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商務剛剛起步還未成為人們談資之時,CA已經出發;當BtoB、BtoC網站正在大肆叫囂電子商務的無比神奇之時,CA默默耕耘;當納斯達克一落千丈,網絡精英長吁短嘆之時,CA依然執著前行。
采訪·本刊記者朱雪塵實習記者徐進/文·本刊記者朱雪塵
提到CA你會想到什么?是那個被人稱為“匈奴王”的華人商業領袖王嘉廉,還是那一系列如饑似渴地并購?連CA的中國譯名“冠群”都帶有一種霸氣。
也許是受“懷利事件”的影響,也許是CA在刻意改變過去強硬的形象,總之CA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革命。于是當我們見到CA的首位中國區總經理,同時又是一位女球迷的吳沛,她的親和,她的隨意,頗能給外人以好感。
甚至在采訪的最后我們還聊到了足球,她對記者說:“雖然中國隊在世界杯上表現得不盡如人意,但是依然很有希望,我們欠缺和需要學習的是日、韓足球頑強的意志品質”,吳還說:“AC米蘭正在應用CA的Clever Path軟件實現改善運動員身體狀態、減少受傷風險的目標,希望CA也能有機會將這種技術應用到中國國家隊的訓練中。”
在世界杯結束后的7月,CA公司公布了截至于2002年6月30日的2003財年第一財季財務結果,報告顯示:“基于完全攤薄營運收入的基礎(不包括所有的并購分攤),公司本財季的收入從上一財年第一財季每股虧損0.24美元提高為每股盈利2美分。”毫無疑問,在信息技術供應商們都在報告其軟件收入下跌之時,CA的成績有些顯眼,也尤為難能可貴。
可是,大環境依然很惡劣,納斯達克依然在1200點左右徘徊,IT業的黑暗依然沒有被開啟,也許“黎明前的黑暗”最能令人喪失信心,因為夜太黑,也太漫長;等待黎明的曙光,需要的除了勇氣和耐心,更多的則是對光明的執著。
多事之秋走馬上任
“在紐約華爾街街頭,一只雄雞昂首報曉,聲音傳遍整座城市。瞬間,成千上萬只由電腦生成的公雞被喚醒,從四面八方涌向華爾街。在華爾街上,匯聚的千萬只公雞齊聲高歌,聲浪形成的沖擊波席卷了整座城市,而黎明也在此刻到來。”
千萬不要認為這樣有創意的一幕來自動畫王國“迪斯尼”,這是著名的軟件公司“Computer Associates”(CA的完整拼寫)推出的一則宣傳廣告。CA公司將這則廣告命名為電子商務的“喚醒篇”,透過這富有沖擊力的畫面,要向世人宣告的是他們專注于“駕馭電子商務軟件”的決心。
有評論家曾說:“IT企業沒有回頭路。”的確,想撈一票的投資家們已經得到了他們渴望得到的利潤;然而留給那些與IT共榮辱的實干者的道路并不好走。納斯達克的萎靡不振乃至電子商務的蝸牛前行,為IT企業設置了嚴峻的“體能測試”。而在這個“節骨眼上”CA股東懷利的“逼宮”更令CA公司雪上加霜,能否熬過這個黎明前的寒冬之夜,似乎成為對CA這個“軟件王國”最大的考驗。
吳上任的前后正值多事之秋:2001年6月前后,CA股東懷利挑起爭端,矛頭直指以王嘉廉為代表的CA管理團隊,并提出公司拆分方案;隨之CA發表公開信,對懷利所提出的質疑進行了反駁,嚴詞批駁了懷利的拆分方案;4個月后CA公司對外公布虧損2.91億美元,攤薄每股虧損0.5美元;于是CA公司針對其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管理解決方案進行戰略重組,并宣布重組的目的是為了使CA公司的客戶和合作伙伴能夠更準確地找到可以滿足他們不同需求的特定的解決方案;
2001年12月4日,CA公司第一次專門針對中國用戶的IT技術大會CA EXPO在京舉行,新任命的中國區總經理吳沛首次作為形象代言人出現在媒體面前。
毋庸置疑,吳的上任與王嘉廉的整合CA計劃緊密相關,對此吳講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遇,我們看到中國許多大型企業都非常關注電子商務,而這種重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BtoB或者BtoC采購或銷售,而是更注重電子商務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更注重系統平臺和系統安全的建設,而這正是CA的長處。”
