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模式殊途同歸 發達國家監管國企有妙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2日 19:35 《中國經濟周刊》雜志 | |||||||||
★文/李鋼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類,發達國家的國有企業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國營企業,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接投資經營的企業,這類企業大多與國計民生相關,主要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如意大利的鐵路、荷蘭的郵政電訊等;第二類是國辦企業,是指按照特殊法律法規創辦和經營的企業,這類企業可以完全歸政府所有,也可以通過政府以特殊方
在發達國家,國有企業在規模及比重等方面都無法與私營經濟相提并論,但大多數國有企業存在于非競爭性領域,負責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還承擔著高新技術的研發和支柱產業部門的發展,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發達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視,特別是在注重以市場為基礎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采取多種手段和措施,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以確保國有企業的穩健發展。 法律監管模式 法律監管是發達國家監管國有企業的普遍模式。比如英國對國有企業的監管主要是通過議會為主的監管體系進行的。議會是立法機構,有權決定國有企業的設立、撤消以及內部管理體制的變革。國有企業的建立、改組、廢除等重大問題,必須由議會通過專門的法案來決定,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議會負責確定每一個國有企業的結構、權利和義務,還可以直接授權給主管大臣,負責對國有企業進行監管。國有企業每年要向議會提交年度報告的賬目,議會聽取企業的年度報告,監督和審核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 專門部門監管模式 發達國家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公共事業和基礎工業部門,政府往往設立專門的部門來進行有效監管,以保持足夠的控制能力。意大利的國有企業主要為國家參與制企業,為了對這些企業實施有效監管,意大利在1956年專門成立了國家參與部,專門負責國家參與制企業的監管活動。1976年又成立國會兩院常務委員會,負責審議有關國有企業經營活動的情況報告,并進行評價和管理。國家參與部每年要將國有企業的經營情況以報告的形式提交國會,并向常設委員會報告監管國有企業的各種信息資料。兩院常設委員會還可以通過與政府協商任免國有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1992年政府決定撤消國家參與部,其職能分別由國庫部、預算部和工業部行使,國庫部成為國有企業的股東,預算部負責對國有企業監督,工業部決定國有企業的戰略方針,分工明確,有效配合,監管有力。 雙重委員會監管模式 如德國規定董事會獨立負責對公司的經營方針、贏利能力、營業過程以及公司事務等狀況進行監管,監事會則負責對董事會進行監督。德國國有企業的監事會負責選任董事會的成員,監督董事會的活動。一些發達國家在董事會中,還實行記名投票決策制,國有企業的重大決策需經董事會投票通過,這樣則可有效避免企業的決策失誤。 審計監管模式 美國審計署對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收支實行動態監控,要求企業按規定報送財務報表,說明財務情況,由審計署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任何人士如發現國有企業有不良現象,均可以向審計署反映,由審計署進行調查并作出結論。在德國,聯邦審計署作為全國最高稽核單位,其職責之一就是負責稽核國有企業的開支報表和經濟行為的合理性,政府所屬的國有企業均必須由聯邦審計署進行稽核。 計劃合同制模式 計劃合同制是法國政府對國有企業資產實施有效監管的一種模式。國家通過和企業簽定計劃合同、項目合同等,從法律上規定雙方的義務,調整國家和企業的關系。政府通過對企業計劃合同執行情況的跟蹤,確保國有企業的發展戰略和國家目標的一體化,以防止國有企業經營決策的失誤,從而減少國有資產的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