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關于跨國公司的爭論從沒有停止過,其中比較普遍的評價是:跨國公司總體來說有利于產業鏈的發展,促進民族產業的提升,可能在短期內會由于明顯的競爭優勢而使部分民族產業的發展面對壓力或停滯,但從長遠來看,跨國企業所帶來的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能帶動和提升民族產業進步與發展。其實,誰都無法回避的一個事實就是,正是由于跨國公司的進入和存在,在客觀上促使了本土企業的快速成長,從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近日,筆者就此問題走訪了著名經濟學專家李令德教授。李教授認為,跨國公司在稅收、人力等方面對中國經濟帶來的財富效應是有目共睹的,非但如此,它們在市場培育、品牌建設等方面所帶來的示范效應其實具有更大的價值。如果一味地以保護民族工業為由擔心甚至限制跨國公司的發展,其結果,用李教授的話說就是“過度保護落后。”
僅以美國南卡來羅那大學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者在1998年對可口可樂公司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年中國的41.4萬個就業機會同可口可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可口可樂公司直接注入資金80億元人民幣,間接創造了220億元人民幣的增加值,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16億人民幣的利稅。北京大學林毅夫教授指出,可口可樂通過其在全國的裝瓶廠網絡,實現了對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向高效、成功合資企業的轉型,引進了先進的管理和營銷經驗,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技術,同時還帶動了玻璃、塑料、鋁罐和制糖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國經濟的發展的根本在于我國國內企業的高速發展,但是由于起步較晚,國內企業在市場的培育、品牌形象的建立以及長期客戶關系的維護上都缺乏實際的經驗。而跨國公司非常重視建立與客戶的長期、良好的關系,將生產設備和生產材料送達客戶處,對他們來說只是合作的開始。跨國公司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為客戶提供包括市場咨詢服務和共同承擔運營風險等方面,并且針對不同的客戶提出不同的整體解決方案,使之能適應不同層次的客戶群。相較之于國內企業“放下設備,以后不管”的辦法,確實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與此同時,跨國公司的研發工作也更貼近實際,更具有針對性。
這是一種雙贏的好辦法,在其客戶逐步壯大后,跨國公司的周圍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客戶群,雙方在互相合作,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中合同成長。無論是生產商還是供應商,都不光需要單純的產品或者設備,他們還希望有更多的幫助,跨國公司正是提供了一種產業鏈式的、全程的服務來幫助客戶體現其市場價值。而國內公司在這方面還做的很不夠。
還有重要的一點在于,跨國公司把其品牌形象視若生命。市場競爭的歷史教訓是:放棄了品牌就是放棄了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對于正處在成長時期的國內企業來說,一方面要做到創造可視的經濟利潤來生存和發展下去,同時還要負擔起讓不可視的品牌升值的重任,這并不是十分容易就能夠做到的。李教授在就如何創造利潤這個問題時談到,創造價值無非兩種辦法,一種是降低成本,另一種是產生差異化價值。降低成本終歸是有限度的,但是差異化價值會隨著品牌的深入人心而不斷增大。目前,在我國的市場上,降低成本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競爭手段。在媒體上經常可見各種形式的降價、讓利和促銷,過度的價格競爭已經成為我國企業發展的一個嚴重的阻礙。但是,在大多數的消費者和生產廠家甚至一部分的媒體觀念中,依舊頑固地認為只有價格競爭才是正統的市場手段。跨國公司的進入帶給我們全新的觀念,一件沒有品牌的襯衫和一件著名品牌的襯衫的價格可能會相差三四倍、五六倍、甚至十幾倍、幾十倍!這就是差異化帶給我們的價值。我們需要改變光打價格戰的思路,現在的市場競爭已經不單純地比較誰的價格便宜,而是朝著越來越注重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與我們年輕的國內企業相比,跨國公司無論在市場方面運作的經驗還是在如何處理與客戶的關系方面都有很多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俗話說,十年磨一劍,國內企業更多的是需要耐心,練好內功。一味埋怨對方強占了自家的市場,其實是沒出息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