“CA究竟做什么?”許多人曾經這樣問吳。打個比方:“CA就如同筑路者,為客戶鋪設信息高速公路;而人們熟知的ERP、CRM等管理軟件就好比汽車,要在筑路者鋪設的高速路上行駛。顯然,路面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軟件的運行速度和安全。而這正是‘駕馭電子商務軟件’中‘駕馭’兩字的含義。”
那么CA重視中國市場是否真的“有眼光”呢?根據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CCID)對中國計算機市場主要軟、硬件產品和信息服務業的調查和分析表明,計算機硬件產品市場銷售額為47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5%;軟件市場增長速度較快,銷售額達78.6億元,同比增長23.0%。同時,信息服務市場銷售額達108.4億元,同比增長29.4%。
無論電子商務的整體“走勢”是否真的如資料顯示的那樣樂觀,CA在中國的用戶確確實實正在逐漸的擴大。每年舉辦的CA EXPO都會吸引眾多國內企業前來參觀,而CA的客戶也不乏在中國有分量的大企業:通用汽車、寶鋼、中集集團、中國移動、聯通等大型企業都選擇了CA鋪筑的信息“高速公路”。吳顯然對中國區的業務很有信心。
CA喜歡開口說話了
外部環境的惡劣對于CA這種擁有先進技術的大公司來說,或許只是一時難關,但是“懷利事件”給CA帶來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爭奪公司控制權的范疇。CA后院燃起烈焰時,恰逢王嘉廉專程自美國趕赴沈陽參加CA與東軟集團戰略合作簽字儀式。對CA來講,與東軟的合作只是其成立25年來70多次購并與合作中的一次而已。但由于該公司已經將亞洲地區確定為自己的高成長區域,因此CA對此次合作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王嘉廉親自參加簽字儀式也說明了這一點。但是,王嘉廉此行沒有接受任何一家媒體的訪問就迅速飛回美國。也許對CA而言,“攘外必先安內”。
當記者問到吳對“懷利事件”的看法,吳的正視多少讓記者感到有些意外。吳說:“公司的管理者并沒有什么可挑剔之處,這一點從持續增長的業績就可以看出,董事會沒有理由讓這樣的管理者退出。相反,‘懷利事件’給我們一個機會,把CA的經營團隊推到臺前,把我們作出的成績告諸股東、客戶和員工。同時也促成了CA產品結構的變革。可以看到,‘懷利事件’后,CA由一個‘沉默’的軟件公司逐漸轉向一個‘喜歡開口說話’的IT企業。”
外界注意到CA在變。比如進行了管理架購的調整,設立了中國區總經理,直接對中國市場負責,減少了項目審批的環節,這樣就使管理模式更加趨向扁平,也更有效率。同時,CA也對自己的收費方式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將以前一直采用的一次性軟件費用支付模式改變為更靈活的計費方式。這種變化意味著CA的客戶能逐月、逐季、逐年購買軟件使用許可權,或者一次性購買兩至三年的許可權,而不用一下掏出一筆昂貴的費用。
雖然軟件授權費用在各月或季內分攤的新收費辦法使CA公司的初期收入有所下降,但一個很明顯的效應是:CA公司將因此每月都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這一收入具有可預見性。雖然2002財年的財務狀況出現虧損,但是那時他們已經為自己的公司積淀了總額為22億美元的遞延訂購收入,而如今遞延訂購收入總額已經達到33億美元,這些收入將在未來的幾個財季中交回CA手中。
但是,CA公司的挑戰依然存在。CA公司的財務報告顯示2003年第一財季CA只增加了大約3.22億美元的遞延訂購收入,而且它們的平均合同只有大約2.75年,相比2002財年第一財季的平均4年的合同時間,有了明顯下降,這相當于大約1.17億美元的年度遞延訂購收入,與去年同期的1.26億美元相比,這反映了市場的挑戰:IT經理們在繼續避免花大筆資金來購買技術,包括軟件。
必須面對的問題
