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安泰集團特別報道:可持續發展的完整讀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8月07日 13:26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記者張志勇 一個企業,圍繞一個產業做20年,并由小到大,發展成為一個以焦化為主業,包括冶煉、建材、發電等行業、總資產達8.7億元的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今年2月12日,“安泰集團”股票(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交易,成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發起設立的上市公司,從而完成了向公眾公司的轉型。難怪一些研究中國民營企業的權威人士稱:從 安泰集團董事長李安民,由一個普通的農民成為聞名全國的“焦炭大王”,并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自籌資金5000元辦焦化廠,帶動了當地煉焦業的蓬勃發展,使介休市成為全國著名的“焦都”。 安泰集團年產值超8個億,2001年上交國家稅金8100萬元,創匯5700萬美元,2002年上繳國家稅金6900萬元,出口創匯4400萬美元,成為晉中市民企第一納稅大戶,山西省出口創匯最多的民營企業,被國家稅務總局和全國工商聯聯合授予“誠信納稅企業”稱號,同時成為中西部惟一一家被農業部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評為“九五”期間全國出口創匯二十強鄉鎮企業的企業。而做事從不張揚的李安民,在不聲不響中使安泰集團走上一條持續、穩定、高速發展的民企發展之路,安泰集團的可持續性發展,被國內經濟學家視為“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日前,記者來到安泰集團,就該企業的成長之路做了全面的調研,記者發現,“可持續”給安泰集團帶來的不僅僅是昨天,而更主要的是企業的未來。 原始積累 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業歷程是各不相同,對于民營企業的起家、發家史和“第一桶金”,始終成為人們探尋這個企業發展的最初的關注點,而對安泰集團來說,呈現給記者最清晰的是:安泰集團的成長過程更是安泰的產業發展過程。如從安泰集團產業發展的視角來看的話,安泰從1983年到1992年的10年間,可視為產業單一提升階段;如從更形象的角度來審視安泰的話,是安泰企業用了10年時間完成了企業的創業史。 1983年正值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之后,農戶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義安村實施,農村三級所有制解體,義安村生產隊紛紛把集體的農械具賣給社員,為了避免干部占便宜,規定干部不準買。買到農械具的各奔前程,而剩下的老弱病殘和干部卻為日后的生計發愁。做了10年生產隊會計的李安民,早就看準了當地豐富的煤炭資源優勢,當這些沒有著落的人找到他來拿主意的時候,李安民拍著胸脯說:辦焦化廠,資金我自籌,炒下豆豆大家吃,打了砂鍋我一人賠,我就不信不能脫貧致富。就這樣,李安民拉上27人,辦起了晉中地區第一家私營焦化廠———義安安民焦化廠。 李安民自籌5000元辦焦化廠,最初的煉焦工藝采用的是最傳統的坑式土法煉焦,技術和設備都非常落后,但因投資小,見效快,適應當時中國短缺經濟的需求,很快就積累起資金,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到1985年底,企業的資產就達到了100余萬元。吃過大鍋飯苦頭的李安民在企業體制上做了第一次的大膽改革,把本屬于自己個人的資產化為股份,拿出30%分撥給職工,企業更名為義安焦化廠。到1988年底,固定資產就超過了千萬元。并最終形成1993年的185名股東。組建了山西安泰國際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在李安民第一個10年辦企業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主線,那就是從1985年到1992年,企業先后投資2500萬元進行了4次大的技術改造。 最初的土法煉焦生產周期長,產品質量差,適應范圍小,環境污染嚴重,成為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也與國家環保政策不符。當時介休幾乎是“村村點火,鎮鎮冒煙”。如此嚴重的污染和李安民常說的座右銘“與政府一心,和鄉親們同心,對職工關心”相違背。李安民常說: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更要有社會責任感。正是這樣,李安民第一次就投資20萬元,將坑式土法焦爐改造為LL型焦爐,實現高空集中排煙。第二次是1986年,投資100萬元引進萍鄉爐。第三次是1987年,投資600萬元,自行設計、研制“介休一號”。第四次是投資1300萬元,把“介休一號”改造為JKH-89型焦爐。這樣,產品質量和“三廢”治理上取得實效。 李安民的原始積累和很多民營企業最大不同的是,安泰10年的創業,主導產業單一化,圍繞煉焦主業的規模擴大和檔次提高不斷進行技術改造,為企業的擴張進行原始積累,原始積累是從不斷改造傳統產業,并實現跨越式發展得以實現的。 產業鏈 李安民在義安率先興辦焦化廠,帶動了當地煉焦業的蓬勃發展,但同時也使當地的環境污染成為大問題。據了解,僅介休在焦化業鼎盛時期就有150多家焦化廠,由于環境不能達標,所以大多數已被關停歇業。在山西搞焦化的企業都清楚,能否有效地治理和消除污染,是決定每一個焦化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應該說李安民是在環保上覺醒最早的,但他深知在這上面還有很多大文章可做。 1993年,當李安民對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了重新梳理以后,尤其是1992年的鄧小平南巡講話和中共十四大之后,李安民明確提出安泰公司要實施第二次創業。今天看來,安泰從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可視為“二次創業”的10年,是產業多元擴張的10年,是走生態工業發展之路的10年。 安泰這樣一個民營企業,在經過第一個10年的四次技術改造之后,污染是大大的減少了,但離清潔型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于是,安泰圍繞焦炭產業又進行了兩次技術改造,在原“介休一號”爐改造為JKH-89型焦爐的基礎上,為徹底告別土法煉焦,從根本上解決環保問題,于1996年上50萬噸的環保型機焦爐,經過這次改造,基本實現了低于國家環保污染指標的目標,使產業發展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 1996年,安泰按照《公司法》對原公司重新規范后,把力量下在圍繞治污利廢、提高資源利用率、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上,由此而進行產業擴張,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性結構。 