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視重開品牌戰 京滬上游企業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11:51 外灘畫報 | ||||||||||
顯像管電視正在穩定而緩慢地退場,液晶和等離子等國產平板電視悄露頭角 外灘記者 李楊/報道 沒聽說過的名牌
“做了這么多年的代工,生產再多也是‘別人的孩子’,自有品牌才是‘親生兒子’!编嚪扁x如是說。鄧是冠捷(AOC)的行銷總監,他曾操盤另一個顯示器品牌——美格。 2004年7月,冠捷科技在上海發布了等離子電視、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純平顯示器等多款產品,宣布將跳出代工模式、重塑自有品牌,向高端電視領域進軍。 雖然這家臺灣企業做到了全球顯示器第二大(老大是三星),在中國市場,平均每100臺顯示器有42臺出自冠捷。可惜的是,企業在3C 賣場之外幾乎沒有知名度,遠在十名之后。 原因是:由于多年從事代工業務,冠捷只能把自有品牌當作“備胎”使用,在代工業務“漏氣”的時候拎出來救急。一旦代工業務恢復正常,為了不影響客戶的市場銷售,只能把備胎再次收起來。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自有品牌毫無前途地在限制宣傳推廣、限制銷售渠道、限制品種花樣的框框里茍活。 直到有一天,由于某種因素的刺激,代工廠決心“自謀出路”。這就成了新一個版本的臺灣品牌故事。身體力行的臺企從雄心勃勃的明基BENQ,到不惜與摩托羅拉撕破臉、打官司的迪比特手機,還有把MIO 智能手機和代工的HP擺在一起賣的神達電子。與此同時,仍有許多臺商首鼠兩端,斟酌著屬于自己的“魚與熊掌”。 與它們相比,冠捷的算盤打得有什么不同?它看好消費電子,但是幾乎所有的IT、電信巨頭都看好消費電子。實力與他們不在同一檔次的冠捷為何敢下決心進入? “我們的新產品將在福建、北京和武漢的基地生產!编嚪扁x表態,“消費電子產品不影響顯示器業務。今年我們預期生產2400萬臺顯示器,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8%。” 至少在目前,冠捷認為自己在開拓一個全新的市場,不會和原有的顯示器生意沖突,當然也就沒什么舍不得;而且這個市場與顯示器領域有相關性,力所能及,成長性高。 這個吸引眾多參與者的新市場就是平板電視。 背景:平板電視“登基”? 目前在市場上形成產品的平板電視包括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兩種。專家認為,對于40英寸以下的電視,液晶技術最為適合;對于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電,等離子更具優勢。 相對于“做不小”的等離子,“做不大”的液晶電視是平板電視里產品線發育得最好的品種,應用的范圍也最廣。在輪番的“淘汰”聲中,傳統的CRT(顯象管)電視正在穩定而緩慢地退出市場,包括以低亮度著稱的過渡性的CRT 背投。 “電視曾經被認為是‘夕陽行業’,之所以一下子又火起來,主要原因就是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發展的大趨勢非常明確!毙袠I顧問公司——上兵伐謀的首席分析師劉步塵對記者表示,“無論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電視,都屬于數字電視的成像原理,大家都看到了平板電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平板電視成長很快,利潤空間大。很多IT企業、手機企業包括傳統消費電子企業都試圖在平板電視的整體格局沒有形成之前介入,分一杯羹。” 有趣的是,在當前平板電視的全球布局中,液晶和等離子生產最發達的地區不是歐美而是東亞。液晶面板生產被稱作“亞洲人的高科技產業”。 瓶頸: 日、韓、臺壟斷核心部件 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不但終端品牌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各自具備液晶、等離子面板的生產能力,這些企業的優勢明顯。 中國大陸的彩電企業雖然在技術含量不高的CRT電視領域稱霸世界,成為“世界工廠”,但大都沒有形成液晶、等離子面板、核心模塊的生產能力,只能從日本、韓國或臺灣購買、組裝整機和生產個別電路,或者干脆是OEM、ODM的“拿來主義”產品。 