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風險提示 銀行視為及時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08:49 經濟日報 | ||||||||||
一個涵蓋銀行信貸業務各個種類和環節多達近兩百條款的風險提示,正在成為各家銀行開展信貸授信業務的重要依據。 這個龐大的風險提示文本,是作為銀監會剛剛制定的《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附錄下發的,每家銀行風險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都將此視為及時雨,并迅速補充到各自的信貸工作手冊中加以落實。
“這是對銀行授信工作制度建設上的一個貢獻。”在日前銀監會舉行的座談會上,中國銀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陳四清這樣評價《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而無論是來自國有銀行還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人員,都認為這個指引對于提高銀行信貸工作的科學性,加大銀行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責任,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現實背景緊迫 《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出臺有著緊迫的現實背景。 江蘇鐵本事件暴露之后,人們看到了銀行信貸所隱藏的巨大風險。對此,銀監會高層不是僅僅簡單對有關當事人給予處理,而是認為應該在制度建設上對風險加以防范。于是,作為貫徹宏觀調控政策的具體步驟之一,制定《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工作立即成為銀監會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 銀監會政策法規部主任張元透露,針對商業銀行授信業務中不斷暴露的各種問題,在總結以往經驗,并充分借鑒巴塞爾委員會的監管理念及國外銀行監管的有效做法基礎上,銀監會制定的這一指引從授信前、中、后的全過程對盡職行為進行了制度規范,進而確立了我國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的全面覆蓋性、授信審批雙線制衡原則和授信盡職調查制度。 不僅如此,這一指引切實落實了國務院剛剛出臺的投資體制改革有關規定,使得銀行在信貸決策機制和經營管理體系上能夠及時跟進。 有人將此次投資體制改革的核心歸納為“放權”。而實際上這種放權不僅是針對企業而言,對商業銀行來講也是如此,因為今后在對一個項目是否放貸的問題上,起決定作用的不再是政府部門的批文,關鍵是銀行自身的盡職調查和決策。 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銀行不再是執行政府批文的“出納員”,銀行的自主經營的地方得到落實;另一方面,過去完全靠政府審批把關的年代已經過去,銀行自己必須下功夫調查,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的發生。 投資體制改革將銀行推向了前臺,但是他們能否經受住這種考驗,還需商業銀行盡快完善內控機制和創造良好的信貸文化。 建立長效機制 在此次宏觀調控過程中,金融機構如何構建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是金融監管當局關注的焦點。《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制定,無疑為這種機制的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觀察金融調控中一些銀行在信貸工作中暴露的問題可以發現,很多銀行員工特別是一些高層管理人員仍習慣于傳統的增長方式和發展觀,習慣于追求規模和數量的發展,在內心深處潛藏著強烈的對傳統市場份額的追求,對效益增長的追求局限在對利潤數量層面上。 工商銀行信貸管理部副總經理馬長水認為,當前在很多信貸人員中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就是重擔保,輕第一還款來源;重貸款發放,輕貸后管理;重收息,輕本金收回;重資產負債分析,輕現金流量分析;重數量,輕質量。他認為,這些錯誤觀念已成為不良貸款產生的重要因素。 為了從制度上解決這些問題,《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明確要求商業銀行確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和風險戰略,并以此界定目標客戶的范圍,明確目標客戶的期望特征。這種制度建設為銀行放棄傳統粗放式增長模式,樹立風險與效益并舉的發展觀,有著積極的作用。 同時,《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 總結了各銀行信貸實踐中的教訓,對各類信貸業務和各個業務環節的主要風險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提示,有助于信貸人員迅速掌握信貸風險控制技巧,提高信貸審查水平和風險識別能力,避免重復自己和別人的錯誤。 如果各家銀行能通過落實《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真正建立起科學發展、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這必定給中國金融業乃至整個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良好的契機。 引入盡職調查 各家銀行信貸管理人員在研讀《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時注意到,這一指引引入了一個新的概念:盡職調查。 正在進行股份制改造的中行和建行員工對盡職調查這一概念有著深刻的感受,因為他們在剝離和處置每一筆不良貸款時,盡職調查是一個始終重要的基礎工作。 《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要求商業銀行要建立起盡職調查制度,設立獨立的盡職調查崗位,并要將這一制定貫穿業務發起、評價分析、信貸決策、貸后管理等全過程。 同時銀監會強調商業銀行要注重內部縱向和橫向之間的協調配合,要求商業銀行內部上下級之間、相關部門之間在信息方面建立相互溝通機制,在分清責任的基礎上,有效防范風險。 銀行發放貸款的粗放不僅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大量存在,同時也是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一個頑疾。民生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授信評估部總經理助理石杰認為,由于建立了信貸評審官和評審中心之后,信貸人員不再有審批權限,不少貸前調查就做得十分粗放,甚至出現了造假、失真現象,這就使得從源頭上失控。 他還承認,在貸后管理上民生銀行一些地方和崗位也有流于形式的問題,貸款用途無法真實考證,抵押質押品質量低劣,對集團客戶及管理企業在信貸管理上缺少有效辦法,造成多頭授信、超額授信。為了占領市場,信貸人員常常“黃金”、“垃圾”一把抓,給評審帶來很大困難,尤其是股東關系人對授信的壓力也很大。 《商業銀行授信工作盡職指引》的出臺,給各家銀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能。建行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助理袁桂軍認為,這一指引具有人性化很強和可操作性。他尤其提到指引中明確制定了“免責”規定,這在以往的信貸管理制度中是少見的。 指引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于嚴格按照授信業務流程及有關法規,在客戶調查和業務受理、授信分析與評價、授信決策與實施、授信后管理和問題授信管理等環節都勤勉盡職地履行職責的授信工作人員,授信一旦出現問題,可視情況免除相關責任。”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定可以避免外在因素導致信貸風險時給信貸人員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利于鼓勵信貸人員做好盡職調查工作。 不過各家銀行信貸管理人員也反映,現在最令他們頭疼的是企業信息的共享問題,這也是造成對企業多頭放貸、超額放貸的重要原因。他們建議監管當局應加快信息平臺建設,讓銀行信貸工作更加規范科學。 文/本報記者 王 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