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營管理 > 財經雜志秀之《成功營銷》2004 > 正文
 
問題1 浙商是否需要突圍?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0日 08:52 成功營銷

  在浙江省境內采訪,我們的“浙商突圍”的聲音是一個極度不和諧的聲音,所到之處,幾乎皆遭到反駁,有的甚至是義憤填膺的批判。

  浙商是否需要突圍

  反方意見:

E歌時代來臨了!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上網實用手冊

  -浙江的草根經濟不一定非要變大樹,因為恰恰浙江經濟的活力就在于此,給點陽光就燦爛,但大樹給點陽光并不燦爛,大樹燦爛是要有很多條件的,企業做大做強是要有條件的,而且風險極高。

  -當出現危機時,小企業掉頭靈活。我國勞動力眾多,都是高新技術,勞動力如何安置。

  -雖然浙江企業在做一些牙簽、低端產品等,但他們的眼光是最靈敏的,如果不符合市場需求,沒有利潤他們是不會做的。

  正方意見:

  -浙江的產業集群大部分還是一種扁平式的集聚,專業化程度整體偏低,缺乏產業鏈的有機配套,產業鏈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環節極度缺乏。

  -先入、先導、先占、先行,這些先發優勢并不是一個地區持續領先的永動機,隨著政策一體化、思想觀念的平行化,浙江現在與中國其他地區已站到了同一個發展平臺上。

  -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浙江民營企業吃體制“老本”的油水不大,需要再創造新的優勢。

  “浙江制造”離國際先進水平有多遠?

  浙江省統計局企業調查隊通過對生產效率、效益狀況、投入要素、生產規模、出口競爭力和專業化程度六大指標的分析比較,得出如下結論:

  2003年,浙江的勞動生產率為6568美元,還不到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十分之一,也低于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前的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這一差距在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上表現尤其明顯。

  物耗比重、深加工程度以及技術含量的工業增加值率:2002年浙江規模以上制造業的增加值率僅為23.2%,與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相比分別低了18至25個百分點,與馬來西亞的水平相當。

  從產業投入(包括勞動力、裝備技術、科研投入)要素的比較中,浙江制造業從業人員近400萬人,相關產業的平均勞動力投入規模遠遠超過發達國家,但是裝備技術水平卻不如人意,化學和電子通信行業達到國際水平的分別只有1%和5%。科研投入嚴重不足,2002年,浙江制造業研究開發費用只占制造業增加值的1.1%,而日本、韓國在經濟起飛階段,科技經費增長率都超過了同期GDP的增長率。

  “浙江制造”離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還很遠。

  浙江被多少“圍點”包圍?

  -外部圍點:

  ——珠三角產業經濟區、福建產業集群、長三角蘇滬產業帶、西部大開發、開發大東北……

  ——發達國家的核心技術的天花板、反傾銷等貿易壁壘的大棒、跨國采購巨頭低價的傾軋;

  ——以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為代表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浙江制造”的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威脅;

  ——以新加坡、印度、馬來西亞、中國臺灣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對高端產業鏈的分工,已經將“浙江制造”逐出競爭行列。

  -內部圍點:

  體制瓶頸:家族化的企業模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浙江制造的發展規模;

  管理瓶頸:企業管理運作不規范,人員素質水平低;

  資源瓶頸:工業用地成本已超過上海。在溫州的有些地區,土地價格從原來的16萬一畝上升到28萬一畝,而上海周邊開發區的土地價格僅在22萬左右一畝。電力資源緊缺,很多地區只能保證企業50%的生產用電量;

  技術瓶頸:中小企業幾乎沒有任何的研發,產品后續能力不足;

  品牌瓶頸:浙江的品牌數量雖多,但文化底蘊卻較少,高端品牌更是寥寥無幾,如此品牌并沒有為“浙江制造”帶來更多的利潤前景;

  通路瓶頸:浙江制造是靠為采購商貼牌生產起家的,多利用別人的網絡、通路將浙江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它不僅鮮有屬于自己的國際通道,國內營銷渠道的不暢也極大地妨礙了浙江制造的品牌提升和市場份額的擴大。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國企業家治理沙塵暴
美進入恐怖襲擊高危期
陳水扁“5-20就職”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權力
巴黎戴高樂機場坍塌
美英聯軍虐待伊俘虜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飛人喬丹中國行全記錄
2004法國網球公開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