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17個90%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07日 18:11 《競爭力》雜志 | ||||||||||
“第三類財富·中國‘200佳’高速成長中小企業”調研結果之二 在“第三類財富·中國‘200佳’高速成長中小企業”調研活動首期發布會上,東方微巨傳媒策劃機構所披露“200佳”中小企業的一小部分數據,只是冰山一角。此次以5000家目標企業為調查對象的調研活動,所搜集的調研數據與調查問卷充分證明:中國已經變成一個新興的工業國,有幾億勞動力進入了新興的工業體系,由此造成全世界工業的生產成本
此次調研活動的另一個最新發現:盡管調研目標企業所處行業分布極廣且相差極大,但在17個問題上達到90%的高度認同率。 發現1: 從調研問卷發現:90%的中小企業具有制造成本低廉的優勢,同時具有交易成本高昂的劣勢。而總成本是制造成本與交易成本之和。交易成本過高源于中小企業的生態環境與制度體系的很大缺陷,雖然競爭方式已充分市場化,但市場體系并不規范。降低交易成本最主要的是改善制度,中小企業普遍認為,政府最大的責任是創造一個良好穩定且可以預測的發展環境。 發現2: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清晰的戰略定位是企業的關鍵。而且,絕大多數企業認為并不缺乏戰略制定能力,缺乏的是執行力。大多數認為企業成功的首選標準是“做大”,只有少數認為是“做強”。在多元化還是專業化的道路選擇上,兩派意見分庭抗禮。而實際上,在渡過了創業期處于成長期的中小企業中,采取多元化戰略企業的成長速度要高于采取專業化戰略的企業。盡管不占多數,但仍有相當一批中小企業堅持“在細分領域做深做精”的聚焦戰略。 發現3: 90%以上的中小企業的經營理念都是“較高的品質和較低的價格”。這種“單一思維”的努力使它們取得了較好的生產率,但并沒有逃脫價格戰的厄運。盡管“差異化的創新”近年來成為時尚理念,但真正以創新取勝的企業寥寥無幾。 發現4: 在調查對象中,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意識到,“產權不清”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障礙。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創立的企業,基本不存在“產權不清”的問題。但在此之前創立的企業普遍存在這一問題。在幾年的“產權清晰浪潮”中,MBO回購是主流。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產權不清”問題日益突出——家企不分,這種產權設計看似清晰,但由于其建立于家庭的排他性而非自然人的排他性之上,要想真弄清楚只有分家。 發現5: 在高速發展的中小企業中,90%認為是“技術或技能”造就成長。其中,“在同行業的技術優勢”是絕大多數中小企業高成長的動力之源。它們普遍認為“在獲取和應用技術方面優于大型企業”,但“缺乏原創技術的能力”,致使對“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存在著普遍困惑。 發現6: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第一大難題是融資難。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這次調查中發現,中國沒有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一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同時,中小企業也充分意識到,除了信用體系差和抵押資產小等客觀因素外,治理不規范和財務不透明是融資被拒的主要原因。 發現7: 中小企業的外源性融資的90%以上來自銀行貸款。融資渠道和方式單一是融資難的主要原因,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兩腿支撐變成了“瘸腿”經濟。中小企業普遍希望直接融資以避免惡性債務融資,但無望于國內創業板,使為數不少的中小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資本市場,而國際資本市場也在爭奪中國的質地優良的中小企業。如果這一跡象成為一種趨勢,可能造成國內上市資源枯竭的硬傷,同時導致中國企業所創利潤的大量外流。 發現8: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所有者投入和自身積累的內源性融資仍為企業資本的主要支撐。盡管主要所有者的投入相當有限,企業自身積累又相當緩慢,但由于傳統人文因素的作用,又缺乏合作方面的制度安排,因此,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并非多個出資人的資本架構。 發現9: 近90%的中小企業認同“股權融資”的方式。但它們普遍擔心,作為最稀缺資源的股權過早過快地被稀釋。它們更顧忌失去控制權,尤其在所有權層面。因此,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采取“私募的合伙方式”進行股權融資,但前提是“一股獨大”。 發現10: 在調研目標企業中,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風險投資”是最佳方式,因為“風險投資”沒有控股要求并可以適時擇機退出。其中一批新興企業,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末以后的新創企業,出現了創業企業家與創業投資家的融合趨勢。但是,兩者之間的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及兩者之間如何配置權利,是兩者融合的最大障礙。 發現11: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是長治久安之本。為數眾多的企業不敢承認自己的競爭優勢是“管理績效”,只認為有一套簡單的管理體系。大多數中小企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改造,以IT技術提升管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相當多的企業并不清楚何為“公司治理機制”。 發現12: 90%以上的中小企業已經或正在引進職業經理人。相當一部分打天下的創業型企業家承認,自己很難轉變為一個合格的經理人。在為數不多的融入創業投資的中小企業中,創業投資家從外部組建的素質更好的管理團隊已替代創業團隊。不少中小企業已經采取股權激勵方式吸引職業經理人。但是,在相對多數的中小企業中,企業家與經理人之間的不信任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內部管理體制沒理順,企業家對經理人的信賴建立在個人之間的一時信任,而非一種制度上的信賴。 發現13: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整合”是一種戰略選擇,一條高速成長路線。而實際上,相當多的中小企業正在步入一個整合時代。它們的整合分為兩類:一類是企業內部的整合,以求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一類是企業外部的產業整合,整合別人或被別人整合。 發現14: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產業整合與資源整合都是必要的。但在不少企業的實際操作中,兩條路各有側重。一種是行業性的收購合并,通過這種橫向的產業整合以求提升行業地位。另一種是基于價值鏈競爭要求,把原來屬于其他企業的資源和能力納入自己體系,通過這種縱向的資源整合以求提升整體效益。 發現15: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整合”具有高風險性。不少企業在整合之后,營收與利潤不升反降,并不成功。特別是實施橫向產業整合戰略的企業尤為突出,深究這類整合失敗的原因:一是有些行業根本不適合產業整合,尤其是門檻低的行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另一是“麻袋裝土豆”式整合,資源并未重新配置,管理也沒有改進;再一是,不分行業的市場分層,試圖籠統通吃多層目標市場。 發現16: 90%以上的中小企業未對自身價值進行過商業評估。大多數中小企業都知道自己生產的產品價值,因為市場為其定價。但大多數中小企業都不知道自己企業的真正價值,因為沒有進行過一次商業評估。甚至,大多數中小企業還不知道,自己從事的業務和所做的項目的價值。因此,在業務取舍進退之際不能做出最佳安排,在購并聯盟之時無法以公道市價換股,更難以改善企業價值并借以融資。 發現17: 90%以上的中小企業認為中國市場已經國際化,并認為中小企業也可能將自己納入全球化體系中。相當一批中小企業,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企業戰略定位于依附跨國公司,它們已融入跨國企業的價值鏈體系中,把自己最核心的能力介入到跨國公司的一環之中,在跨國公司的全球體系中成長為一個小跨國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