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廣州造還是北京造 猶如霧里看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30日 14:26 中華工商時報 | |||
李愛明 近日,有廣州媒體報道,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將在廣州設立合資公司生產豪華轎車。報道還援引香港《南華早報》的消息稱,將生產的車型為奔馳的C級和E級轎車,初期的產量為每年2萬至3萬輛。 得到消息后,記者4月24日下午致電戴-克中國公司的奔馳品牌發言人王燕,得到的答復是“不作評論”。當記者詢問奔馳中國造的具體進展時,正在參加上海車展的她表示:“我們正在探討在中國生產奔馳的各種可能性,但現在沒有更多的細節透露。” 廣州造還是北京造 奔馳的守口如瓶不僅僅體現在新聞發言人身上,記者在奔馳整個公司得到的回復也基本如此。此前,記者還詢問了戴-克公司北京辦事處公關部和政府公關部的人士,也沒有得到任何信息。 4月21日,上海車展期間,奔馳中國區公司總裁韓力達對媒體表示:“我們正在就奔馳在中國生產的可能性與相關部門進行協商。”但這位剛剛上任兩個月的德國人對有關奔馳落地中國的表示似乎也僅限于此,具體的地點一概回避。 這個問題為何成為奔馳死活不愿回答的問題呢?分析認為,至少從外界看,北京和廣州,這兩個最大的競爭者似乎還沒有到最后決勝階段,而奔馳顯然不愿意在事情還沒有完全敲定之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因為之前已經有這樣的先例。 今年1月,有廣州媒體稱奔馳將在廣州造,但是當時奔馳方面對此說作了否認,認為“這只是根據外電推測的一個傳言,不足為信”。 其后,又有北京的媒體引用戴·克的老合作方北汽控股董事長安慶衡的話說,北京奔馳項目有可能在2008年以前變成現實,而且可能性不小。 但是有意思的是,奔馳又一次對這種說法予以否定。廣州媒體又援引戴-克中國公司有關負責人的話回應,“這可能僅僅是北京方面的想法”。 也許,正如奔馳人士所說,關于奔馳的“傳言太多,缺乏真實性”。這種傳聞讓奔馳感到頭疼,所以這次干脆什么也不說。這個謎底只能等到水落石出那一天了。 時機地點純屬外交辭令 具體進展如何,業內比較普遍的態度是,奔馳中國造的趨勢已經可以肯定,韓力達的態度也說明了這一點。 對于奔馳何時在中國生產、在何地生產的問題,韓力達的前任麥基樂先生最喜歡用一句基本等于白說的外交辭令應付:奔馳只會在最合適的時機,以最合適的方式出現在中國市場上。他的這種說法還感染了下屬,24日接受記者采訪時,王燕最后又用這句話來總結。 對于北京的優勢,樂觀的分析認為“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俱有:第一,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成功,可謂天時優勢;第二,三菱、現代,包括吉普,都是戴-克聯盟旗下的品牌,而且在北京都有,資源好統一,易形成零配件供應和銷售網絡,這是地利優勢;第三,北汽是戴-克的老伙伴,合作時間長,雙方也較為熟悉,這是人和優勢。 有這樣的種種理由,無怪乎安慶衡似乎很有信心把奔馳搞定。但目前可以收集到的信息表明,安慶衡的自信也許已經過時,北京不排除與奔馳項目擦肩而過的可能。因為廣州似乎握有更有利的籌碼。 北京無疑有申奧成功的優勢和希望重新做大做強汽車業的決心,但是反對者認為,北汽在吉普項目上的失敗和北汽集團本身的虧損累累也許會成為一個阻礙。而廣州恰恰相反,廣汽集團和別人合作的廣州本田和風神都做得很精彩,廣汽在很短時間內躍居轎車業老三的實力也是能夠吸引奔馳的有力砝碼。 更何況,廣州市的目標是“中國的底特律”。經濟型轎車和中檔轎車基地廣州都已經有了,為了豪華車,市政府甚至已經“虛位以待”:在廣州南沙正規劃著的一批重工業投資項目中,就有一個汽車工業園。業內分析認為,如果廣汽和奔馳合資,將很有可能落戶這里。目前,廣州已經有三個轎車基地:廣本基地、風神基地和本田出口基地。 廣州媒體的反應也多少說明了奔馳項目落戶廣州的可能性。4月22日,有廣州當地媒體以相當樂觀的口吻報道了這個消息。報道還引廣州一家曾與梅賽德斯秘密接觸合資零部件供應商主管的話說,“梅賽德斯在廣州落戶的計劃目前正在進行中,估計很快就會對外宣布”。 進口已難滿足市場胃口 盡管奔馳公司一直說“奔馳只會在最合適的時機,以最合適的方式出現在中國市場上”,盡管奔馳仍然“不愿意對競爭對手作任何評論”,但是,奔馳一系列的傳聞幾乎發生在寶馬項目落地中國的同時,這多少給人奔馳被寶馬逼急了的印象。 也難怪奔馳著急。 從中國的市場來看,去年中國汽車市場出現了井噴行情,120萬輛的轎車銷量、60%多增幅的勁頭讓即使最樂觀的預測者也沒有想到。而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來看,這種勢頭似乎來勢更猛。一季度,全國生產轎車超過40萬輛,國產轎車加上進口車的銷售也超過40萬輛。整個中國汽車業,一季度產量突破100萬輛,相當于三年前整半年的產量。 而從奔馳來看,現在在中國已經銷售了12萬輛轎車。去年在香港和大陸銷量近1萬輛,其中大陸占了近7000輛。王燕說,今年肯定會比去年要好。盡管這個數字占梅賽德斯轎車集團全球銷量(去年123萬多輛)不到1%,但卻占了奔馳轎車全球去年全年(11萬多輛)近10%的份額。更關鍵的是,按現在這種勢頭,誰知道這個10%幾年以后會變成多少呢? 蛋糕越來越大還只是奔馳著急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搶食者已經先下手,改變了作戰方式。盡管三大豪華車品牌中的沃爾沃還按兵不動,但是更主要的對手———寶馬卻已經于上月在中國落地開花。 3月27日,寶馬和華晨的合作塵埃落地,兩者分別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權,到2005年,合資項目的投資將達到4.5億歐元(約合40億元人民幣)。今年下半年,在沈陽生產的寶馬3系產品就將現身國內。今年寶馬定的產量是幾千輛,但是到明年,寶馬5系列汽車也將投入生產,產量將上升至1.6萬輛。而到合資項目實施中期,寶馬3系、5系的年產銷量將達到3萬輛。 對寶馬的這種勢頭,奔馳自然不能作壁上觀。既然依靠純進口車搶占市場的策略已經不能滿足胃口,在中國合資生產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今年1月,在一次政府工作會議上,廣州市委書記林樹森曾表示,廣州將抓住時機,在奔馳、寶馬、沃爾沃等汽車生產企業中,努力再引進一家前來投資整車企業,把廣州的汽車工業進一步做大做強。 目前,寶馬已經進入沈陽,而沃爾沃高層曾表示,暫無意在華生產轎車———在此次上海車展上,沃爾沃亞太區副總裁王榮祥就表示,本土化的問題還得“再考慮考慮”。面對林書記拋的這個繡球,看來只有奔馳接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2003年4月30日(責任編輯:李欣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