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制度》實施四年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5日 10:39 《會計師》雜志 | ||||||||||
慕容天 從2000年12月財政部頒布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至今已經有近四個年頭了,其間新制度在上市公司(2001年)和外商投資企業間(2002年)先后開始執行。財政部同時表示,除小企業和金融企業以外,自2003年1月1日起,新設立的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并編制財務報告。去年八月,國資委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到2005年止,用3年
在新《企業會計制度》實行近四年的時候,我們有必要來回顧以下企業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所遇到一些問題和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處,我們也希望據此能夠提出一些解決方法,能夠促進《企業會計制度》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 上海立信長江會計師事務所所長、副主任會計師李德淵認為,從1993年到2001年實行的行業會計制度比起之前那套蘇聯模式的會計制度進步不少,而從2000年始在一些企業實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則是一個很大的變革。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套制度仍舊不太完善和存在著一些問題。 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開始實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是在2001年。因為新制度對于追溯調整、計提、非貨幣性交易和債務重組會計處理等作出了新的明確規定,業界普遍認為對于上市公司的影響比較大。與此同時,由于配套的現行法律法規存在著相當多的缺陷,使得新制度的實行仍舊存在著許多盲點,比如由于執法主體的不明確帶來了監管部門的取證比較困難,即便取得了有效證據,處罰力度也太輕,比如不當得利可能高達幾個億,但處罰則只是幾十萬。 “上市公司的公眾性決定著其必須執行比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這樣就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些上市公司通過會計手段實現違規的可能性。”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一位專門從事證券及上市公司業務的律師向記者表示。 他介紹說,為了保證會計報表中的利潤的真實性,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的處理時通過減少公允價值的運用已經擠出了利潤中的一部分水分,市場中的ST、PT類上市公司受此影響比較大。 “然而這并不表示上市公司在會計手段上就失去了操縱利潤的可能,”這名律師者舉了一個案例來佐證他的觀點。“就看合肥的科大創新(600551.SH),這家2002年上市的公司當年的每股收益僅有2分錢,第二年就發生虧損,明眼人一看便知是為了上市做出來的業績。”這名律師舉例稱,“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想法,5月上交所的譴責決定明確表示科大創新在2001和2002年通過虛構合同以增加收入,結果是這兩年的凈利潤增加了四五倍。” “當然,新的制度仍舊具有一些不可抹殺的作用,比如在資產額的計算上就使得上市公司的一些相關數據指標變得更為真實和可信。”江蘇省上市辦的一位工作人員則對于新制度持肯定態度,“比如在新的資產定義中,必須是能夠為企業自身帶來實際經濟利益的資源才能夠稱作資產,待處理的資產損失等必須從資產負債表中刪除,從江蘇八、九十家上市公司報表中相關數據的變化可以看出這項規定還是起到了不少作用的。” 另外,一些相關人員也表示在新的制度中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普華永道的一位合伙人表示,國內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對于“各項準備的計提”沒有詳細的規定,結果是一些上市公司以“謹慎性原則”做幌子將一些巨額債務一提了事。 事實的確如此,在新的企業會計制度中對各項準備的計提只是做了原則上的規定,而準備計提的標準和具體比例的確定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決定。 上述合伙人強調說,“如果是大股東占用資金造成的問題,上市公司通過計提的手段時間上將包袱甩給了并不知情的中小投資者。” 其中最明顯的事例莫過于在2002年ST輕騎為大股東及關聯方的欠款及擔保計提了高達42億元的壞賬準備及或有損失,最終34億元之多的虧損額創造了上市公司虧損之最。 “另外,現在的上市公司的財務總監們會很花多時間去研究《企業會計制度》的漏洞來的打擦邊球,而我們作為審計部門即使發現了也沒有辦法,所以我們建議在制度建設上面上級部門不能松懈。”一位內地會計師事務所的副主任會計師向記者表示。 國有企業 和上市公司以及外商投資企業在一個時間點上明令企業全部執行新的《企業會計制度》相比,給予國有企業的最終截止年份是2005年,也就說它們幸運地擁有三年的適應期。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有企業中已有相當一部分已經執行了企業會計制度,特別是中央國有企業。國資委員成立之后加大了中央國有企業的改革力度,從2003年年底到今年,國資委管理的180多家企業里面,有將近140多家執行了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核銷損失,促進企業甩掉包袱,實現輕裝上陣。 