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訊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15日出席“2002國際人力資本論壇”時表示,當前中國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人力資源優勢這一問題上仍有不足,認識上存在“輕重不均”。
蕭灼基認為,“輕重不均”體現在九個方面。首先,重科學技術人才、輕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的傾向較普遍。蕭灼基認為,一個企業不僅需要科學技術人員,也需要管理人員;一個國家不僅需要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人文社會科學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他指出,
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對于社會經濟發展非常重要。有些企業擁有眾多科技人員和技術力量,由于沒有好的管理團隊導致人員流失、技術落后,從盈利變成虧損。
“輕重不均”還表現在人力資源投資方面:重應用、輕基礎研究。蕭灼基指出,中國對基礎研究的科研經費分配一直較少。2001年基礎研究經費只有35億元人民幣,應用研究和實驗試驗研究經費卻高達250多億,差距較大。由于研究費用不夠,技術研發不夠后勁不足,基礎教育也不很扎實,影響了人力資源作用的發揮。還有的企業重年齡輕水平,比如企業招聘要求年齡在35歲以下,而實際上35歲正是年富力強、經驗豐富的時候,把他們排除在招聘外難以流動,是很大的資源浪費。在人力資源的開發中也存在同樣問題。“重高等研究而輕初等研究也是人力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蕭灼基說,去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支出為3000多億元,其中高等院校、中學、小學分別分配到983億元、1130億元和1082億元。看似相差不大的數字,實際上有著很大的差距。蕭灼基說,高校的教師只有53萬人,中學教師有488萬人,小學教師有1400多萬人;高校有學生179萬人,中學有學生8896萬人,小學有學生1.2億人。也就是說,分配到每個人身上的資金差距相當大:每個大學生可分配到1.4萬元,中學生可分配到1200元,而小學生只有800元左右。“初等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教育階段,本應加大投入,而現在卻是本末倒置”。
蕭灼基還表示,企業對人力資源使用還存在重使用輕培養、重學歷輕實力、重“海歸”輕“土鱉”、重本地輕外地以及重男性輕女性等誤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