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壯:美、日企業的人才戰略及其給中國的啟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4月15日 10:03 新浪財經 | ||
作者:北大國際MBA美方院長楊壯博士 背景:1969年世界管理大會上的一次民意測驗調查結果表明:美國絕大多數的企業認為企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金融(finance),而大多數日本企業的回答則是人事(personnel)。日本企業管理模式的精髓是以人為本。雖然美國大型企業早在40年代就建立了勞動人事部門,然而它實際上只是一個附屬行政機構,權利有限。人事部門經理在美國企業結構中的位 然而70年代中期,越戰之后的能源危機及貨幣危機給美國的傳統制造行業如汽車業,造船業,紡織業等等帶來了巨大沖擊,勞動生產率急劇下滑,市場出現蕭條,發展速度明顯減緩。日本企業開始大規模進軍美國,日本的家用電器充斥美國市場,美國電器公司紛紛倒閉,小型、輕便、耗油少、可靠性高的日本家用汽車在美國大街上比比皆是。不僅如此,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公司穩定的就業制度及小組質量管理方式也在美國制造業中站穩腳跟。以本田為首的日本汽車制造業在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超過了美國三大汽車公司。日本本田家用汽車首次在80年代后期被美國顧客選為銷售最好的車。 日本企業對美國同行的沖擊,日趨激烈的競爭,消費者心理傾向的變化迫使美國許多大公司開始就企業內部管理問題進行全面、系統的調整。人們發現日本企業效率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獨特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生產方式,不斷的、系統的在職培訓制度以及相對穩定的就業制度。 于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認真研究日本制造業的就業制度,勞資關系以及全面質量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加州的合資企業借鑒日本的就業制度,人事制度,勞資關系的處理方法以及豐田生產技術,生產零庫存等等,大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及產品的質量及性能。美國許多制造工廠開始重視對工人的定期培訓,穩定就業政策并實行小組操作方法。美國的服務業、金融業也開始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訓練并提高了人事部門經理在公司內的地位。當然對日本的研究和學習是有取舍的,許多企業家經濟學家對日本的終身制,論資排位制以及統一決策過程持批判態度。但這并不影響美國企業吸取日本公司管理制度的有益經驗。 80年代的調整、改革、反思、借鑒對美國企業90年代初恢復元氣起了決定的作用。相比之下,日本大中型企業,特別是日本金融服務業,由于在90年代日本陷入戰后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而一蹶不振。企業營銷利潤壓力迫使日本企業對以終身制為基礎的日本管理模式重新進行評價與反思。許多日本企業重新研究成功美國企業的經驗與教訓,試圖從中吸取營養,以創造出一個新的高效率高競爭的管理體系。不斷出現的危機導致不斷的改革與反思,美日企業由此變得更加強大。 挖掘人力資源,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美國大中型企業從80年代中期以來在管理領域,特別是在培養培育人才,制定人事政策,挖掘人力資源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最突出的轉變是把公司經營戰略與公司的人事政策緊密結合起來。許多大公司的人事部改名為人力資源部。人事部長參與公司上層的決策會議。人事部門經理的工作重點從一般行政事務轉向企業的戰略制定和落實。人事部經理的工資在市場上也大大提高。招聘政策,培訓計劃,工作分工,工資福利等等傳統的人事政策統統與公司的經營戰略同步制定。一時間“戰略性的人力資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成了美國企業界最時髦的詞語。日本在美國的企業也拼命地挖掘曾在美國企業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的人事部門經理。 美國企業在開發挖掘人力資源的這場革命中并沒有使其管理日本化。恰恰相反,美國的人才戰略,人事政策在許多方面與日本企業實行的政策有著本質區別。最重要的事實是:美國企業最終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和最大程度地保護股東利益,因此美國公司人事政策的基礎在于為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服務。而對于日本企業來講,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被視為最重要的短期和長期目標。短期公司利潤的增加及公司股東的利益乃屬于第二位的事情,因此日本公司人事政策注重員工長期發展,與日本公司長期發展戰略相輔相成。當然日本社會現在面臨的嚴重的經濟危機給許多日本企業敲了警鐘。許多日本大公司開始把公司的盈利目標視作公司主要目標之一(注:如日本商業銀行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已把提高公司利潤作為公司的最重要目標之一。) 結束語 美日企業發展壯大除經濟,技術,金融,市場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充分發揮了人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吸引人才,培養人才,激勵人才,利用人才是美日企業成功的關鍵!在挖掘開發人力資源的同時,還注意創新企業文化,健全公司治理結構,提高社會資本以增強公司成員之間的信任和凝聚性。中國公司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