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洪
浙江應對“資本外流”的解決之道之一是,將“浙江經濟”變為“浙江人經濟”,“浙江人經濟”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浙江人智慧經濟”———利用自己在市場摸索滾打中積累下來的企業經營經驗,到外面去拓展新天地
近來,浙江一直是曝光率較高的省份之一。
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則,大量民間資本從這里流向全國各地,浙江民資成為中西部地區爭搶的“香餑餑”;二來,各地、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都把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新一輪地區建設發展的重點,由此掀起學習浙江經驗的新高潮;其三,正是基于前兩個方面的因素,外界與浙江自身開始重新審視浙江經濟發展模式,一個被小心翼翼回避的問題終于擺到了桌面上來———在資本外流、體制創新的先發優勢已經減弱的情況下,浙江經濟如何持續快速發展?
但煩惱不只浙江有。事實上,擺在浙江人面前的難題,應該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共同要面對的一個發展命題。只不過,要把“民資”換成“外資”,把“體制創新先發優勢”換成“政策、區位優勢”。
東部沿海地區經濟對外資的依賴度一直比較高。有統計表明,目前,蘇浙滬兩省一市累計批準三資企業近8萬家,合同利用外資和實際利用外資分別占全國總數的近五成和四成。世界500強企業已有400多家進入長三角地區,合同利用外資累計近1500億美元。
很難想象,如果沒有1500億美元,今天的蘇浙滬會是什么模樣?正是意識到資本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近兩年來,外資爭奪戰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愈演愈烈。2003年,蘇浙滬三地都有“重量級”引資戰略出臺———上海的《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的若干意見》,從降低商務成本入手,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江蘇的“沿江開發戰略”給外資提供更大的舞臺;浙江《關于杭州灣嘉興經濟開發區改善投資環境的實施意見》方案,亦是要開辟吸引外資新天地。
努力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進入,當然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有效的途徑。但是,資本的流向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它逐利而居,在全球范圍內尋找適合的落腳點。外來資本可以激活一個地區的經濟,卻不可能成為支撐一個地區經濟穩定的樁基。
浙江應對“資本外流”的解決之道之一是,將“浙江經濟”變為“浙江人經濟”。所謂“浙江人經濟”,依照媒體報道的說法是,要讓浙江的企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統一的大市場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浙江人在世界范圍內謀求增長財富的機會。在筆者看來,“浙江人經濟”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浙江人智慧經濟”———利用自己在市場摸索滾打中積累下來的企業經營經驗,到外面去拓展新天地。添加了這兩個字,浙江這一應對“資本外流”的解決之道,就有了更廣泛的借鑒意義。
當“微軟”在全球范圍內尋求最佳投資地點的時候,美國并沒有因此就失去“微軟”,更沒有失去“微軟”向外擴張所帶來的利益。因為,無論“微軟”的資本向何方流動,無論“微軟”的企業設在全球的哪一個角落,“微軟”的技術卻沒有轉移出去,而它才是“微軟”的財富之源。
對于利用區位優勢和優惠政策搶先一步發展起來的東部沿海地區而言,眼下最需要的可能就是創造出自己的“智慧經濟”。浙江人有營銷智慧,其他地區有什么?目前,東部沿海地區仍然是外資投入的“高地”,但其這種以擴大外延、以資源要素投放來推動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所帶來的負效應已初顯端倪,去年,東部沿海地區頻頻拉閘限電就是對這種經濟增長模式的警示。而中部地區在引進外資上的競爭力的增強,也同樣提醒東部沿海地區要盡快提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優勢的規模產業和拳頭產品,為未來早作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