講到CA中國的未來,吳談到她最近招聘了一批大學生,吳說:“人才是軟件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不僅錄用已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也要自己培養。CA有一套自身的造血機制,最近從中國招聘的大學生正是CA的生力軍。”
CA的絕大部分員工都是在本土招聘的,可以說CA中國公司是清一色的中國人,對此吳笑著對記者說:“我出生在香港,香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我當然也是中國人了。”當記者問到招聘大學生是否因為勞動力成本較低這個問題的時候,吳連連搖頭,她講道:“對于軟件這種附加值很高的商品,勞動力的成本高低并不是商品是否有競爭力的關鍵因素,CA看中的是人的才華和能力。CA會給予這些大學生公平的市場薪酬待遇,我們的薪酬絕對有市場競爭力。”
談到勞動力價值的問題,吳講道:“于中國來說,核心競爭力并不應該放在價格的低廉上,今天中國的價格低廉,或許明天印度的價格更低,再過一段時間,也許越南又會培養出一批人才,價格可能還要低,這并非取勝之道。中國的留學生在美國常常考第一,美國人的學業不過馬馬虎虎,但是為什么中國的軟件出口有限,而美國卻是最大的軟件出口國?問題的關鍵在于美國有一批管理和營銷的精英。一個產品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但是怎樣獲得投資,怎樣延長產品生命周期,怎樣維護生產、研發,怎樣包裝營銷,所有這些并不是技術所能解決的,它們需要技術以外的東西,這是中國高技術產業必須面對的問題。”
不管怎樣,技術總是贏得先聲的基礎,CA在中國播撒的技術種子,現在已經看到了收獲的果實。2002年7月16日,CA中國兩名本地技術顧問通過了全球最權威的CISSP認證——信息系統安全專家認證(Cert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Professional)。
CISSP是全球最權威的、反映信息系統安全從業人員水平的認證。其考試覆蓋了信息系統安全CBK(Common Body of Knowledge,常備知識)規定的10個領域,全面囊括了安全管理各方面的內容。獲得該證書的都是具有相當安全知識水平與經驗能力、并且關注安全技術最新動態的安全專家。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獲得CISSP認證的人員不超過3000人。
吳對麾下員工取得的成績非常滿意,她說:“我為他們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獲得CISSP認證,表明我們員工的安全專業知識是世界頂尖的,而CA對員工的著力培養說明:CA會把根扎在中國。”
CA的6桿旗幟
王嘉廉和懷利的較量集中在公司的控制權的爭奪上,懷利主張拆分CA以提高對客戶的反應速度,而王嘉廉提出整合品牌以壯大實力,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去年CA WORLD大會上展示了CA業務整合后的成果,CA產品形成了6大產品品牌,這就是:Unicenter、eTrust、Bright Stor、Clever Path、Advantage和All Fusion。Unicenter指的是CA公司的拳頭產品企業管理軟件,該軟件目前占有世界上同類軟20.5%的市場份額;eTrust統領的是CA在收購數家公司后整合起來的該公司在安全領域的所有軟件產品,IDC的報告說明,依靠eTrust,CA現在已經位居世界網絡安全軟件供應商首位;至于Bright Stor,則是CA存儲管理軟件的總稱;還有Clever Path門戶和商務智能技術;Advantage數據庫管理和應用開發解決方案;以及All Fusion應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方案。這樣就形成了支撐CA的六大品牌。CA將自己多達1200種的商業軟件產品都歸于這樣6桿旗幟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