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牛衛國 楊樺嘯
陳澤民祖籍四川,3歲起就跟隨身為炮兵專家的父親輾轉南北,南京、鄭州、洛陽都留下了他少年時代的身影。1965年,他從新鄉醫學院畢業,響應黨的號召,支援三線建設,主動要求到老家四川的一個兵工廠工作。1978年,他愛人因病回到鄭州,兩年后,已成為兵工廠醫院負責人和當地名醫的陳澤民也重返鄭州。
在四川的十幾年里,陳澤民和愛人向當地人學會了做湯圓、米花糖,做臘肉、腌泡菜等手藝。不經意間,他們琢磨出了幾招制作湯圓的絕活兒。回鄭州的時候,他愛人帶著那盤已經用了幾年的小石磨,靠著這盤石磨,逢年過節,都要包上許多湯圓,送給親戚、朋友、同事和鄰居,讓大家嘗個鮮。品嘗過他們手藝的人,無不交口稱贊,有的還上門來請他們幫忙,做些湯圓當作禮物饋贈親友。
1989年,陳澤民和愛人借15000元辦起了“三全冷飲部”。專門經營軟質冰淇淋,生意很好,第二年,他們的冷飲部就利用自制土設備做起了鄭州市第一家制作、批發雪花牌夾心冰淇淋的獨門生意,生意更加火爆。等到來年一個國營食品廠用巨資引進夾心冰淇淋先進設備時,他又研制出其它的新品種了。
三全冷飲部,雇工從幾個、十幾個增加到幾十個,仍然滿足不了生產需要。可是到了10月份之后,天氣轉涼,冷飲進入淡季,在淡季的這100天里,幾十個工人怎么辦呢?怎樣才能淡季不淡,他們又動腦筋,苦思冥想,也許其他人會選擇讓工人們回家歇著,明年再來,但陳澤民夫婦為人忠厚善良,既然雇了這些工人,就要為他們負責,給他們找些活干。
有一年冬天他曾到哈爾濱出差,見當地人包餃子一次包很多,吃不完就放到戶外凍著,隨吃隨取。他想,餃子能凍,湯圓也應該能凍,自己家包的湯圓大家都說好吃,冷凍起來拿到市場上賣,肯定會受歡迎,而且冷凍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時間保鮮的難題,打破季節限制,常年生產常年銷售。憑著直覺,他意識到冷凍食品將會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外科醫生出身的陳澤民養成了動手實踐的意識和能力。他又一次著了魔似地投入到冷凍食品的研究當中。現在回過頭來看,速凍食品也不是那么復雜、深奧,但對于10年前的中國人來說,這卻是連想都沒想過的東西,更別說怎么做。手頭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資料和實物,也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到底要做成什么樣子,有什么技術指標,陳澤民心里都沒有譜。從原料配方配比到制作工藝程序,從單個粒重到包裝排列,從包裝材料到包裝設計,從營養、衛生到生產、搬運等等,凡是與冷凍湯圓相關的技術,都是他自己一個一個去摸索,去攻關。經過不知多少次試驗,陳澤民終于在3個月后,構筑起了一個冷凍食品的完整的技術鏈條,做出了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先后申請了速凍湯圓生產方法發明專利和外型包裝實用新型專利……同時在第一時間申請了“凌”商標和“三全凌”、“三全”商標,為以后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發明家到企業家
從商品到貨幣是驚險的一跳,需要付出的心血比之開發產品本身更為重要。陳澤民是一個下得了身、吃得了苦的人。在醫院里,他是副院長,許多人得求他,可是下了班,年近不惑的他還蹬著三輪車推銷產品。他拉著煤氣灶和鍋碗瓢盆,挨家挨戶到市內的糖酒副食品商店,向經理們講解速凍湯圓是怎么回事,并現場生火煮給人家品嘗,然后聽候“宣判”。1990年12月底,陳澤民把速凍湯圓拉到了一家在市內很有名氣的副食品商場。商場負責人聽了他的介紹,非常驚訝,沒有想到最易變質的湯圓可以經過冷凍后長期保存和銷售。在嘗了“三全凌湯圓”后,這位負責人還是半信半疑地答應先進兩箱貨試試。從這家商場出來,陳澤民又先后拜訪了鄭州市的幾大商場,爭取到了“送兩箱試試”的待遇。十幾箱湯圓沒想到當天全部銷售一空。經理們不再冷淡,不再猶豫,轉而希望陳澤民長期大量供貨,建立穩固的產銷關系。
一個多月下來,“三全凌湯圓”在鄭州闖出了小名氣,各種副食品商場、商店還有商販,都慕名登門進貨,有不少商家甚至派人守在陳澤民的小廠里,生產出一箱就搶走一箱。陳澤民的一些老同學、老同事、老朋友這時也找到他,想要點湯圓作為過年的禮物送人。陳澤民十分為難,不給吧對不住大家,給吧,生產那么些還不夠商家分的。無奈之下,他只好派人把賣給商家的貨再買回來,送給親友。