在多年的實踐中,安泰集團抓住“三廢綜合利用這個關節點建立新產業,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環保產業鏈。一是針對廢渣的利用建立了焦化———冶煉———建材,即焦化廠生產的優質冶金焦外銷,用其副產品煤泥和中煤生產的三級冶金焦來煉鐵,用煉鐵廢渣生產水泥。二是針對廢氣的利用建立了煉焦煉鐵———發電———生產產業鏈,即將機焦和冶煉的煤氣用于發電,電再用于企業生產,剩余部分外輸。三是實現廢水的閉路循環,即將循環水排入魚池,利用羅非魚進行生物軟化,然后再推入生產。 安泰集團通過這三條產業鏈,使廢渣、廢氣、廢水都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上游產業的廢料變成下游產業的原料,無回收變成了有回收,這不僅使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減少了污染,而且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實現了“三廢”的資源化、效益化,達到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安泰在這一產業鏈上,提高產品質量,不斷開拓國內外市場,并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和ISO14001環保管理體系認證,產品行銷15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每年出口焦炭都在100萬噸以上。難怪一些經濟學家來到安泰后說:像安泰這樣一個從傳統產業走出來的民營企業,并成為一家上市公司,其關鍵就是它的產業鏈,這是安泰集團的市值所在。 轉型 從中國民營企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經過大起大落的民營企業不在少數,而如果把安泰集團和高速增長的民營企業來比的話,像安泰集團這樣平穩、腳踏實地的穩步發展還不多見,用該集團董事長李安民的話說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李安民不僅僅是在企業的產業上有長遠的戰略,而對企業的未來,他更是站得高、看得遠。 為了使股份公司更規范,2000年8月7日,經安泰公司2000年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同意將原176位自然人股東將其所持有的安泰公司股份轉讓給李安民等9位自然人股東持有,并于2000年11月5日,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變更登記手續。 2001年1月12日,安泰公司200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按每股派送10股紅股的分配方案。2001年2月9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晉政函【2001】54號文件批準,公司注冊資本增加16000萬元,并于2001年2月21日辦理了工商變更手續。 應該說,安泰集團從1997年就開始籌劃公司上市,當時計劃發行B股,但由于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而最終擱淺。2001年初,隨著A股發行體制的改革,安泰集團進入了發行A股申請程序。在順利通過一年的輔導期后,安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于2002年3月初,上報中國證監會,并于2002年8月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的審核。2003年1月20日,安泰集團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公開發行7000萬股社會公眾股。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團”股票(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這樣,安泰集團成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發起設立的上市公司,同時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營企業。 董事長李安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安泰20年的發展是靠一點一滴積累滾動發展的,安泰上市,一方面是解決了融資,但同時更主要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中國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問題,使之成為公眾公司,把現代企業制度建立起來,這樣使得民營企業后續發展得到了后勁,上市對企業的經營體制、管理體制都是一個沖擊。 李安民就是這樣把一個民營企業轉型成為一家上市公司。但客觀地說,目前公司董事長李安民及其親屬共持有公司81.125%的股份,發行前從控制股權上來分析,該公司系家族企業。從20多年中國民營企業所走過的路程來看,李安民屬于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今年已60歲的李安民其實早在10年前就考慮了民企換代的問題,所以他先后把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送到美國和日本留學,而今三個孩子都學有所成,目前長子李勇已成為總經理,次子李猛負責公司的國際貿易,小女負責公司的財務。“三個海歸派”進入安泰集團,實現了安泰知識結構和管理的轉型,同時李安民解決了他多年一直思慮的民企換代問題。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從該公司的股權結構和公司董事會組成來看,李安民的三個子女都不在其中,這也使得股份公司成為有機的一個上市公司。 “焦炭大王”李安民所走過的20年致富道路,不僅僅是在介休、在山西創造了一個民營企業———安泰集團,更主要的是他帶領了一方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同時,李安民始終不忘回報社會,自1984年至2001年,安泰集團無償資助社會公益事業達1180多萬元,從1994年以來李安民熱心光彩事業,共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而且李安民還以個人名義資助了12所各類學校,共計451萬元,對李安民來說,他要實現的是個人對財富追求的“轉型”。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以來,安泰集團抓住股票上市契機,制訂了5年發展規劃,新上的200萬噸特鋼和2×25000KW機組煤氣電廠項目兩大工程已全面動工,預計2005年底全面建成投產。屆時,安泰年工業產值將有非常大的提升,年上繳國家稅金由現在的幾千萬元增加到幾個億,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焦化、鋼鐵、建材、發電幾業并舉的綜合大型企業集團,由此全面實現民企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