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高轉型亞渠道商 雙重壓迫下的籌碼?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7日 19:23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茅以寧 杭州、廣州報道 “與國美、蘇寧的競爭不可避免地會到來,最快三年。我們需要轉型,它們也在變招,大家最終的商業模式肯定殊途同歸。”浙江頤高數碼董事長翁南道嚴肅地說。 “至少現在還是IT賣場跑馬圈地的春天。我們現在有17家大賣場,計劃今年再開6家
翁的話音剛落,三天之后,國美電器的數碼3C店已在重慶登場亮相。據國美透露,今年內,僅重慶一地,就將新開出30-40家數碼3C店。 幾乎同時,上海永樂也宣布了年內在上海開出50家數碼3C店的計劃,并在全國四面開花。 “我們非常關注這些變化。一切都在變,中國人對IT產品的接受度、消費習慣和消費模式正在改變,以前大家認為電腦數碼產品屬于高科技,但是如今越來越多成為了大眾消費品。所以人們樂于走進3C數碼店,而不是攢機的小檔口。對我們來說,這是個很大的挑戰。”頤高集團副總裁,華南區平臺總經理吳挺承認。 混沌之中的IT賣場 在中國,IT賣場本就生于混沌之中,說不清,道不明。 “IT大賣場是中國的‘土特產’,外國沒有,無章可循、沒有模式,一切靠自己摸索。”翁說到。 六年前,翁只不過是浙江文三路上最大的IT產品經銷商,有一千多平米的店面,如今在頤高這個平臺上,每年完成的交易額就達100多億。 “賣IT產品是很簡單純粹的生活。開個小店,每年穩穩當當賺個三五百萬挺舒服。只要把工商稅務搞定,白天賣貨、收錢,晚上進貨,很簡單的三步曲。”翁回憶著當小老板時的幸福時光。 一個偶然機會,翁涉足了IT賣場。 “當時有外地朋友來找我。他們覺得杭州都是小經銷商,而在浙江專業市場就有4000個,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紹興的輕紡城,都很有名氣。因此,在杭州IT專業市場應該有機會。”翁說到。 賣場做的是人脈。當時杭州一個牌照就要跑半年,項目先后涉及到政府十幾個部門,外地的“強龍”必須依靠當地的“地頭蛇”。翁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頤高的董事長,并擁有絕對的股份。 “IT賣場這個行業是屬于臺灣人的,我們是大陸唯一的一家民企。因為大家都看不懂,不知道怎么操作。99年開始,賽博、百腦匯將一些臺灣的經驗引入大陸,并取得暫時的成功,沒有太固定的模式,每個人的玩法都不一樣。”翁說,“賽博完全靠租賃地產,收租金,進行擴張,而百腦匯則是靠自有資產,自建物業。” “如果掌握里面訣竅的話,實際上賣場是來錢很快的。掏不了幾個錢,開張之日就是贏利之時,商家繳納的租金、押金、質量保證金、廣告、裝修費一下收齊,現金流與利潤很快就來了。”翁說。 翁認為,IT賣場的特質注定了其無法像國美、蘇寧一樣,按照統一的管理標準、運營模式在全國大范圍迅速復制。 決定一個專業賣場好壞的因素有四個:一是地理位置;二是物業結構,要因地制宜,比方大小要合適,在北京,6萬平米的IT賣場完全沒問題,而蘇州就只能最多是5000平米,形狀、結構要好,拐角、死角不能太多;三是要有主流經銷商認可;最后才是規范管理。“跟一般的零售店完全不一樣,決定一個賣場旺不旺,前三個因素尤其重要,只要符合,怎么做怎么旺,管理反倒最次要。”他說。 “搞定一切”的亞渠道商 “做IT賣場讓我感覺很怪。這不是零售業,準確地說是服務業。最重要的是‘搞定一切’,就是幫助經銷商現實地解決問題。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以前做經銷商考慮的事情很簡單,無非就是賣貨、進貨,而開賣場則人際關系復雜,只要你想得出來的政府機關,都必須跟他們打交道。” “亞渠道商”,是頤高的自我定位,也是翁首創的新名詞。 “通俗地說,從廠商、經銷商到最終消費者存在一條上下渠道,我們的職責就是潤滑一下這個通道,提供增值服務,以渠道服務為核心,做的是深度。”翁說。 在頤高這個自創的模式中,除了連鎖賣場外,還有軟件研發、廣告策劃、咨詢中介、電腦維修、物流中心、IT服務網、通信發展等專業IT服務性子公司,并以此進行資源整合。對廠商提供外包服務,例如:品牌推廣、戶外廣告、新聞發布、促銷、專題產品推介會、銷售數據等等;對于經銷商則是提供融資擔保,建虛擬網等服務。 “這是全新的整合營銷型賣場模式,靠一點點琢磨出來的,別人也無法復制。”翁笑言。 至少有兩個例子可以體現出頤高的獨創性。 去年年底,頤高花費3000萬注冊了一個擔保公司,與建行簽訂協議,銀行以18的融資比例提供2.4億元的受信額度。由頤高做擔保,建行可以為其賣場內的經銷商提供貸款。 “這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很多經銷商資金周轉不靈,進貨時沒有錢怎么辦?我們可以提供擔保融資服務,短期借貸,利息比銀行的翻番,300萬以下的金額都沒問題。”翁說。 此外,因為頤高幾乎壟斷了杭州電子一條街,“杭州99.9%的IT產品都是從頤高的賣場這里走的。”所以,翁利用這個優勢與當地鐵通合作,去年在文三路整條街上安裝了15,000門固定電話。 “鐵通負責將光纜放到我們交換機,剩下的全是我們干。交換機是我投的,服務是我做的,錢是我收的,我就是虛擬運營商。”翁說。 話費按照每月每門電話100元,除此以外,在IT大網內打電話全部免費。一門電話一年收1200元,刨去成本,剩下1000元與鐵通五五分成,每門電話每年可為頤高帶來500元的收入,15000門電話就是750萬的純利。 “這就是頤高旗下的通訊公司,以后在全國35個城市復制這樣的模式,還指望可以包裝上市呢。”翁笑著說。 “IT賣場這塊東西,說得土一點就是打擦邊球,賺取高額的邊際利潤。所有的模式都依靠我們自己創造,不斷地挖掘市場邊緣的資源,沒有同樣的東西,這里少有競爭對手,只要你想得出來就可以。”翁總結。 雙重擠壓,兩個籌碼 頤高對流通業的變化時刻保持著警覺。 “家電專業市場曾經盛極一時,但是轉眼已是銷聲匿跡,國美、蘇寧把它們全吃掉了。現在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細節是,國美店中最好的位置,已經不擺家電,讓位給了3C數碼產品。”吳挺不無擔憂地說。 “在內部,我們反復研究過,IT大賣場終究也會象當年的家電專業市場一樣,成為過去完成時。”吳挺說,“國美完全有可能進入IT零售終端渠道,蘇寧也會進來,永樂要來,一切都正在發生,現在如火如荼的3C店就是最好的例子,等大家都看清楚了,那時頤高怎么活?” 頤高的生存空間正不可避免地受到雙重擠壓。一方面是,國美這樣的流通巨頭虎視眈眈,畢竟IT類數碼產品贏利空間遠遠高于傳統家電;另一方面,傳統的商業企業也在進行變革。“越來越多的商業企業不在是自營,轉而搞柜臺租賃,本質上,與我們做賣場并無區別,商場購物環境還比我們好。”吳坦言。 在這場競爭中,翁南道打算往算盤上加兩個籌碼。 一個就是5月份決定投入一個億,在廣州建設網上商城(www.it.com.cn)。 早在99年,翁南道就把目光投向了網上頤高這個名稱就脫胎于“易購網”的諧音——當時頤高擁有的域名。 在2000年7月,網易最艱難的時候,翁南道與丁氏兄弟在上海進行了一場談判,打算入股網易,將公司改為浙江網易,專攻網上商城,不過最終只差一步,事與愿違。 “商業模式在改變,時代也在改變,所以我們要做網站。這與頤高的整個產業鏈發展密切相關。我們綜合考量過,現實的賣場僅僅是一個載體,無論網上、網下,大家都有相同的消費群體。今天,已經有跡象表明,互聯網會取代很多傳統的商業模式,尤其是專業賣場這塊。所以我們既然落地的基石已經搭好,與網上的群體相結合,可以加重我們的籌碼,在這場博弈中我們也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吳挺說。 對頤高刺激頗大的是臺資背景的太平洋科技發展集團。 在華南,最火的IT賣場無疑是廣州太平洋電腦城。 “那里規模不大,僅有3000平米,但每天卻有8萬人流量,20平米的商鋪頂手費最高可達100萬;而同樣位于上海百腦匯的美羅城,至少6,7萬平米的面積,卻每天只有5萬人流。”IT門戶網站CEO秦剛說。 他分析認為,這其中,太平洋電腦網(www.pconline.com.cn)起了很大的攬客作用。根據行業內部數據分析,“這個網站的重心就在華南,40%的瀏覽量都是來自珠三角。” “其實太平洋電腦網從99年6月份開始運行。最初也就是導購的想法,讓顧客產生購買意向。剛開始,電腦城對網站的宣傳力度非常大,客戶群很貼近。2000年時,電腦城對網站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2000年之后,網站對賣場的反作用非常大。”秦剛說,他跳槽前的一個身份是太平洋科技發展集團的市場總監。 依托于大賣場的網上商城確實是棵“搖錢樹”。 “去年太平洋電腦網單廣告一項收入已達4400萬,而今年預計可以突破1億,而費用加成本,每年不會超過1000萬,花費在推廣上的費用更是不到50萬,典型的金牛。而且網站一般來說,開始階段需要投入成本比較高,中后期非常低,也就是服務器、硬件折舊、人員工資、推廣費用等寥寥幾項。”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另一個就是頤高今年開始的,在全國范圍內的擴張,并希望以點帶面,以賣場為出發點,與當地政府合作,參與規劃、改造當地的電子一條街工程,將杭州的模式在全國復制。 在今明兩年的頤高擴展版圖中,將有14個頤高新賣場在全國陸續開出。最近的兩個大手筆是:五月份,頤高花費3億元接下廣州石牌西的一棟爛尾樓,改造成大賣場;另外,翁南道在中關村拿下了中關村的一個總投資達18億的大項目,“這是位于中關村的黃金寶地,也是全國IT業的制高點。” 與地方政府的密切合作,給了翁很大的信心。 “各地政府也需要管理規范的電子一條街,但它們又沒有經驗。我們在杭州試驗成功的模式,從建一個賣場,到最后聯合政府,參與改造一條IT街,這個經驗是很寶貴的,到時候可以在全國35個賣場推廣開來。我們現在已經向廣州和天津當地政府提交了報告,進展比較順利。”翁說。 “浙江4000多個專業市場到底能走多遠?這是沒有結果的。專業市場會變的,國外的MALL就是專業市場,沒有區別;以后,我既可以將我們的IT賣場整合到別人的MALL里面去,也可以自己建MALL,模式是靠消費者需求拉動的,我們只能去迎合它。”翁對賣場的明天做了個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