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
“21世紀的競爭是一條供應鏈與另一條供應鏈的競爭。”日前,在廣州番禺召開的“第六屆物流技術與管理發展高級研討會”上,世界著名物流專家、克蘭菲爾德大學教授馬丁克里斯托佛的這句業界名言一再被與會的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引用。這次由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北京工商大學、IBM中國有限公司主辦的研討會,特意將主題定為“供應鏈變革問題與解決
方案”。
在市場經濟下,隨著市場格局的不斷變化,供應鏈的變革已經開始。盡快建立并推廣企業間供應鏈建立是這次研討會的共識。
業內人士分析,以日化行業為例,隨著日化廠商銷售網絡向終端偏移,小訂單運輸、短途配送的業務量將會大幅增長,非主營業務外包將會成為日化企業構筑核心競爭力的一種管理潮流。以食品行業為例,食品加工與制造業的增長幅度達到31.2%(2000年),高于飲料和煙草加工業。但整個行業比較分散,經過多年的價格大戰,利潤空間已下降,同時大面積的銷售推廣費用上升了,成本也隨之提高,食品行業面臨著如何提升利潤的問題。
如果食品行業相關的各企業間原料供應商、食品生產企業、廣告公司、分銷商等環節能有一個比較好的默契,形成一個市場競爭共同體,其競爭力是相當可怕的。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何明珂教授認為,這次大會提出的“物流”是“供應鏈的物流”,而不再是企業內部的物流。“今天我們講的物流不該再是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的問題,而應該是相關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是從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到由此組成的整個供應鏈間的聯合。”
如何做到供應鏈的實現也成為各大企業管理人員關心的問題,何明珂教授認為,供應鏈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之間合作關系是實現供應鏈的關鍵。只有供應鏈的上、下游間形成信息交換、系統優化等才可能降低整個供應鏈的總成本,最終實現企業提高利潤和優化服務的目標。
而這種實現又要分兩方面來考慮:一方面,要真正建立起市場上的供應鏈,這種合作表現為上、下游企業的戰略聯盟、共同的操作標準、管理聯盟等,也包括企業合作時形成的聯盟默契。通過合作,達到信息透明,減少企業對市場的預測成本,環節間的成本降低意味著整個供應鏈的成本降低,來達到對其他供應鏈的競爭優勢,這就是合作伙伴的共贏。
對此,香港政府物流發展局委員、香港物流協會主席梁智敏先生認為中國內地要實現供應鏈的建立還需要較長時間,他的估計是2—3年。他告訴筆者,低水平運作的第三方物流對信息不公開的商業心態、客戶對物流服務和第三方物流為客戶提供的供應鏈所帶來的效益還認識不夠、國內還有很多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企業,都影響了供應鏈的建立。
有關人員指出,供應鏈的建立并不是企業一廂情愿的事情,其中信息系統的應用至關重要。業內人士認為,我國在信息系統上技術并不是問題,關鍵在觀念上。據IBM內部人士透露,IBM在專業物流軟件方面開始了全球合作協議以幫助企業實現技術信息系統。這次IBM首次參與了寶供物流企業集團主辦的研討會就是看中了寶供物流企業集團實現了較為先進的應用信息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