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岷
太年輕,28歲。如果不是一年前那場出手既快且準的收購,健力寶——這家雖說市場已經衰竭、負債高達16億元、但其品牌依然被業內外所尊敬的公司,無論如何不會讓如此一個年輕人坐到它董事長兼總裁的位子上。
張海和健力寶之間,除了由于年齡原因顯現出“小馬拉大車”的不均衡,更不和諧的一點是,這位28歲的青年對健力寶、乃至對整個行業來說,完全是一個突然闖入的陌生人。他的背景不明、他的目的曖昧、他的產業經驗空白、他的商業資歷建筑于虛實相間的資本市場,這樣一個人來駕馭健力寶,人們難以信服。擺平一切的是資本。2002年年初浙江國投受托以3.38億元收購健力寶75%股權,幾個月后,張海聲稱,這3.38億元的出資人是他本人、裕興老總祝維沙及港人張金富,而他本人持有健力寶超過50%的股權。
“改朝換代”
“沒辦法了,私人老板就是這樣的……”一名健力寶司機說不上是理解還是怨氣地嘀咕。新東家進入之后,那名司機所在的司機班,一下子從二三十個人減到十來個人,更少的人干更多的活,卻拿更少的工資。這是整個集團裁員減薪的縮影,各部門情形大抵如此,員工被裁減差不多一半,同時工資收入也被砍了一半。
可能真的也只有私人老板才“敢于”和“能夠”發動這樣的地震——張海入主健力寶這幾個月以來,對健力寶既有的銷售網絡、品牌、人才等資源拋棄之徹底,可謂快速而無情。
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健力寶的衰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營銷網絡的老化,對終端的漠視終于使健力寶在市場上接連淪陷,而當創始人李經緯想補救時,健力寶已抽不出足夠強大的資金和人力投入于此,多頭卻低效的投資、還有38層高的健力寶大廈已讓健力寶不勝負擔;像多數國企一樣,由于體制原因和內部人長期圈子化,李經緯縱然想加快健力寶人才的新陳代謝速度,亦是有心無力、舉棋難定。
張海可沒興趣采用任何溫和、過渡的手段,解決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最好讓它們消失、壓根兒不再存在,不是嗎?
3月份,上任僅僅兩個月的張海便在健力寶啟動了他的第一樁冒險,一舉炒掉了原有的80%以上的銷售人員,同時新招募了兩千多名銷售員,進行封閉培訓,開始全新的通路建設和營銷模式;4月份,不惜舍掉五六個億的營業額,把所有健力寶下面的非健力寶品牌產品全部停產;6月份,推出定位在“健康的休閑飲料”的全新品牌“第五季”,集團絕大部分資源向“第五季”傾斜,而“健康的運動飲料”“健力寶”在新主人這里徹底失寵,理由是品牌形象保守、老化。
不但普通銷售人員幾乎被盡數遣散,健力寶的中層管理者們也要掂量并揣度新主人挑剔的眼光。據說,健力寶內部半年改制兩次,一些中層領導不得不接受“買斷工齡”的決定。當然,在健力寶2002年的多次震蕩中,最為慘烈的景象發生在以李經緯為首的老健力寶5人高管團隊身上,8、9月間,其中3人相繼被雙規、拘捕,10月,病榻上的李經緯收到了因涉嫌貪污罷免其人大代表職務的通知,剩下1人已于早些時候移民國外。
李經緯?面對《中國企業家》的張海仿佛聽到了一個他不想聽到但此刻無法回避的名字,他緩緩將身子靠后,靠在椅背上,直視著記者,面無表情、不動聲色地好像在說天氣:“李經緯的事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不方便作任何評論,只能說功過不相抵。功與過不是能拿來互相比較的。”
如果說新主人提醒我們,因為“李經緯事件”是收購重組健力寶進程中的一個不期然變數,真正關心健力寶今后發展的話就最好忘了它吧,然而提及他一手打造的全新董事會,張海似乎同樣頗有防備之心,不樂意分析其九人董事會的構成,言語之間匆匆掠過:“有三四個是我帶進來的,原來健力寶的人有兩三人,其余的都是重新招聘的……董事會做實業出身的人也有,兩三個吧。”
自上而下、里里外外,健力寶已經全面換代更新。在這些林林總總的變化中,張海強調他對健力寶最大改變之一是,老板不再是一個凌駕于一切管理機構以上的獨裁者。他繼而又說:“李經緯的功與過不可相抵,往往一個企業的締造者就是一個企業的終結者。”這可能是目前為止這位健力寶新主人對其創始人最為鮮明的公開評價。
張海的運作思路和手腕,使健力寶王國內的重重門隘,從資本到人才再到經營管理,都在短時間內向他次第開放、為他所掌控。健力寶比人們想像中容易地淡忘了它的上一個時代,打上了張氏烙印。
實業家生活
這是那個資本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所謂“凱地系”的核心人物張海嗎?是那個以資本杠桿染指中國高科、方正科技、飛亞達A、深大通等多家上市公司、操控其間戲劇卻隱身幕后的操盤手嗎?
