一個年銷售額5億元、浙江本地最有影響力的酒業經銷商;而且成了一個善于尋找潛力伙伴、打造企業集群的投資商。 靠圍棋思路打開局面 朱躍明的經銷商之路是從1987年蹬自行車批發鈕扣開始的。低買高賣,然后按粒數推銷給裁縫鋪。 1988年,朱躍明與師傅一起做起了啤酒批發部,從踩三輪車開始,到后來將進貨、批發業務完全管理起來。 從此,朱躍明扎在這個行當里,一干就是十幾年。 一直在思變的朱躍明,從餐飲市場的酒類營銷中找到了突破口。1994年,他成立了浙江商業食品飲料批發公司。由于存在著很大的資金風險,餐飲市場是大型國營糖酒批發公司沒有觸及的地盤,朱躍明借此機會成功地在餐飲市場啟動了自己代理的品牌產品——安徽口子酒,隨后又代理了種子酒等幾個徽酒品牌。 這讓朱躍明初嘗成功的喜悅。安徽口子酒,僅在杭州市場年銷售額就達到了5000萬元。 有了一定實力的朱躍明,開始系統地思索流通企業成長的可能路徑。在因為代理一些日本品牌而與三菱、伊藤忠等大型日本商社的交往中,朱躍明悟出了這樣的道理:只有講布局,求合作才能實現成長和壯大。 朱躍明起飛的第一目標,是從一個純粹的經銷代理企業轉型為一個“品牌營銷公司”:“中國傳統流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自己手中掌握的網絡資源,但僅有網絡是不夠的,比網絡更重要的是做品牌服務。” 在這種思維下,1998年,朱躍明成為了新疆伊力特酒廠40度以下伊力特酒的全國總代理。朱躍明“曲線”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品牌。并且經過他從包裝到口感再到品牌推廣、營銷策略的精心打造,伊力特成為浙江市場第一暢銷的白酒品牌。2000年初,隨著伊力特成為企業的“利潤奶牛”,朱躍明在經銷領域聲名鵲起。 “有人說,做伊力特,我賺了很多錢,但我認為賺錢只是它帶給我的成果之一。最重要的是,通過伊力特,我練就了一幫人,這是最值錢的。同時我織就了一張網,驗證了我的一些想法。” 朱躍明感到,僅有一個品牌是不夠的,這個品牌運作得越成功,它的起伏對于自己來說風險就更大。朱躍明的解決之道就是,打造自己的服務品牌。2003年5月,朱躍明將原來的“浙江商業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改為“浙江商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為企業規劃出了全新、清晰的品牌理念和品牌主張。對經銷商企業品牌的覺醒,標志著朱躍明已經邁向了一個成熟經銷商的行列。隨后在公司推行的“事業部+共享同臺”的管理模式,為“商源”整合內部資源、共同運作多個品牌提供了強勁的內力。 資本魔力實現迅速擴張 整合自己內部資源的同時,朱躍明想到了整合外部資源、行業伙伴資源,特別是下級經銷商資源。因為這才是實現迅速擴大勢力范圍的緊要處。 在2003年“非典”期間,在餐飲業最蕭條的時候,朱躍明果斷出擊。朱躍明成立了商源投資有限公司,拿出資金,與浙江金華、寧波地區的經銷商組建了控股合資公司。這些原本的下游經銷商,用合資獲得的投入資金,向上級經銷企業也就是母公司——商源進貨。商源用這樣一出一進的資本“平衡術”,將自己的“勢力”迅速覆蓋了整個浙江省。 在寧波合作的經銷商,一年后,合資公司的營業額迅速提升了30%。被合作者嘆為“用十年做不到的事情,與商源合作,一年不到,就做到了”。在大的競合中,謀求共同成長、利益互得,朱躍明的位置站得更高了。 用資本捆綁,讓商源在競爭中處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從而在讓眾多經銷商頭疼的與超大終端(如連鎖超市)的抗衡中,取得優勢。“我必須讓自己有談判力。”朱躍明所說的談判力包括了幾個方面。首先,商源的企業品牌讓它與業內第2、第3名的距離拉開,同時超強的業務能力、眾多的代理品牌,使商源占據了終端的大部分酒類品牌。而其中重點塑造的品牌的獨特性(如伊力特)、惟一性,無形中加重了商源談判的砝碼。 打造經銷商“航母”的另一條秘笈在于,抓住合作者的心理。“大家都希望做老板,商源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做老板,在我們的體系中做老板。”朱躍明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不僅是我們自己的員工,經銷商可以變成商源體系內的老板,廠家的員工也可以變成商源體系內的老板。” 下與經銷商聯合,上與廠家攜手。朱躍明自稱自己有著“廠家與經銷商的雙重身份”。作大品牌的代理,或從中找到個性化的產品,進行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包裝”;而對市場力量薄弱的小品牌,通過代理、合資、貼牌、包銷等模式,可以介入上游企業。 向投資人轉型 “共好”是商源的商業理念,也是其賴以發展的靈魂。用資本的鏈條僅僅可以將眾多的合作伙伴團結在利益的目的之下,而不同背景、不同規模、不同文化的人走到一起,共謀大事,需要的是文化的融合和價值的認同。 “引領行業潮流,創造共好境界”,朱躍明的“共好”由此而生。“我們走的是‘共好’之路,一件事情對我們有利,對經銷商有利,對廠家,對員工應該都有利。這并不是錢的問題,而是經驗的共享。”靠著這樣的商業理念,商源正在逐步打磨自己的“合作魅力”。 2003年商源的銷售額是5億元,朱躍明預計2004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7億元:“我們現在還是矮子里的將軍,一個企業沒有10~20個億都不算大。” 問及朱躍明成功的原因,他總結說是 “70%的準備+30%的冒險”。 “創新、改變需要勇氣。但成長更需要有眼光和遠見,要把現在做的一切當作是為了今后做的準備。” 朱躍明的管理之道是“企業的關鍵是人”。在商源,每年用于員工培訓資金達到幾百萬元,這才是讓朱躍明心中有底的企業的“后勁”。 通過以資本為紐帶,將人、網絡、品牌串起來,這是朱躍明眼下也是未來最看重的事情。“我將來為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投資人。投資企業、投資人、投資品牌。在我們的統一戰線上,造就50個、100個老板,造就更多的成功者。” 記者感言 朱躍明常說,“做一件事情要對商源有利,對經銷商有利,對廠家、對員工有利。” 在經銷商的行當里,利用幾個代理產品、幾個品牌謀求線性成長的多如牛毛,但如何才能實現綜合、系統的幾何級跳躍成長,恐怕就要尋找到那個“火箭”助推器,國際巨頭的誕生,無一例外都是由于善舞資本的長袖。中國許多制造型企業已經大大嘗到了玩轉資本的甜頭,在思想相對保守、經營模式相對落后的經銷領域,對資本運營的覺醒則顯得更難能可貴。 而從一個“賣酒人”到一個“投資人”,到一個“布局者”,資本僅僅是手段,謀求“雙贏”的心態,樹立“共好”的理念,才能讓所建立的企業集群更加具有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