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樊綱提醒民營企業家要增強經濟周期意識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2日 22:45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 ||||||||||
這次中央宏觀調控,我是屬于極力推動的一派,因而也是在企業界不大受歡迎的一派。很多民營企業家說,我們剛過幾天好日子,你們這些書生又在叫經濟過熱,你們少叫幾句,讓這一輪市場高潮再持續一兩年,我們民企就做大了。
對這種看法,我的觀點是:市場經濟是會有波動的。大熱之后會有大冷,這種波動是必然的,不可能永遠高漲下去。民營企業的市場仍然是會有波動的市場,經濟的過冷過熱不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有人說現在體制不同了,其實體制不同只是波動的原因不同了而已,波動還是有的,高漲之后可能漲得越高,跌得越慘。在波動中,中小企業永遠首當其沖,受害最重。理想的市場狀態是什么呢?就是波動小一點,過熱而不要太熱,低的時候不要太低,損失就小一點。 穩定的宏觀環境,較小的波動環境,這樣的環境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政府的作用就叫做“熨平波動”。波動較小,就要求動作較早,在經濟還沒有很熱的時候采取措施,就叫“預調”或“微調”。美國格林斯潘的微調使得美國在IT泡沫之后短短兩年就復蘇;我國央行的“121”政策提前預見到了房地產泡沫,通過調整泡沫沒起來,順利實現了軟著陸。 解決投資過熱,采取金融緊縮、貸款緊縮的辦法,就會使大家都受到影響。既然都受影響了,我們就應該想一下怎么受影響好:是今天受點影響,明天損失20%好呢,還是今天繼續增長,明天損失100%好呢?我覺得現在大家都受一點損失,讓經濟實現軟著陸比不限制地增加泡沫最后破裂要好。 目前我們的企業家自身的風險意識還很差。對經濟波動、經濟周期的認識不夠。這就看出了我們與一些國際大企業之間的差距。這幾年中國經濟非常熱,大家都在增加投資,但有些跨國公司駐中國的機構卻反映無論怎么要求,國外總部就是不肯增加投資。試想,現在那些跨國大企業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經濟危機,大浪淘沙存活下來的,他們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和經濟周期的意識,因此他們在經濟高漲的時候不想去接下全部訂單。而我國的企業卻總想著高增長會持續下去,并按這種情況來設計自己的投資規模。那么最后是什么結果?經濟波動出現了,我們那些擴張太快的企業受的打擊比較大,資金周轉不靈,只好變現資產。于是那些資金充裕的國外企業就趁機接盤,收購這些擴張太快的企業,這時候就輪到人家擴張了。結果真正笑到最后的就是這些“老奸巨滑”的跨國公司。他們是在運作經濟周期,而不是等著經濟周期來打擊自己。所以說,中國企業一定要尊重經濟規律,在經濟活動中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資金流。 我是比較樂觀,中國這一次有可能實現軟著陸。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這次政府反應比較快。我們學者討論經濟過熱后3個月,政府就行動了。上一次在1992年,學界討論了兩年,政府才開始行動。這次比較早地采取措施,波動就比較小,這是實現軟著陸的一個基本保障。第二,這次的市場機制比較好,企業家自我調整比較快,政府采取措施以來大家多多少少都有所行動。第三,這屆政府的政策比較靈活,沒有一條政策走到底,適時調整相關政策以避免大的波動。今年如果實現軟著陸,下半年能保持9%的經濟增長的話,明后年的日子就比較好過了。 記者蕭曼平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