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七:TCL與飛利浦渠道聯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1月29日 13:09 《成功營銷》 | ||
事件:TCL牽手飛力浦 2002年8月22日飛利浦與TCL集團在上海共同宣布:兩大品牌公司即日起在中國五地的市場進行彩電銷售渠道的合作。根據雙方協議,TCL將利用其銷售渠道及網絡優勢在國內五地的市場獨家銷售飛利浦彩電。 這是繼海爾與三洋、TCL與松下、海信與住友之后,國內家電企業又一次與跨國公司達成銷售渠道上的合作。一方面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日益重視,開始借助中國家電企業的渠道優勢進一步滲透;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已經進入需要加速向國際市場擴張、以穩固自身競爭力的階段。飛利浦電子中國集團總裁用“兩廂情愿的婚姻”來形容與TCL的合作。 飛利浦表示,由于對中國二級市場的滲透力不從心,與TCL的最初合作將限于廣西、貴州、江西、安徽和山西五地。此前,飛利浦一直把主要精力投放在一級市場。TCL則在此前就一直未曾放棄與飛利浦合作的努力。早在2001年夏天,TCL總裁李東生就曾親率人馬赴飛利浦總部,許諾放開渠道,為跨國公司提供在中國的分銷服務。在李東生看來,國內彩電、手機業的兼并是一兩年內的趨勢。與跨國公司合作,就有了使用其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國際分銷渠道、元器件采購方面的優勢,即引進了TCL國際化操作的外部動力。 飛利浦與TCL在中國的彩電市場都是重要品牌,雙方認為,在現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形勢下,合作將更有利于聯手對外競爭,雙方之間正在進行的渠道合作新嘗試,將有助于互相取得在中國市場上的共同增長。 《成功營銷》視點:TCL牽手飛利浦意味著什么? 新的渠道力量即將形成 TCL牽手飛利浦標志著TCL正在由傳統的工廠型企業向渠道型企業轉變;TCL的渠道正在蛻變為專業的渠道運營商和獨立的利潤中心;制造商的渠道完全可以當作產品來做,將自己的強勢網絡資源包裝上市,去截獲其它制造商的渠道利潤;相對國美、蘇寧等超級終端,另一股能夠抗衡它們的強大的渠道力量,可能將會在制造商中誕生。 當然,TCL的渠道并不是要變成傳統意義上的終端賣場,它在追求的是一種新型的渠道組織和管理運作商,也就是說,未來的TCL渠道型企業的渠道,可能包括連鎖專賣等賣場,也會包括上游的分銷體系,等等。 此次合作背后又隱藏著些什么? 飛利浦之所以會在原有的銷售體系之外另起爐灶,是和飛利浦10%的市場份額已滑落到6%的市場境遇等等原因有著直接關聯的。可它為什么會找一個制造商來行使傳統銷售商的職責呢? 就目前市場來看,除了國美等賣場型渠道商之外,還找不到幾家具有TCL、海爾、長虹等制造商般的廣域市場能力;制造商與制造商之間的企業文化、贏利理念更具有兼容性和趨同性;借制造商的“網”進行合作,還可以方便的以此為紐帶和基礎,在資本、技術等領域進行更多的交往。 飛利浦為什么找TCL 顯然,這是和TCL的自有渠道優勢相關的。 說到TCL的渠道,這還得追溯到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中期。在1996年,TCL率先推進了自有渠道的建設,在短短的兩、三年當中,它就在全國設立了5個區域管理中心,27個分公司,170個經營部,20000多個銷售網點,建立起了一個觸角廣及二三線市場的龐大營銷網絡(而這二三線市場的滲透、分銷能力正是飛利浦的軟肋)。這也為TCL帶來了機構龐大、人員臃腫、渠道效益低下等不堪重負的后遺癥。 