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創新是創建自主品牌的靈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7日 09:24 經濟日報 | ||
沒有自主品牌,容易陷入產業鏈底端 記者:世界品牌實驗室最近揭曉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中國大陸只有海爾入選,您心里有何感受? 張瑞敏:對海爾來說是一種鼓勵,在創世界名牌的道路上雖然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記者: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還有沒有發展自主品牌的機會? 張瑞敏:難度肯定是加大了,但機會肯定也是有的。品牌是競爭的產物,沒有競爭就沒有品牌,沒有激烈的競爭就沒有強勢品牌,不參與全球競爭,就沒有世界名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競爭是激烈了,但越激烈的競爭越有可能產生強勢品牌。 記者:但是當你周圍都是重量級拳手,而你只是個業余拳手的時候,你怎么能跟他們周旋下去? 張瑞敏:如果你能打破舊的平衡,你就有獲勝的希望。譬如美國,你說競爭激不激烈,但還是出現了戴爾這個名牌,戴爾是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就是說,戴爾開始干電腦的時候,IBM都上百年了,戴爾為什么能夠成功,因為他創建了新的業務模式,這就說明機會總是存在的,關鍵你怎樣去把握這個機會,怎么抓住時代的脈搏和發展的需要去創新,如果現在中國的企業按照海爾當年的路線來走的話,可以肯定他不會成為今天的海爾,這就像海爾如果按照當年松下的發展路線來走的話,永遠也不會趕上松下。 創自主品牌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記者: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做世界工廠也不錯呵,可以擴大就業,而且可以比較快地掌握現代技術,與國際接軌。而做品牌收效太慢,失敗的可能性也比較高。 張瑞敏:一個企業的成功并不取決于其做代工還是做品牌。而在于其獲取客戶資源的能力,即能否做成大代工商或大品牌。如臺灣地區的電腦代工廠生產了占全球65%份額的筆記本電腦,而且是為一些世界級名牌代工。因為他們已不僅僅是OEM,而是ODM,因此可以獲得世界級名牌的青睞,也可以說做出了牌子。 反之只是簡單的加工,則難以獲得大訂單更不要說贏利了。當然對大陸而言,我們可以有很多代工廠,但最需要的是世界級名牌。因為這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所必需的。當然要創自主品牌是一條艱難的路,比做代工還要艱難得多,必須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才行,甚至要進入心無旁騖、物我兩忘的專注境界。 記者:這有點像“苦行僧”! 張瑞敏:這不是危言聳聽,有很多種因素和機會,都可能使你的品牌消失。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國有一個大企業要進入大陸市場,來找海爾合作并向我許諾了當時天價的高薪,但要求打美國的品牌,經過很多次談判,我們堅持的底線是必須我們占大股,并使用海爾品牌,對方便威脅說:如果你不和我合作,我與別的公司合作,第一個要把你打倒。我當時引用美國惟一連任四屆的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話,回答說:“我們現在惟一害怕的是自己”。 而在品牌的戰略選擇中,更容不得半點差池。譬如,1984年到1991年這段時間,如果我們不堅持名牌戰略,我們就沒有一個冰箱名牌,如果后來不搞多元化,不擴充產品,我們就不會形成一個家電名牌,進而成為一個中國名牌,如果到了1998年我們不全力實施國際化戰略,那現在始終是個中國名牌,而不會是世界名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走出去的時候要堅持先難后易。你只有先在發達國家站住腳,成為當地的名牌,才能形成世界級品牌的優勢,這樣在發展中國家就能暢通無阻。 記者:您覺得在培育自主品牌中的困難和障礙主要是什么? 張瑞敏:每個時期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上世紀90年代剛開始出口時,經常會有這樣的沖突:要進一些大的連鎖店必須打他們的品牌,而我們的信念是“出口創牌而不是出口創匯”,堅持打自己的品牌,所以大連鎖店就打不進去。我們就通過周邊的一些小店,先去賣,因為我們的質量不錯,設計也漂亮,一些消費者在小店看到以后,就會到大的連鎖店去問,這樣問的人多了,大的連鎖店就會逐漸注意到,哎,這個品牌不錯,可以試一試,這樣我們通過逐漸的滲透就進去了。