在滬上一家超大規模的國企任職的一位高級會計師表示,新的《企業會計制度》能夠改變原先體制下的思想束縛,比如原先國有企業以產值利潤為考核核心的做法被企業整體競爭力和價值最大化所代替,賬面的利潤已經不再是最受關注的地方。 西南地區某省國資部門政策法規處的一位官員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企業會計制度》的實行有利于企業會計信息更真實的披露,從而能夠更好地吸引國際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來提高自身的經營效益。他補充說,從更長遠來看,“執行新的制度將有助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企業將來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當然這一切并非沒有任何問題。由于國有企業在執行會計制度方面的監督不力,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個別企業做假賬的案例,尤其是涉及到國有企業的股份被收購的時候。 上海市產權交易所并購部的張偉在一次論壇中介紹稱,浙江湖州一家國有企業的股權面臨著拍賣,根據報表的評估價格為78萬,結果被一家民營企業以840萬拍得,但國資代表站出來稱實際底價為1080萬,中標的民營企業自然不服于是開始打起官司,結果此事引起上級部門的重視,派出調查組對該國有企業進行重新評估,結論是股權價值為2800萬元人民幣。 “從78萬到2800萬,除卻評估方面的問題,提供的該企業的財務數據在這件事件中肯定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一位資產評估師如斯說。 涉及到國有企業的另一個問題是如何實現新舊會計制度的銜接。按照監管部門的通知,我國國有企業需要在2005年年底前全部實行《企業會計制度》,現在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 據立信長江的李德淵所長介紹,國有企業實現企業會計制度需要從兩個方面來完成。 “一方面是國有企業的清產核資。現在看來,絕大部分的國有企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虛盈實虧的情況,不良不實資產非常多。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直接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肯定會存在著不少障礙。” 據了解,此次國家正動用很大一筆財力來解決國有企業這些年來發現的新的不良不實資產問題。 事實上,我國國有企業早在1978年左右曾經做過一次清產核資。但是因為當時財政沒有錢來補貼資本金,只得通過銀行來貸款。“這個貸款實際上是還不了的,換句話說就是實際上是國家沒有能力核銷這些企業的不良資產的問題。” 另外,針對已經執行了《企業會計制度》的國有企業,最近在做提取各項減值準備等項目時又發現了一些不良不實的資產,但這個屬于預計的損失,通過一定手續和程序就可以放入當年損益表里面去。 另一方面就是要對國有企業的會計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因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存在著一個思想上的接受和技術上配合。 其他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原先執行的是從1992年7月1日開始施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新的制度從2002年開始正式實施。 目前,還有一些在2003年1月1日前已經設立的大中型非國有非上市公司,財政部對它們什么時候開始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沒有規定,對于這些公司,目前可以選擇性執行《企業會計制度》,這主要可能是財政部基于執行新舊制度銜接工作比較麻煩的考慮,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企業最終肯定都要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一位熟悉外商投資企業的審計人員告訴記者,當下我們的外商投資企業很多是虛虧實盈,賬面上是虧的,實際上是盈的。“否則它們為什么要樂此不疲地不斷增資擴股和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呢?” 浙江東方會計師事務所的一位執業會計師告訴記者,外商投資企業明里通過稅收優惠政策享受“超國民待遇”;暗里通過關聯交易,比如高價收購原材料,支付技術轉讓費用,低價出售產品等手段進行避稅,甚至還出現應付款拖欠著不付的局面。“等到企業虧損了,中方投資的股東沒有錢了,它就來收購你的股權,原來的中外合資,現在逐步轉為外商獨資,一旦變好了,他就盈利了。這個現象蠻多的。” “一般來說這類企業實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問題不大,相比較而言,如何加大監管力度才是監管部門應當加強的地方。”李德淵表示,“我們能夠理解監管部門為什么對制度作出不斷完善補充修改。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在發生不斷的變化,尤其和經濟越來越和國際接軌后,許多新的業務出現,這必然導致制度跟著補充和修改。” 但他同時表示,現在我們國家實行兩套會計制度,而且長期并行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比如會計信息不可比較等。 在李德淵看來《企業會計制度》還是要修改,或者說監管部門能夠制定一個新的版本的《企業會計制度》。“2001年的版本已經不行了,加上各種補充意見和相關問答,原來的制度已經被修改得面目全非了,執行起來顯得非常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