為此,TCL從1999年開始,開展了一系列的渠道整改運動:打開各產品事業部的研、產、銷通道,進行渠道資源整合,在TV通道上實施銷售多元化產品的“航空港”構想;2000年的大規模渠道“瘦身”;2001年底構筑包括物流運作通道、資金流通道、綜合信息通道和服務管理平臺、客戶資源管理平臺在內的“三通道兩平臺”的計劃。 這些渠道變革上的努力,使TCL電器銷售公司的員工減少了一半,使單次資金周轉加快了七天,使自己能在24小時內能掌握全國所有區域市場進、銷、存的變化;還直接促成TCL在2001年成為了國內彩電銷量的老大,還使TCL家電在去年彩電業全線虧損的情況下,成為了擁有3億多元利潤的贏利“獨狼”。 渠道資源不停優化中的驕人業績,最能說明TCL渠道健全和高效的優勢。這為TCL的銷售網絡向專業的渠道運營商轉變賺足了資本,最終促使飛利浦將自家的“女兒”嫁給了TCL。 那些擁有強勢自有渠道資源而不知向弱勢渠道制造商販賣、不知向其他區域市場的強勢渠道制造商交換的制造商,正在浪費,正在背離企業追求最大化盈利的方向。 TCL牽手飛利浦,渠道成了產品 TCL牽手飛利浦,為國內正迫于集約貿易壓力而苦于新一輪渠道變革的制造商,帶來了許多值得深思的東西。 其一,渠道僅僅是自有的銷售網絡,還是可以成為多養雞多下蛋的資源? 這個問題尤其值得那些在全國、或地方區域市場擁有強勢自有渠道的企業思考。因為擁有強勢的自有渠道資源,往往就意味著自家組織機構龐大和人海戰術的盛行,也意味著渠道成本居高不下乃至不堪重負,而在銷售鏈的另一端,連鎖超市、大型賣場等集約貿易力量正在張著血盆大口等你入彀。 從這個方面來說,那些擁有強勢自有渠道資源而使用不充分的制造商,正在浪費資源,正在背離企業追求最大化盈利的方向。而就TCL來講,它獨立出來的渠道型企業,完全有可能在某一天單獨上市。 強勢渠道制造商往往都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各自行業領域的鳳毛麟角者;二是在二三線市場或中小型賣場擁有強大的滲透及分銷能力。 其二,自有渠道體系能不能退出? 就飛利浦而言,這實際上是說它是在自毀前程?還是在整合社會資源索取最大化盈利?飛利浦顯然不是傻瓜,因為廣西、貴州等5個省正是它市場體系中久無起色的短板;要構筑和維護強勢的自有渠道,不能一蹴而就,而且本已稀薄的利潤還將繼續下滑;此外即使構筑起自己的強勢自有渠道了,銷售鏈能否通暢也并不好說。 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將自己的產品交給TCL這樣的強勢渠道型企業試運做呢?如此這般,剛剛踏上渠道型企業之路的TCL們為了保銷量拿更高、更多的傭金,利用自有渠道資源、品牌優勢,以包括“搭車”銷售在內的方式為己為人爭取更多的市場機會,就成為一種比較現實的可能了。 第三,從自有渠道中退出,該寄托與誰? 出于安全系數考慮,自己的產品先不妨交給非對手的制造商背景的渠道型企業運做。 第四,傳統的渠道商是否會日薄西山? 具有足以轉化為專業渠道運營商的強勢渠道資源制造企業,始終都會是少數。不足量的競爭就不足以深刻影響及其取代傳統的渠道商。 其五,與強勢渠道制造商合作是否能成為弱小零售終端的出路?從制造商中脫離出來的專業渠道運營商又是否會成為另一股制約自己的集約貿易力量? 強勢渠道制造商往往都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各自行業領域的皎皎者也是鳳毛麟角者;二是在二三線市場或中小型賣場擁有強大的滲透及分銷能力。顯然,這些特征會使該制造商減少來自集約貿易力量的影響。 而就目前的集約貿易力量來講,它們之所以有能力“吃人不眨眼”,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來自其他領域的渠道力量的足量競爭,一旦這股力量出現,彼此間的制衡必將使制造商的商業環境得到改善。 從以上方面來看,TCL與飛利浦的渠道合作,為國內制造商指明了一些渠道變革的方向當不足為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