2003年進入全球十大TOP級連鎖超市以前,始終存在這種矛盾沖突,算來有十多年時間,沒有超強的韌勁,是堅持不下來的。 現在的主要矛盾又變化了。過去在國際上別的企業不太注意海爾,因為做得不太大。現在慢慢做大了,別的企業又來注意了。國外的競爭對手們非常有計劃地將全球市場看成一個整體,不光在中國市場要對付你,而且要在全球其他市場上也要對付你。譬如美國一個大的家電名牌就找到經銷商,說你如果代理海爾的產品,我就斷絕和你的關系。所以自強精神非常重要。而且我們資金實力、人才實力、規模上都有明顯差距,所以必須在市場反應速度上要比別人快,必須人人都創新。老子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記者:您認為克服困難和障礙最關鍵的要素是什么? 張瑞敏:首先要看是不是有一個創世界名牌這樣的夢想,有了這個夢想會不會持之以恒、堅忍不拔地去奮斗,每一步的戰略選擇都是圍繞這個夢想去實施,任何時候都不放棄奮斗的夢想,哪怕是一開始不被理解。譬如海爾到美國建廠許多人不理解,但你如果不到美國建廠,怎么能被美國老百姓認可,怎么能成功地成為美國本土化的名牌。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美國海爾就是美國本土的一個名牌,將來海爾這個世界名牌,就是由美國海爾、歐洲海爾、中東海爾等等無數個本土化的名牌組成。到那時,我們可能就會不再需要美國的工廠了,但一開始到美國建廠是創建世界名牌的必要條件。 創新是創建自主品牌的靈魂 記者:與以前相比,自主品牌的內涵和外延有何變化? 張瑞敏:這要先弄清品牌的構成要素。奧格威說:品牌是一種錯綜復雜的象征。它是品牌屬性、名稱、包裝、價格、歷史、聲譽、廣告的方式的無形總和。國際品牌顧問公司認為,最有價值品牌應具備3個條件————全球性、行業領先、有效的營銷和財務數據,7大要素————品牌領導力、穩定性、發展趨勢、市場環境、支持情況、國際化程度、品牌保護等。內涵再怎么變化都離不開自主知識產權,外延則是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具體到企業,變化也比較具體些,海爾品牌的外延變化是這樣的:冰箱名牌————家電名牌————中國名牌————世界名牌;內涵或者第一聯想度的變化則是:質量高———服務好———個性化———速度快。品牌的外延和內涵變化的一次又一次成功,演繹到最后可能就沒有了具體的聯想,只是一提起這個品牌,他馬上就知道這是個可信賴的世界名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創新是創建世界級自主品牌的靈魂。 記者:與三洋的合作也屬于創建自主品牌創新的范疇嗎? 張瑞敏:品牌與品牌之間,不只有競爭關系,也可以有合作關系,現在越來越進入個性化和速度的時代,一個企業不可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打敗所有的競爭對手,怎么辦?對抗不如對話,競爭不如競合,大家來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如果我們不跟三洋建立競合關系,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地進入日本市場,美、韓等世界級品牌的企業,剛進入日本市場時,都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日本有7大家電名牌,而且日本消費者對本土的家電名牌的認知度是相當高的,別的品牌很難進得去,但我們通過與三洋合作,利用三洋的渠道進去了。現在日本消費者已經開始認同海爾品牌,譬如,我們根據日本家庭特點設計的洗衣機和冷柜、酒柜等在日本銷路很好,并獲得了日本政府頒發的G—mark設計大獎,這是全球范圍內的工業設計權威獎項。 記者:您認為海爾創建自主品牌收獲了什么? 張瑞敏:收獲很多。譬如,我們通過本土化的名牌運作獲得了更多的用戶資源,訂單增加了很多,我們在海外的發展就不一定再繼續依靠自己投資在全球設廠,我們原來的13個工廠都是海爾投資或合資的,現在有了訂單,而訂單又是企業最需要的資源,因此可以找很多工廠來代工,海爾付給一定的加工費。所以去年以來海爾沒有自己投資或合資來建工廠,而在全球的制造基地卻增加了9個,這9個制造基地叫做國際合作工廠,這就是海爾在全球結成的一個整體的生產運作經營的一個網絡,這個網絡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比如現在的反傾銷風險,乃至更麻煩的技術壁壘。這些都是得益于我們擁有了一個世界級的自主品牌。 記者:您理想中的海爾品牌是什么狀態? 張瑞敏:我希望有一天,無論走到世界上的哪一個角落,提到海爾,人們都會說,海爾我知道,這是一個世界名牌。 作者:胡考緒 劉成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