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滇慶質疑農信社改革模式:只做表面文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5日 19:32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李利明 杭州、北京報道 轉眼間,八個省(市)的農信社改革試點工作已近一整年了,央行行長周小川對于農信社改革最新的看法是,在把壞的金融機構“干掉”的時候,要允許新的金融機構出來,允許當地發放農信社或其他金融機構的牌照。
6月20日,就在周小川這番講話的同一天,中國銀監會在京郊召開了農信社改革座談會,銀監會監管二部和合作監管部的有關負責人出席了此次座談會,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教授也應邀參加。 “由于缺乏改革的依靠力量,產權主體不明確,缺少金融人才,向農信社注入資金的成功概率很低。自上而下的改造方案只適用于那些好的或者較好的農信社。在2003年底,全國農信社當中,好的或者較好的大約有1000家。在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下,有可能在一兩年內改造好這些農信社。可是其余大量的農信社只能做些表面文章”。在最近完成的一份報告中,長城金融研究所所長徐滇慶教授對于目前的農信社改革方案并不樂觀。 他的這份報告已經在6月份經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有關領導遞交到有關政府高層的辦公桌上。 跳出計劃經濟的思路 始于去年8月18日的八個省(市)的農信社改革試點的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法人為單位,改革農信社產權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區別各類情況,確定不同的產權形式;二是改革農信社管理體制,將農信社的營運管理真正交由法人負責。 徐滇慶認為,農信社改革試點方案的設計煞費苦心,在現有金融體制的框架之下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然而,“靠這些辦法真的能夠幫助農信社脫困嗎?”他對此持懷疑態度,并且提出一個簡單的理由:試點方案提到的哪一條辦法沒有采用過? 徐滇慶認為,農信社改革方案依然沒有跳出計劃經濟的思路:自上而下地制定一套措施,給農信社一筆資金,改變農信社領導歸屬。在這些方案中,政府官員扮演著主導一切的角色,市場機制在哪里?當初創辦農信社的時候,走的是計劃經濟的道路,現在的改革方案不知不覺又走上了計劃經濟道路。 在他看來,按照計劃經濟思路來指導農信社改革,很可能出現這樣的局面:向上套國家的錢,向下圈民眾的錢。似乎只要有了錢就能解決農信社的問題。但是,農信社改革方案要靠誰來執行?如果能夠按照計劃經濟思路來改造農信社的話,造就應當見效了。“依靠計劃經濟思路是永遠解決不了農信社問題的。”徐滇慶強調說,無論是把農信社并成縣級聯社,還是讓他們改組成農村商業銀行,人還是原來的人,體制還是原來的體制,憑什么就能夠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修修補補,無濟于事。 允許民間資本進入 徐滇慶認為,市場調節是解決農村融資難的根本途徑,是相信政府作用還是相信市場機制是農村金融改革兩種思路的分水嶺。要徹底解決農信社的問題就必須徹底拋棄舊的計劃經濟思路,依靠市場來解決問題。 徐滇慶因此力圖實現開放民營銀行與完善農村金融體系的對接。他告訴記者,在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中,最根本的改革是在所有制上打破對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的限制,依靠市場機制,有步驟地開放民營銀行。農村經濟發展的多樣化要求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除了國有商業銀行之外,還需要大量具有社區性質的中小銀行。 對于目前的農信社改革,徐滇慶提出了“兩條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應當抓緊改造較好的農信社,明晰產權,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政企分開,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民營銀行。另一方面,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許多農信社改造的條件尚未成熟,難度太大。與其瞎折騰,還不如維持現狀。還有一些農信社問題特別嚴重,資不抵債,可以實行“安樂死”。他強調,在處理這些問題嚴重的農信社時應當靠市場機制,而不要靠長官意志。“改造”與“新建”并不僅僅是兩條途徑之爭,實質上是要不要在金融改革中制度創新。 民營銀行的產生應當市場化、多元化。可以從頭開始,讓具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起成立民營銀行,也可以在原有的農信社基礎上改組成民營銀行,也可以在四大銀行縣以下機構的基礎上吸收民間資本組建民營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