他現在每天都要從電腦網絡上實時了解健力寶每條生產線的運營情況、成品運輸情況,他要看生產報表,要和廣告公司的人談產品的包裝和推廣。
他親自去作員工培訓,講每個人該如何定位,大談自己“人機合一”的主張,讓人和生產線成為一體,結果此說法最開始遭到很多人抵抗,說:“這不是把我們當成機器使嗎?”
他跑到健力寶車間里,站在一條一分鐘兩千罐罐裝量的生產線旁邊對工人們喊道:“這是一頭困獸,讓它走出籠子在市場上發威吧!”
他要考慮健力寶用什么紙箱可以節省成本,是中間波紋為圓形的瓦楞紙?還是三角形波紋的瓦楞紙?
他忽然發現自己簽的合同金額比過去變小了,過去最少都是八位數,現在開經銷商會,五百萬的合同他也要簽。
一個新興的實業家就此誕生了?張頻頻對媒體表態,健力寶改變他甚于他改變健力寶。他表示要拿出健力寶飲料40%的股權分享給經營層骨干。
“過去想的都是自己,一個人贏就算贏了,現在考慮的最多的是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經銷商,如何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贏家。在舊有通路高速萎縮時,我們要為他們服務,甚至為他們去冒點險,這個事情如果能夠做好,我們幫了一大批中國企業。”
但是張的示好聽上去像他曾經的贊美一樣虛張聲勢。在剛剛買下健力寶時,他也曾不遺余力地吹捧他買下的企業,“健力寶主業清晰,所有的營銷人員都很優秀。在我眼中,健力寶沒有任何包袱和負擔。”但是真正入主后,他卻在最短時間內毫不手軟地將幾乎所有的銷售人員都清除掉,人才、品牌、網絡……恰像“包袱和負擔”一樣被張海予以丟棄。
“聰明。他是全中國最聰明的前十名之一,”當被問到對張海的評價,自稱是張海“合作伙伴”的裕興老總祝維沙在電話里對《中國企業家》這樣說,“悟性很高,學習能力非常強,善于向周圍人學習近于榨取,往往接近一個陌生事物三個月后就成為專家。”而祝評價自己為“全中國最善良的前十名之一,做不到像張海那樣的聰明。”2000年,裕興在香港創業板IPO時,張海成為裕興的股東,2001年5月,裕興舉牌方正科技,最后的結果證明這完全在為張海及其資本伙伴進入方正科技決策層鋪路,幾個月后,張海攜祝維沙等人入主健力寶。
“張海必須做成,而且必須要做得最好!”祝維沙說。“我為什么要投健力寶?牽扯到我們的盈利模式。”但祝不肯再往下解釋相關問題,包括到底什么盈利模式、包括“我們”是誰。然而同時他對記者極力推薦他剛看的一本《洛克菲勒傳》。“里面講了美國實業家怎么變成資本家。但是中國有很大的不同,資本先于實業獨立存在是中國改革初期存在的現象。現在資本落地和實業結合的趨勢值得鼓勵,將相本無種,我們要寬容,要讓很多人走上陽光的道路,不要把所有的人都想成惡魔。”“我們現在把路數看出來了,現在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是市場管理者缺位,在計劃經濟是政府說了算,在市場經濟是洛克菲勒、微軟這樣的壟斷者說了算,而在中國處于過渡階段的市場經濟中是誰說了算?—行業的整合者沒有出現。”
坐在健力寶大廈37層上視野良好、寬大無比的董事長辦公室內,這個昔日的操盤手或許希望過去能像一層皮一樣地蛻掉,讓大家只看見一個干凈、地道、年輕的實業家。在他名片上,只印著“健力寶董事長兼總裁”的職務,而事實上,他以凱地為源頭打造出的國內資本鏈條并未廢棄,香港慧德基金、康達控股、中聯集團等公司機構依然是他倚身之處,健力寶加入張海所牽動的資本游戲中只是遲早之事,甚至在他剛進健力寶沒幾個月,凱地系下面的中國高科(600730)便一度傳出要收購健力寶藥業的消息。
張把人們對他慣有的看法稱作一個“誤解”:“實際上,中國的實業家、資本家并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在實業和資本之間切換對一個企業經營者來說是很自然、必需的,就像飲食一樣,不厭其精、不厭其粗。”
操盤手文化?
