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煤”集團崛起的背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9日 06:49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亓樹新 本報哈爾濱6月28日電 今年4月,鄭相珍領到了拖欠父親7年的醫療費4.2萬元時,還是不敢相信“白條”怎么這么快就變成了一沓沓鈔票———在我國煤城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街談巷議的都是一件事
2003年末,長期虧損的七臺河礦業精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黑龍江省國有重點煤礦中率先盈利,到今年第一季度,企業補還歷史欠賬28505萬元,實現了工資、電費、鐵路運費、職工醫藥費“四不欠”,職工月平均工資達到了920元。 社保局長落淚 1999年下半年,黑龍江省社保局的一位女局長來到新興礦了解職工生活情況,在聽完匯報后來到500多米深的井下。在443采煤隊,女局長看到了這樣的一幅場景:在一個高度只有0.5米高的場子面里,班長張永連跪在地上攉煤,雙膝分別綁著一塊車輪膠皮,頂板上滴落的水濕透了他的衣服。臉上抹上了一層黑黑的煤泥,微笑時露出的牙齒是雪白的。 女局長動手解下了張永連膝蓋上的膠皮,發現張永連的雙膝腫脹得很大。女局長的眼睛頓時濕潤了。她用手摸了摸,膝蓋里面明顯有大量積水。“你怎么不去治啊?”“關節炎多少年了,也治不起。”“那怎么辦啊?”“每天早晨到醫院抽一次積水,出井后再抽一次。”“你為什么不休息呢?”“我是班長,要是休息了,就沒人來干活了。” 張永連家有5口人,除了沒工作的妻子,還有老人和兩個上學的孩子,每月七八百元工資就是全家的收入,當時還有4個月工資未發。 在礦區,大多數工人的情況都與張永連相似。當年“七煤”集團虧損7058萬元,累計拖欠職工工資2.1億元。為了保證企業生產和一線工人工資,在長達十幾個月時間內,公司各個級別的干部以及地面上的輔助人員,每月只能拿到260元的“政治工資”。 女局長落淚了,煤礦工人比她想像的還要苦。 中午到食堂就餐時,女局長不忍下咽,再次失聲痛哭。———那一年,黑龍江省相當一部分干部職工拿出了半個月工資,為煤礦工人捐款。 煤礦工人唱起三首歌 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了能夠“掙現錢”,張慶洪從江蘇來到“七煤”集團桃山煤礦當了一名掘進工。1999年他連續3個月沒有領到工資,無奈之下他只好像“候鳥”一樣游走。那一年,張慶洪所在的掘進隊走了17個人,剩下的幾個人無法開工。新建分公司勞資科科長吳連貴記得很清楚,一采區機電隊20多名工人成建制流向個體煤礦。他統計過,一線工人流失了大約十分之一。“為了留住一線工人,公司經理、書記到處‘找錢’給工人發工資。”吳連貴回憶:“當時我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到處招工,更多的時候是挨家挨戶動員工人回來上班。” 危難關頭,“七煤”集團的干部與職工唱起了三首歌:第一首是國歌———國有企業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第二首是國際歌———不靠神仙皇帝只有自己靠自己;第三首是西游記主題歌———路在腳下! 共產黨員的榜樣力量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煤礦是全天候生產的行業,一天中最難干的莫過于“零點班”。共產黨員宋仁森主動請纓來到418隊擔任黨支部書記,一干就是6年,人稱“零點書記”。 在500米深處,宋仁森講述了人生最難忘的一段經歷。從2000年到2001年,礦黨委為了鼓舞士氣,開展“重走長征路線”活動。工地旁豎起了一幅長征路線圖,采煤隊每攻克“長征”路線上的一個關口,就會插上一面紅旗。在攻打“婁山關”時,巷道突然發生大面積冒頂,宋仁森帶領工人們采取“碹”的方法進行會戰。每天,礦黨委書記下井宣講長征的故事,與礦工們一起重溫毛主席“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詩句,礦工們信心倍增,斗志昂揚,僅用了一個半月時間就勝利“渡關”,清運石頭1300多車。 黨員帶了頭,職工也就有了干頭。50歲的采煤工人崔保廣說:“是身邊的一個個共產黨員激勵了我,使我堅信企業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齊心協力渡過難關就會過上好日子。” 本月22日,崔保廣和47名煤礦工人一起,面對黨旗莊嚴宣誓,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目前,“七煤”集團有中共黨員4087人,占一線工人總數的21%。 正是有了這些共產黨員,“七煤”集團的煤炭產量2003年末達到1410萬噸,創造了薄煤層開采的奇跡。 一位有感情的總經理 2001年7月,候仁來到了“七煤”集團。“我給你們送來一位對礦山和礦工有深厚感情的總經理。”黑龍江省國資委領導在宣布任命時,對礦工們這樣說。 面對拖欠職工工資就兩億多元和交稅的難題,候仁想出“魚和熊掌兼得”的辦法:清理私賣煤。 當《七煤公司對私自賣煤問題清理整頓的實施辦法》發布后,大小礦井頭頭們也沒太當回事。公司連查3次,發現有兩個大礦還在用大車隊違規賣煤。 候仁火了,兩個礦長被就地免職!36個私自賣煤單位被處理,68人受到了各種處分。 候仁頂著巨大的壓力,阻斷了一部分人的“財路”,卻給企業換回來了兩億多人民幣的收入。 在銀行貸款的支持下,候仁又果斷實行了集中招標現金采購制度,此舉一年節約1億元。 而最讓礦工心里敞亮的是企務公開制度。候仁做了三件事:一是清除了不上班領工資的人;二是處分了克扣工人工資的干部;三是實行“日工資上墻”制度,工人每天干完活就知道自己掙多少錢。 新興煤礦8井掘進工人蔡林說:“過去記工分,但是到了月末東扣西扣,工分就貶值了,發工資時大家都發牢騷。現在是‘一日一開資’,想多掙錢,只要多進道、多出幾車貨就行。” 兩首歌謠的不同版本 “男人下崗不用愁,拎著棒子到橋頭。來往行人仔細瞅,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在1996年在礦區廣泛流傳的一首歌謠,同時還有描寫下崗女工的:“女工下崗無所謂,歌廳舞廳夜總會。陪喝陪唱又陪跳,老的少的全收費!” 而今,關于“男人”、“女人”歌謠出現了新版本:“男人下崗有壓力,走進市場找機遇。沒文化、莫著急,拎起板鍬出大力!”“女工下崗心不慌,老區新區夜市忙。練地攤、賣小百,忙著總比待業強!”兩首歌謠的不同版本道出了礦區的變化。 當年與張慶洪一起離開的17名工人中,已經有12人回到了井下,干得還是原來的活兒。張慶洪說,現在每個月都能開一千五六百元。桃山礦6采區采煤工張樹杰、王玉告訴記者,這個月他們超額完成生產任務,領到了2800多元。 吳連貴介紹,為了提高一線工人待遇,公司設立了滿勤獎、增效獎、技能津貼,工人出勤率幾乎100%。而且他也不再為招工發愁了:以前只要工人要求下井幾乎“有求必應”,現在有了年齡控制,井下工要求35歲以下。 煤礦工人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3年“七煤”集團投入2040萬元安全技措資金,今年還將投入6040萬元,補還安全欠賬。公司投資300萬元建成了數字化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投入3965萬元用于生活福利基礎設施建設,修繕了8大礦生產浴池,工人們可以舒舒服服地洗上熱水澡,穿上烘干后的工作服。“七煤”集團礦工自豪地說:“這樣的企業誰不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