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鄉人京城開超市 年銷售額達5億多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21日 09:18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嚴慧榮 4000多景寧人,在北京辦起了400多家超市,年銷售額達5億多元,把景寧農特產品引進京城人家,也闖出了農村剩余勞力轉移的新路 近期,浙南畬鄉景寧的勞務大軍在北京又辦起大小超市100多家,至此,景寧人在北京 何以成“現象” 景寧人開始闖蕩北京辦超市,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景寧縣渤海鎮農民沈元科只身先行探出路子后,一傳十、十帶百、百連千,隊伍不斷擴大,景寧的“超市部落”迅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景寧在京的人數已達4000多人,相當于整體搬遷了景寧一個中等鄉鎮;共開辦超市400多家,年銷售額達5億多元,成為首都名副其實的一支超市主力軍。在北京開超市的景寧人,大多是農民,也有下崗工人。他們吃苦耐勞,遵紀守法,如今不但在北京經營,還把景寧的農特產品等擺上超市柜臺,使家鄉土特產品進入首都市民家中,形成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拉近了景寧與首都的距離。景寧由此而闊步走向外部世界。 勞務輸出新路子 北京的“景寧超市現象”,是景寧縣委、縣政府以開放的視野,開辟勞務經濟新天地的結果。其做法和經驗主要有: 一是鼓勵農民離土又離鄉,把發展勞務輸出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增長點。他們在縣城設立勞動力市場,一些鄉鎮設立勞動服務介紹所,與外地用工單位建立穩定的勞務協作關系。勞務輸出初見成效后,縣里加強輿論引導,拍攝系列電視專題片,推介勞務能人在北京從事超市經營的成功業績,打消農民離土離鄉的種種顧慮。目前,全縣有4萬人勞務輸出,走出大山搞經營致富奔小康。在北京景寧人開辦超市400多家,從業人員4000余人中,個人資產100萬元以上的有10余人,年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有200多人。 二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走專業化的勞務輸出路子。景寧縣針對本縣剩余勞務輸出的實際,縣人事勞動和教育部門為外出勞務人員開辦了電腦、商業會計等培訓班,提高農村剩余勞力的經營素質。為拓寬專業化勞動力輸出的路子,對外出勞務的農民,縣里要求銀信部門大力支持。 三是搞好服務和管理,促進勞務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縣委、縣政府清除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各種障礙,取消各種不合理收費。縣有關部門從信息、管理、法律服務、社會保障等環節入手,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轉移前、轉移中、轉移后的全程服務。縣人事勞動部門靠前服務,在北京設立辦事處,為在北京的景寧人代辦證件;景寧縣委專門在北京建立黨支部,縣委組織部還定期赴北京聯系,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管理,激勵他們投身當地“兩個文明”建設。 思考與啟示 北京的“景寧超市現象”告訴我們,消化大量的剩余勞力,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快工業和服務業建設,大力發展小集鎮,使農民離土不離鄉就地轉移;另一方面,要鼓勵農民離土又離鄉,將農村勞動力向山外轉移。 創品牌,舞龍頭,培育有特色的勞務經濟產業。市場經濟是品牌經濟的時代,勞務輸出同樣要形成品牌。像溫州的小商品制造、山東保姆家政等,都是飲譽全國的品牌。以“景寧超市”為品牌的景寧勞務輸出,使該縣在京獲得“首都超市第一縣”的美譽。 發展農村小城鎮,要有重點、有特色。景寧一方面向北京等投資環境優于本地的大中城市,大規模轉移縣內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他們集中力量,有重點地對縣城和幾個商品集散地、鄉鎮企業集中地進行建設開發,小城鎮建設獨具特色,值得學習和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