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書店”要爭地盤 書報刊零售市場醞釀巨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20日 15:19 解放日報 | ||
2003年的這個5月,中國,讓全球各大出版發行商興奮不已。 按照入世承諾,從本月起,外商可以在內地設立書報刊零售企業了!超過600億元的國內書報刊零售市場正散發著讓人不可抗拒的芳香———而未來的市場潛力更為誘人———目前,我國的人均購書支出不到歐美的10%。 記者從新聞出版總署獲悉,包括德國貝塔斯曼、德國圖書中心、英國朗文培生集團、美國麥格勞希爾、日本白洋舍、劍橋大學出版社等十幾個世界各大出版發行巨頭,都已經提出了“申領執照”的要求。 過不了多久,洋書店就有可能出現在上海街頭,與新華書店、民營書店一爭高下。 中外書店直面挑戰 這600億元的市場現狀如何?讓我們來一個簡單掃描。 新華書店:作為書報刊零售行業的“龍頭老大”,新華書店的狀況可以代表目前該行業7萬多家國企的現狀———體制尚未改革,缺乏競爭意識,50%的銷售額依賴教材發行。盡管新華書店遍布全國,但各地區各自為政,無法產生合力,拖欠應收賬款之事時有發生,經營方式過于“粗線條”。 民營書店:作為書報刊零售行業的新生力量,民營書店正在努力拚搏,國內最大的民營書店席殊書屋目前已有560多家連鎖店,每店每年的銷售額約為40萬元人民幣,毛利10%左右。雖成績頗佳,但由于資金等方面的先天不足,發展也面臨諸多制約。 那么,即將來瓜分這600億元市場的外資又是怎么個狀況呢? 美國三大圖書零售商之一的巴諾圖書連鎖書店,年圖書銷售總額在30億美元以上,在全美擁有上千家連鎖店,每個書店的圖書種類都在20萬種以上,但一個面積100多平方米的新華書店每年的零售額也不過幾千萬元,席殊今年的目標也只是零售突破3億元,而已“申請執照”的貝塔斯曼、朗文培生集團、麥格勞希爾這些國際出版發行“巨人”,每一個的實力都在巴諾圖書連鎖書店之上。盡管中外圖書零售商之間存在圖書售價懸殊等不可比因素,但國外巨頭具有的市場運作手段完善、資金實力雄厚等優勢,意味著“地頭蛇”們即將面臨一場嚴酷的挑戰。 事實上,覬覦書報刊零售市場的外資正在步步進逼。1997年就以“書友會”之名進入中國的貝塔斯曼,目前在上海已經擁有了6家會員中心,近日更有傳言,說貝塔斯曼與國內有的圖書零售企業密切接觸,醞釀進一步的發展和合作。對此公司發言人雖低調回避,但也坦言“最近的一段時間內,肯定會有動作”。另外,香港泛華集團已與人民日報下屬公司合資成立了試點發行公司,美國的麥格勞希爾、劍橋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界“大腕”也正在國內積極尋找合作伙伴。 但是,本土書店還有時間。考慮到外資具有的優勢,雖然現在起外商可設立書報刊零售企業,但要進入書報刊“批發”這一關鍵市場環節,還要再等兩年。新聞出版總署表示,分兩步對外資開放,是為了給國內企業一個保護期,讓他們習慣市場競爭。 “地頭蛇”怎么辦? 面對咄咄逼人的外資,國內不少書店和出版發行企業已開始走上“連鎖做大”的自救之路。 上海思考樂書局背靠與新華書店頗有淵源的世紀集團,目前已經在福州路和徐家匯連開兩家超大圖書賣場。具有民營背景的上海復星書刊發行公司的銷售網絡也已輻射到上海市2000個零售終端。席殊書屋計劃在近兩年內將連鎖店擴展到3000家。新華書店總店目前首要工作也已經變成“通過連鎖的形式把全國連成一片,以實現規模采購,降低成本”。 雖然今年剛滿“一周歲”,但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思考樂書局的態度卻很鎮定。“我們不怕競爭,相信自己能在未來兩年內的短兵相接中站住腳。雖然外資具有資金優勢,但他們的書報刊零售網絡不可能一天就建成,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做大做強自己的品牌,目前我們第三、第四家面積超過千余平方米的店面正在加緊籌備,很可能就落戶在浦東和虹橋,進一步推進我們在上海的銷售網絡計劃。” 業內人士坦言,如果新華書店和新銳民營書店能在今后的兩年中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完成連鎖擴張,在治理結構上完成現代企業制度的構建,并在主要圖書消費市場和中心城市強化已有的銷售批發網絡,那么,在外來的競爭中就有可能和外資抗衡,做到三分天下。 相關鏈接:“洋書店”什么樣? 外資將給上海街頭的書店報亭帶來怎樣的沖擊?據美國J ohn and Wi- ley圖書出版發行商駐中國代表預測,“洋書店”最有可能的兩種登陸方式。 登陸方式一:超級書店———既便宜,又舒服 這種書店小的有6000平方米左右,大的達8000平方米,圖書品種在十萬到二十萬之間,規模上和上海書城差不多,但它有兩個撒手锏。其一,便宜。超級書店憑借其全球范圍內的數量優勢,能從出版商那里拿到比競爭者低得多的折扣,每個月都有大型的“特價日”,在價格上領先于幾乎不打折的國內書店。其二,人性化。滾動扶梯方便讀者高處取書,每個樓面都留有專門的免費閱讀區,還有咖啡廳、快餐廳和網吧,甚至提供“讀者心理咨詢”,讓你完全沉醉在“書式生活”中,這與國內書店拘謹局促的購書氛圍對比鮮明。 登陸方式二:24小時書店———閱讀零時差、全天不打烊 凌晨兩點,上海的酒吧關了門,電影院也沒有午夜場,除了到通宵營業的餐廳吃飯外,還能干什么?還可以逛書店!由于運營成本過高,國內投資者對24小時書店不敢問津,但在外資的經營攻略中,24小時書店卻往往和超級書店互為犄角、互為補充。“財大氣粗”的“洋書店”極有可能以這個“無人區”為突破口,在“閱讀零時差、全天不打烊”的噱頭下,把讀者搶過來。臺灣的24小時書店每天晚上21:00到次日凌晨6:00的營業收入都有30多萬元新臺幣,上海也有這個市場需求。 書報刊分銷市場開放的入世承諾 2003年5月1日起,允許外國投資者從事圖書、報紙和期刊的零售業務。 2004年12月1日起,允許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批發企業,取消對外資從事書報刊分銷服務企業在地域、數量、股權及企業設立形式方面的限制,但加入5年內超過30家分店的書報刊連鎖企業不允許外資控股。(記者/裘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