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面積縮減一半 百盛百貨在廣州再度觸礁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5月16日 15:32 金羊網-新快報 | |||
新快報訊記者梁振鵬“為減輕營運成本的壓力,百盛百貨在中泰國際廣場(位于廣州火車東站旁)的經營面積近日已縮減一半,由原來的4.8萬平方米縮減至2.4萬平方米”。昨日,百盛集團中國區總部某負責人苦澀地對記者說,“與中國北方地區相比,廣州錯綜復雜的商業環境和當地顧客的消費心理、習慣很不好把握,所以無奈之下先做此舉措。” 與此同時,中泰國際廣場副總經理李學忠向記者說:“今年9月底,我們將完成商場內 進入廣州接連受阻 與在大連、北京等北方城市的顯赫戰績相比,百盛百貨自1999年以“輸出品牌管理”的模式進入廣州億安廣場之后,就一直“郁郁不得志”。 據某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在百盛與億安的合作最初,無論在招商、銷售和利潤上都對億安承諾過高,因此在招商上為吸引更多的品牌進場經營而不斷向經銷商開出過低的條件,在經營上為追求銷售不斷犧牲利潤(百盛收取管理費是按照銷售額比例提取的),從而令億安利益受損。 與億安廣場分手同時,百盛與中泰迅速聯姻。有了億安的“前車之鑒”,中泰國際廣場自然變得精明許多,在與百盛合作于2002年1月開業時,只選擇了“純租賃”的現實方式,商場部分由百盛自己全權管理經營,盈虧自負。 左圖:此次調整不知能否使百盛走出困境。新快報記者陳海平/攝 不過,去年下半年開始,百盛“不服水土”的癥狀又一次顯露出來,再加上近兩年來,廣州本地的百貨業在火速擴張的超市大賣場、連鎖家電業的緊逼之下,好幾家老牌百貨的營業額已停滯不前,并沒做出“個性化”的百盛日益維艱。 新模式有待考驗 “當前國內對零售業限制比較嚴格,再加上不少商品的關稅仍然較高,即使是外資零售百貨,也很難在供貨采購渠道上顯出較大不同”,李學忠向記者說到,“在現在的大環境下,國內百貨80%的品牌雷同,百貨公司很難做出個性化、差異化。不過,作為不直接銷售商品的大型購物中心,卻可以憑借布局結構、招商類型選擇做出自己的個性來。” 李學忠說,調整后的中泰國際廣場,除了傳統的餐飲、品牌服裝店等外,還會引進網吧、書吧、美容美發廳、籃球室、室內高爾夫球室、桌球室、體育酒吧、商務會議廳等項目,準備成為一個“休閑、體育、商務”型購物中心,目標顧客主要以白領、商務人士為主。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就此指出,與廣州目前眾多已建、在建的“大而全”的購物中心相比,此種經營模式雖然頗據“另類個性化”,但是,是否能夠以此真正聚集更多的客流,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風翔/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