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書案:一本書濃縮概括中國品牌的大贏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09日 10:02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義偉/文 一年前,廈華公司競聘中層領導干部,技術出身的孫光榮以一篇評論廈華產品“有品無牌”的征文獲得公司高層青睞,被授以品牌推廣部經理之職。這樣一個事例在中國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中國的很多企業,產品品質已接近、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水平,但是卻沒有與產品質量相匹配的品牌知名度,因此造成“有品無牌”的尷尬局面,不但造成利潤的損失, 在這個時候,由國際知名的品牌專家英國人吉爾摩女士和法國人杜孟先生合著的《中國品牌大贏家》一書,自然就引起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 雖然該書的兩位作者大名鼎鼎,但是在閱讀之前,記者已經對該書產生了些許的疑惑。因為在這本書里,兩位作者對中國14個品牌進行了采訪和點評。在記者看來,這兩個老外無論如何敬業、聰明,未必對中國企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吉爾摩女士,她及她的公司進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在短時間內集中采訪14個品牌并寫作成書出版,對于他們來說,時間有些倉促,僅僅這一點就有可能成為本書的致命傷。另外,書中涉及的14個品牌,每一個都可以寫成一本書(事實上有的品牌出的書何止一本兩本),以一本書概括之,濃縮的技巧應該相當高明。 很顯然,兩位作者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采取了一項非常聰明的作法,用一種采訪實錄的形式,將被采訪人的講述以第一人稱進行講述,最后,加上他們的點評。在對這些品牌的描繪中,被采訪者的敘述超過了90%的篇幅,只有最后的一兩千字的點評是作者的意見表達,而這樣的點評是基于被采訪者的敘述之上的。這是一種看起來有點“狡猾”的寫作方式,其中隱含的意思就是被采訪者要對自己的敘述負責。因此,這絕對是一本需要用批判的眼光來閱讀的書,當然,記者所謂的批判的眼光,主要針對的是被作者采訪的中國企業家,他們的敘述是否真實、客觀。 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吉爾摩女士將自己的著力點放在了序和前言上。他撰寫的序有8頁,題為《品牌:新的寶藏》的前言足有55頁。在總共300多頁的一本書里,序和前言超過60頁,至少記者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書。這正是吉爾摩女士最擅長的東西,事實上,本書的精華也就是在它的序和前言上,其次就是對每一個品牌的簡單點評。這些內容是需要讀者仔細閱讀、反復閱讀的。 有三個細節讓記者印象深刻:其一就是該書序中所述,吉爾摩女士在一個英國城堡休假時,特意把游客集中起來,以杜松子酒為獎品,讓大家就全身的衣服和隨身攜帶的物品以及家中物品進行搜索記憶,看看有多少是中國制造。當結果公布的時候,來自英、德、美、澳等國的旅游者們驚訝地發現,他們有太多的物品是中國制造的。有趣的是,大多數人此前并沒有研究過標牌,也不知道產地。當他們意識到有這么多中國制造時,并沒有感到失望,反而覺得中國制造的產品品質已經上來了。 其二是在新書發表會上,作者之一的杜孟介紹說,中國產品幾乎沒有世界級的品牌,這一點毋庸置疑。 其三是新書發表會上散發的由吉爾摩女士創立的思博品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的簡介。在這份簡介中,思博公司認為在這個距離越來越短的世界上,品牌與品牌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深度,視覺的深度、意義的深度、共鳴的深度、說服力的深度。這樣的定義讓記者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思博公司還介紹說,他們的工作就是迅速地給品牌注入這深度。 記者猜想,如果哪家企業想聘請思博公司作為品牌設計顧問的話,肯定價值不菲。那么,先看看這本書可能會有用,尤其是它的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