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林
時下,聽說“比亞迪”的人可能不多,但知道“比亞迪”締造者“王傳!钡娜私^對不少。為什么?因為王傳福創造了一種中國特色民營經濟的“財富神話”。如今,作為全球“電池大王”的他將巨資涉足汽車產業,這無疑再一次激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驚奇與關注。那么,王傳福能否再造“汽車傳奇”呢?人們不禁拭目以待。在此,筆者試圖從企業管理角度
,對其思維定勢提出幾點質疑。
一、生產模式的移植性風險。眾所周知,技術可以購買,管理不可移植。雖然“比亞迪”的“勞動力+機械化”在電池生產領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是,當王要把這種模式“當然”沿用于汽車之時,就不能不令人質疑此“人海戰術”是否一定適合于汽車制造。畢竟,汽車業的競爭不僅僅取決于簡單的“成本”致勝!
二、經營決策的單極性風險。在管理實踐中,有這么一種說法,就是“領導要正確地做事”。這就意味著,領導作決策——尤其是作系關企業的重大決策之時,最為關鍵的是決策如何正確地做。為此,誰來參與決策,以何程序決策、何以評判決策等一系列命題常常成為建立科學決策機制的有機要件。而在比亞迪,對于作汽車這樣的大決策,王傳福卻坦然以為“公司管理層的意見就是他的意見,他的意見就是公司管理層的意見”。何出此言?難道就因為,比亞迪成功的歷程印證了王的決策98%以上是正確的嗎?
三、技術專家的邏輯性風險。企業家是否專業技術出身,在商界里和書本上,從來不足為論,但企業家是否一定要精通專業技術,答案不言自明。而在王傳福的眼里,似乎是“因為我懂,所以我能成;為了我懂,我必須親為”。事實上,“電池我太懂了,所以我根本不會犯錯誤”難道就一定意味著“汽車我也很懂了,未來就必然能成功嗎?”難道就一定意味著“我是技術專家,所以我的管理決策言論就是權威?”如此技術專家的經營邏輯,在這樣一個“身強氣盛”的大企業,因從未遇阻受挫而今愈加彌漫極至,不能不令人憂思切切!
常言道:企業家的境界決定著企業的境界。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企業家的思維同樣決定著企業的出路?v觀中國民營企業的興衰沉浮,無不表明,企業家一次創業成功的邏輯,并不必然成為企業二次創業的行動指南,反而常常淪為組織宏圖再展的致命羈絆。因此,定勢思維,對企業家乃至企業而言,就不能不說是一種極具“挑戰”的經營風險了。
(本文作者系北京求是聯合管理咨詢公司總裁,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