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如何戰勝赤字(7)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4日 07:07 《商務周刊》雜志 | |
相關報道:
中國市場的應變之道 日立集團笠戶事業所面對著風平浪靜、氣候宜人的瀨戶內海,工廠占地52.1萬平方米。笠戶事業所從1921年開始生產火車車廂,迄今已經有83年的生產歷史,是日本火車生產廠商中歷史最悠久的企業之一。 “日本新干線上跑的所有車型我們都能生產。而且日立在火車運行系統管理和控制程序上擁有很多的經驗。”日立電機集團笠戶事業所所長鶴田仁對記者說,中國正處在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階段,日立在地鐵、快速列車等方面都有很強的解決方案。 中國市場越來越讓日立另眼相看。“中國好像存在兩個市場,一個市場是‘1億人口的發達國家’,而另一個是‘12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這是日立一位負責中國戰略的高層對中國市場的形容,無疑是切中肯綮的評價。很難想象,中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GDP)僅為900美元到1000美元左右,相當于日本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會時期的水平;然而,以手機、汽車、住宅構成的“新三樣”消費品卻受到大批消費者的歡迎,甚至像最尖端的等離子電視機那樣的高檔產品也呈現出極其旺盛的銷售勢頭。 “提到中國,就有一個濃重的色彩——一個巨大的制造基地,但在我們看來,這同時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莊山悅彥說,就在幾年以前,有一個流行的做法,就是把美國、日本前幾年流行的東西,幾年后帶到中國去,“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這樣的做法已經行不通。”他以手機為例,當前中國手機的消費量相當龐大,市場的狀況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所以有很多的公司,把在中國的業務從單純的制造基地,改為離消費市場近的生產基地。 在莊山看來,日立必須開發和設計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而提升日立在中國的研發、產品設計的能力,這已成為日立在中國的當務之急。日立已經決定加強在中國的研究開發體制,研發人員在2005年將由現在的50人增加到100人研究開放式軟件、IP網絡的北京研究室和進行信息服務、生化系統研究的上海研究室都將得到擴大。 此外,日立還必須重新樹立日立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在1990年代之前,日立與松下、索尼、西門子、菲利浦等品牌一樣都是優質家電產品的代表,現在,西門子、松下依然新潮時尚,但日立的品牌影響力在中國卻在下降。 事實上,為了重塑日立品牌,莊山悅彥社長早于2000年4月正式引入品牌管理機制,將企業品牌定位為“與人才、物品、資金同等重要的經營資源”,提出了將品牌管理作為企業改革推動力的方針。 “盡管中國市場的競爭日益殘酷,但日立擁有和其他競爭者一樣的機會,而且希望贏得一席之地。”日立海外業務本部亞太中國區營業部高級經理紙野伸樹對記者說。 為了讓中國的客戶、消費者更加了解日立,日立決定今年10月、11月在京、滬、廣三地舉辦大型的“日立展”。日立業務統括總部部長栗原和浩說:“我們將通過對尖端技術、集團綜合實力、應用解決方案系統的強化宣傳,提升日立在中國的品牌形象。”他強調,此前,中國的消費者對日立也存在著一定的誤讀,“事實上,日立不僅擁有先進的消費電子、家電產品,而且在社會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等方面都有著很強的實力”。 “我們希望到中國親自傾聽當地消費者的真正的聲音。然后我們作出真正令中國消費者滿意的作品。”莊山悅彥說。 透過日立總部莊山辦公室的玻璃窗,在不遠的地方可以看到幾棟黑色的中國古代建筑,在這里,供奉著中國古代儒家圣人孔子。不知莊山是否是透過這座東京的孔廟,研讀出日立在中國的應變之道。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