張海真的像他所稱的那樣,是在為他身后像一串零一樣的龐大資本尋找前面的那個“1”嗎?是什么驅使著張海本人親自走上前臺、第一次來經營一個實業企業?
對類似的問題,張海每每以“喜歡喝汽水、喜愛健力寶這個品牌”的玩笑之語一帶而過,或者以“責任”標榜。大臉大耳的張海,常含著似有若無的笑意、聲音低沉柔和,他對外華而不實的辭令和姿態使他猶如從霧中走來。按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文章的說法,張海是密宗上師,收購健力寶是要成就一番保健品事業,并非單純為了商業目的。
他本人的宗教背景、他聲稱他們團隊的某種精神、信仰和使命,為他的商業運作附著上一層別樣的神秘和“怪異”感。據說,張海周圍的人確實稱其為“老師”,而張海也承認從他“一做事開始到現在”,他的背后有個核心團隊。但這個核心團隊如何構成、什么關系,張海至今未以詳細示人。
祝維沙說張是個“敏感人物”,“我知道張海很多事情,但是不方便說。”健力寶董事會秘書紀治顯然也是“團隊成員”之一,但是對“張總”,他回避評價,甚至對他自己的畢業年月也含糊其辭,略微遲疑后才說:“是90年代吧。”一位常年報道健力寶的廣州記者說:“健力寶的人現在變得神秘了,講起話來往往欲言又止,總感覺在作什么謀劃。”
略過這些難以言說的因素,回到張海從資本高手變身為實業家的軌跡。縱然“第五季”銷售正在以張海所稱每個月30%以上的增長率增長,縱然張海計今年健力寶集團的飲料銷售額能達到25個億、利潤兩個億,但記者采訪數位業內人士,卻沒有人對健力寶持樂觀態度,健力寶前景在他們眼中是烏云朵朵、陰晴不定。在張海的驅策下,健力寶集團11月在河南收購了造白酒的寶豐酒業,產業鏈開始變長了。“就像這個廣告說的,”張海指著《中國企業家》雜志封底,“重寫新規則。健康就是我們的規則。”在張海健康產業版圖里,“第五季”是針對0-25歲消費者,25-50歲消費者,健力寶要向他們推出紅酒、白酒,再往上,健力寶還將開發出保健品和藥品。
“健力寶現在市場激情明顯大增,有一些市場大手筆,但是顯然這像證券高手而不是實業家所為。”和君創業的咨詢師程紹珊評價。健力寶砸了3100萬在央視世界杯直播時放“第五季”廣告,但是消費者卻在終端見不到產品,是張海這一年內飽受詬病的一個敗筆。此外,營銷界人士對張海用全新的“第五季”品牌一氣做果汁、茶、水和維C碳酸飲料四個系列產品也極為不看好。“我很奇怪他輕易就放棄了健力寶這個品牌和積累、如此不珍惜,可能是因為幾個億到手的,太容易了吧。而且即使‘兩樂’、統一、娃哈哈這樣的強勢品牌,也不敢用一個品牌帶動如此多的產品。”程紹珊說。
“企業的成長有它的規律,而不是資本規律,從高管到營銷團隊的建設不是招兵買馬這么簡單,健力寶現在四處出擊,更像一種操盤手文化。做資本可以大進大出,而做產業要養精蓄銳、一點一點改進。如果張海不參透中國產業市場、不去理解宗慶后和何伯權,健力寶遲早是要失敗的。”在程紹珊眼中,比之宗慶后的“老謀深算”,張海和健力寶不過是在“簡單作秀”。在剛剛結束的央視廣告黃金時段招標中,健力寶出手1.38億元成為來年新標王。
凱地某高層對張海有個評價:“不夠成熟、愛出風頭。”
無論如何,當張海一年前從新加坡第一食品口中搶過健力寶的擁有權時,總不會只是為了滿足出風頭的那一瞬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