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
幾個月來,企業界一直有小道消息稱,十六大代表中將出現民營企業家中的黨員代表。如今,消息終于提前得到確認。10月28日的《21世紀經濟報道》說,江蘇遠東集團老總蔣錫培向該報確認,他已當選為十六大代表。這一消息還同時得到無錫市委組織部的確認。
同一天出版的《經濟觀察報》也報道,以民營企業家身份當選為十六大代表的,還有重慶南方集團的老總孫甚林、江蘇沙鋼集團的當家人沈文榮以及江蘇綜藝集團的老板昝圣達。還有沒有其他具有黨員身份的民營企業家當選為十六大代表,因缺乏公開見報的消息不便隨意猜測,但已經得到確任的至少已有4位。
還有一件巧合的事,《福布斯》剛剛公布了新一屆中國內地富豪排行榜。在列入該榜排名的100名老板名錄里,上面4位十六大代表中,有3位名列其中。他們分別是:昝圣達、孫甚林和沈文榮。
民營企業家中的黨員代表當選十六大代表并非偶然。這既是改革開放的結果、民營經濟本身不斷發展壯大的結果,更是執政黨組織建設與時俱進的現實與歷史的必然反映。
說及民營企業的代表人物,必涉及民營經濟本身。對何為民營經濟的解釋,時下的經濟學詞典里恐難找到確切答案。一位叫蘇北的政經評論作者這樣概括民營經濟:“除了國有的,包括合作的、股份的、個體的、私有的和外資的,統統喚做民營經濟。”它再生于改革的初潮,發育于改革的突破,成長于改革的深化。不再以行政意志及國有資本投入來支撐、主導經濟的發展,是民營經濟的主要社會特征。
國內民營經濟當前的盤子究竟多大?不同的數據來源有不同的說辭。但有一條不容置疑,這就是民營經濟已穩占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民營經濟的壯大必伴隨個人財富的增長。對于老板族來講,財富不光是個人成功的標志。站在社會發展的視角,財富是一份責任,財富代表機會,財富服務于社會和全民。
我對《福布斯》新一屆中國內地富豪榜中的有關數據所做的分類匯總發現,百名富豪背后的百家公司每年為社會提供38萬個就業崗位,其中的80多家公司年上繳稅收達65億元人民幣(其余公司缺乏納稅資料)。僅憑此,靜態、孤立地看,富豪們的財富是屬于個人的,可從財富(資本)的實際投向和運作內容看,它又何嘗不是屬于全社會的?
考量民營企業家黨員當選十六大代表,除了用經濟和社會的視角,我們還應當用政治的視角。民營經濟的壯大,引發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動。作為執政黨,突破傳統的勞動價值理論的束縛,及時團結、整合各種新生的社會力量,“把承認黨的綱領和章程、自覺為黨的路線和綱領而奮斗、經過長期考驗、符合黨員條件的社會其他方面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內來”,顯然系順應時代發展之大勢,承認和引導新生社會力量的政治民主參與熱情的明智之舉。
可以預見,十六大之后,“所有制歧視”將在更大程度和范圍上被國民待遇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所取代。民營經濟的歷史地位和民營企業家的社會政治地位,將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