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突圍 茅于軾辦的保姆學校為何虧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07:06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劉世昕 何磊 本報北京8月8日電 赫赫有名的經濟學家茅于軾、湯敏,目前正受困于一場關于保姆學校的實驗。“學校開張兩年多,賠了100萬元。”8月5日,經濟學家茅于軾對記者毫不隱瞞學校的窘境。
茅于軾是天則經濟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湯敏是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 他們把自己創辦的學校命名為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富平”為“扶貧”的諧音。 學者們當初的理想是,以學校為橋梁,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經濟學家們沒想過在這個學校賺錢,但同樣不想賠錢,“如果賠本,就說明這條路失敗了”(見2002年4月9日中國青年報《大學者辦起保姆班》)。 茅于軾虧本 “我們5個大股東,先投了40多萬元,后來又以個人名義借給學校60多萬元,兩年過去,這100多萬元全賠進去了。”茅于軾說。 富平學校成立于2002年4月,坐落在北京郊區通州。學校的使命是對農村來的17至40歲的女性進行家政服務方面的培訓,并負責給學員們安排工作。更獨特的是,還要幫助上崗的學員維權。 富平學校是茅于軾近年來做的第二項扶貧試驗。 他的第一項農村扶貧試驗,在山西呂梁山區。多年前,他和湯敏等人在那里進行小額貸款扶貧計劃———以村為單位建立扶貧基金,然后免息或低息借給急需錢的農民進行生產。 盡管基金會為當地農民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可茅于軾覺得,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把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送到城里。 茅于軾認為,幫助農民進城,就必須教給他們在城市工作和生存的技能。于是,他的第二項扶貧試驗———富平學校誕生了。 為何選擇家政服務作為學校主要培訓的內容?經濟學家們認為:家政服務行業的供給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一個訓練有素的家政服務員非常搶手,不愁找工作;另外,家政服務的初級培訓,一個月就能完成,花費也不多。 富平學校一個月的培訓,食宿費600元,其中,50%由學員負擔,50%由富平學校以小額貸款的方式先期為學員墊付,等學員就業后分期還清。學校的幾位股東是不分紅的,賺來的錢,繼續投入到學校的運轉和后續建設中。 兩年多富平學校培養了3500多名家政服務員,但這個數字與茅于軾的理想相差太遠。“富平學校的設計規模,可以有500人同時上課。但實際上,人少的時候,只有幾十人上課。去年非典期間,學校更是遭到重創,連著好幾個月沒有學生。”茅于軾說。 正因為學生太少,才導致學校運轉危機,幾位股東們不得不再次解囊相助。 試點安徽 北京樂雅家政服務公司的老板郭金鳳女士說,現在去農村找個愿到城里來當家庭服務員的女同胞可不容易了———一聽說進城當保姆,很多農村姑娘都嗤之以鼻;可哪個地方貼出企業招工信息,肯定門庭若市。 與此同時,北京家庭服務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今年七八月北京家政市場服務員供方告急。而往年,只有春節期間才出現這種情況。目前,北京家政服務員的工資開始悄悄上漲,經過培訓的家政服務員月工資可能達到七八百元。 一般家政公司碰到的招人難的問題,經濟學家也繞不過去。 最初,幾位經濟學家幾乎沒想到生源會成為問題———這幾年,北京家政服務員的市場價最低也在每月四五百元,一年下來能掙好幾千,而且,工作環境大多數比在工廠好,應該人多得擠破頭。 可運作一段后,茅于軾也承認,由于觀念的問題,大多數農民是不愿背井離鄉的。一開始,富平學校自己派人到一些貧困地區招生,結果錢沒少花,人卻招不到幾個。 經濟學家終歸比普通商人更有辦法。 2002年8月,富平學校與安徽省扶貧辦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安徽省扶貧辦牽頭,縣扶貧辦承辦,派人深入到鄉村進行宣傳和發動,組織報名。報名者在縣里統一進行體檢,辦證件;再由縣里負責買車票,并派專人將學員送到北京。到北京前的一切費用不要農民出。務工證、體檢證、婚育證等各種證件費,到北京的交通費,火車上的飯費等,都由安徽政府扶貧基金負擔。 600元的學費中,安徽政府部門替學員支付50%,即300元,加上上述各種費用,每送一個農民到富平學校,安徽省政府負擔800元。 經濟學家把自己嘗試的做法命名為“家政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民辦公助的新形式”。 有學者還總結出“富平模式”———由民間人士投資辦學,承擔培訓,以及培訓后推薦就業;政府相關部門協助招生并給予資助,學校對學員培訓、實習、食宿費實行小額貸款,學員就業后分期返還。 還有學者認為,在民辦公助的辦學形式下,政府扶貧資金直接用于對農民定向就業的職業技能培訓,實現農村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大大減少了扶貧資金分配使用中的漏損和低效。這本身也使地方政府職能范圍內的扶貧工作更有效率。 經濟學家突圍 對于富平學校民辦公助的投入產出效率,茅于軾曾這樣分析,假若某個地方政府一年輸出100人,按每人800元政府補貼計,補貼總額為8萬元;而富平學校畢業生在北京家政服務行業市場的收入看,每年人均可得5000元。兩年內可以幫助100個農民獲得總收入100萬元,是政府投入的10多倍。如果這些錢匯回當地農村,或用于消費、或用于投資,都將有助于活躍當地經濟,增加就業。 2003年年底,富平學校支持召開了一個研討會,邀請了8個省的政府扶貧部門。結果,湖南、陜西、甘肅3個省加入到經濟學家的試驗中來。3省承諾,2004年,要為富平學校送來學生。 與政府合作,也是經濟學家們摸索出來的辦法。茅于軾說,首先,農村人更相信政府;其次,政府可以拿出部分扶貧資金送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 然而與政府合作并不是一帆風順。一些地方送來了有傳染病的學員,一些地方承諾的錢不能到位。茅于軾說,有的地方政府辦事效率太低,甚至腐敗嚴重,“沒干事的拿了錢,干事的卻沒了經費”。 對于這個經濟實驗,茅于軾認為,目前還算不上失敗。不過,“我們幾個股東不會再往里投錢了”。 經濟學家們希望調動更多的社會資源,來幫助他們完成這一實驗。富平學校的校長沈東曙透露,目前,學校正試圖與一家國際非營利機構合作。同時,茅于軾等人也正在籌建一個“富平發展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