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彩電零售商與制造商之間的關系在悄悄發生變化。這種變化首先源自上游制造業:價格水分被擠干了、制造規模迅速往幾家大品牌集中、產品結構調整促生了新的消費需求。雖然變化來得代價慘烈,但總算為彩電廠家贏得了幾分主動——下游零售也得跟著變。
這種變化只是個縮影。一位外資企業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目前不管是本土還是外資,都在順應三個變化:
首先是競合的思路。國外沃爾瑪等零售商在下采購訂單的時候,可以向廠家提供一份詳細的清單,對于產品的性能、款式、技術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如果能夠制造出來,就按照訂購的數量如數付款,“誠信度極高”。而目前國內渠道商最關注的則是廠家能夠給出幾個點的返利,有些甚至沒有基本的商業誠信。
這是指導思想的差距,就是商家如何與廠家謀求共同發展的道路。現在,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聯盟不斷,競合已成為趨勢,是共同利益驅動下的優勢互補。大家都想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投入把自己的優勢體現出來。國美此次采購,就有在銷售旺季到來之前占有主流貨源、阻斷競爭對手物流通道的意思。
第二是研發的變化。不管是制造商還是零售商,都應該重視各自的研究開發。從家電零售業來說,有了合作的態度,淡化了向上游擠壓的概念,今后就得更多地倚仗自身的增長力量。具體到你的營業、銷售直到服務有沒有成功的系統解決方案,你的人才儲備能不能支持企業長期發展。
第三是集中化。就是大家不約而同對規模的追求。而規模必然帶來再適應的過程,比如彩電制造業這一兩年內形成的規模化,引發了上下游順時而動。
世界從來就是一個適者生存的世界,而不是強者生存的世界。中國強大的企業有過多少?但長命的企業又有多少?說到底,做事是為了做長,只有長遠才會有強有大。
晨報記者吳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