中國企業在平板電視領域落后,主要是在開發方面投入比較晚,技術積累有限;另外一方面,液晶、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雙密集型投資”,投資一條液晶電視面板生產線需要20億美元。 沒有面板就無法生產電視。上游面板企業制約了下游企業的發展。日本、韓國企業供應面板有這樣一個原則:首先供應本企業使用,其次供應本國企業使用,第三是供應歐洲的企業使用,接下來才供應中國企業。所以當市場一旦出現供不應求的時候,中國企業首當其沖會遭到制約:供應的面板不足,同時價格比較高,還可能收很高的專利費。 2002年TCL曾經發起了中國電視的“等離子風暴”,當時預言當年等離子電視會達到10萬臺,實際上根本沒能達到這個量。原因就在于等離子電視面板嚴重受制于韓國和日本的企業,它不提供就沒辦法。 前景:京滬上游企業博弈 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在眾多的大陸彩電企業中,出現了兩張值得關注的“面孔”:一是上廣電,另一個是京東方。耐人尋味的是,這兩家獲得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上市公司在彩電業的新一輪賽跑中“一下子”沖到了第一方陣,甚至開始發揮“領頭羊”的作用。 領先的技術、生產能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其中,上廣電與松下、NEC合作,京東方與韓國現代合作,都具備了面板生產能力。上廣電在2000年10月與日本松下合資2億5千萬美元成立的合資企業已于2002年量產,今年將擴充到年產24萬片等離子面板;京東方收購韓國現代的生產線花了近4億美元,這還是最低的代價。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冠捷的品牌戰略,圖像可能更清晰一點。 繼耗資3.8億美元收購韓國現代TFT—LCD業務之后,京東方于2003年8月斥資10.5億港幣,收購了香港、新加坡上市公司冠捷科技3.56億余股,占26.36%股份。由此,京東方成為冠捷最大的股東,京東方的意志可以不打折扣地貫徹到冠捷身上。冠捷進軍平板電視領域,“底氣”就來自京東方。 “京東方的生產線是從現代買的。它控股冠捷的目的很明顯:找到一個買它面板的下家,下一步生產整機!鄙媳ブ\顧問公司的首席分析師劉步塵認為:“東方冠捷本身就是要進入整機生產,因為冠捷過去是做顯示器的。只不過國內企業生產的液晶面板質量跟國外企業有一定差別。冠捷做液晶電視可以比較自然地過渡,它的生產線也存在朝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方面轉型的問題,需要保證上游的資源供應! 中信證券研究咨詢部的分析師張兵對記者表示:“京東方的主攻方向就是液晶!痹跇I內人士看來,盡管旗下擁有眾多產業,TFT業務已成為京東方收益的首要來源,對公司的盈利起決定性作用。京東方可從收購的冠捷科技獲得1.07億元的投資收益,同時因TFT—LCD漲價因素新增2500萬美元收益。 位于亦莊的北京TFT—LCD模塊項目于2003年11月開工,京東方隨后決定在此建第五代生產線,以生產顯示器用液晶面板和電視用液晶面板。京東方還計劃2007年前增加第六代生產線,使其北京基地成為內地最大的液晶面板工廠。據估計,京東方全部TFT業務所需資金可能高達四五十億美元,工廠里裝的是十足的“燒錢機器”。 京東方只生產面板,把部分產品以冠捷的品牌投放市場,既可以投石問路、積累在終端市場的經驗,又能消化部分產能、減少產能的周期波動。 另一個國產面板生產企業上廣電在中國彩電企業群落中有點“另類”:它是完全意義的國有企業,機制不如民營企業靈活;同時有很強的技術含量。在強調質量、產品品質的“平板電視時代”,這個過去的二線品牌開始“翻身”,越來越多地在上海以外的地區亮相。 在上廣電跟NEC的合作中,TCL也曾參與,但后來退股。上廣電今年10月份將上馬一條第五代線。廣電集團總裁助理陶鈞此前對媒體表示:當前液晶面板降價集中在小尺寸面板,這是由于五代線產品供過于求;但是37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價格現在還沒有下降的跡象。 據權威研究機構Display Search估計:經歷2003年的短暫供給不足后,TFT產業今年會有5%的產能過剩率,電腦用液晶面板價格會有小幅下降,2005年會有15%的過剩率。到了這個時候,電視用液晶面板價格會有較劇烈的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