離春節還有十幾天的時候,陳澤民去北京開會,中午休息時間,他帶著用乒乓球做的速凍湯圓模型到了西單菜市場,想試試在鄭州熱賣的速凍湯圓在北京的反應。經過耐心講解,商場負責人同意進2噸來試銷。陳澤民馬上通知家里趕制了2噸,租一輛冷藏車送到了西單商場。會還沒開完,商場經理就打來電話,讓他以最快速度再送來5噸。
陳澤民乘勝出擊,先后又在西安、太原、沈陽、濟南、上海等中心城市建立了銷售渠道。原本只是南方人情有獨鐘的湯圓,經過陳澤民的改造,在北方也大受歡迎起來。某地有一種名為“老鼠窖”的湯圓,是當地千年不衰的地方特產,但“三全凌湯圓”過去后,叫了千年的“老鼠”不再吱聲了。濟南一家超市經銷“三全凌湯圓”的頭3天里,天天出現搶購現象,為了預防意外,超市只得請警察出面維持秩序。上海市的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連鎖超市開始賣“三全凌湯圓”的時候,連續幾天門外都排著長隊伍,等待購買。
如果說今天的陳澤民是駕駛著巨輪在大海上遨游的話,那么當時的他則是在海邊揀到了一顆美麗的貝殼。經過一年多的市場開拓,陳澤民進一步認識到速凍食品將成長為一個龐大的產業,便乘著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東風,下海了。俗話說多年媳婦熬成婆,在單位已經熬出頭了的陳澤民自然招致了各種閑言碎語。有指責他不務正業、胡思亂想的,有挖苦他腦子不正常的,也有嘲笑他守著好好的副院長不當去搗騰個體戶、蹬三輪車。就連家人也不贊成他丟棄鐵飯碗,到這沒深沒淺的水里撲騰。但陳澤民認準了這是一個有干頭的事業。1992年5月,辭去公職的他把三全食品冷飲部升級為“三全食品廠”,從后臺走上了前臺。
陳澤民租下了一個大廠房,自己設計、自己購料、自己動手,建成了我國第一條自動化湯圓生產線,使湯圓的日產量由原來的不足2噸,猛增到20噸。1993年,日產量又上升到30噸,實現了速凍食品由小作坊手工作業向現代化大生產的轉變。
生產上了規模,陳澤民終于可以四面出擊,在全國范圍內為速凍食品拼打天下。作為中國速凍食品的發明者,陳澤民肩負著一項更艱巨的使命,那就是讓全中國人都了解速凍食品,喜歡速凍食品。為此,他比后來者付出的更多。1992年下半年,他首次在全國推出“三全凌湯圓”的廣告,然后把生產管理交給家人,親自開著一輛花4000元買來的二手面包車,拉著冰箱、鍋碗瓢盆、燃氣灶,到全國各地現煮現嘗地跑推銷。從1993年起,每到春節,都會有上百輛外地車涌到廠里拉貨,產量又成了一道瓶頸,有的車要等十幾天才能裝車走人。廠區附近的人家瞅準機會,做起了旅店生意,跟著賺了不少錢。
從孤獨者到領跑者
1992年到1997年這5年,是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的5年。我們腳下的這塊古老的土地就像一塊巨大的干海綿,渴飲著任何新觀念、新產品。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中國人很快接受了速凍食品。于是許多商家瞄上了這個行業。1995年前后,全國出現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湯圓”的企業,僅鄭州市就有幾十家。陳澤民審時度勢,以一個戰略家的眼光和胸懷,放棄了對同行侵害自己專利的追究。他認為,速凍食品是個技術門坎很低的行業,很容易仿制,專利官司打不勝打,耗費精力得不償失;即使打贏了官司,也只能贏一時而不能贏一世。中國的速凍食品業正處于起步階段,市場空間非常大,僅靠一個三全是無法滿足巨大的社會需求。而海外的速凍食品工業比我們先進得多,發達得多,你擋住了身邊的同胞,卻擋不住別人登陸上岸,與其讓海外企業長驅直入,倒不如本土同胞齊心協力,把市場迅速做大,在較短的時間里形成有一定抗力的民族速凍產業。陳澤民還有一個比喻:“一個服裝市場如果只有一家賣服裝,那不叫服裝市場;如果一道街上有很多家在生產服裝、銷售服裝,那就是服裝一條街,就成了市場,慢慢大家都到這個地方來經營和消費,就把這個市場搞活搞大了。”
陳澤民所開創的速凍食品行業是在市場經濟的土壤里孕育、發芽、成長起來的,具有先天的體制優勢。但是,對于陳澤民來說,要克服的困難和問題太多了。河南省食品工業辦公室主任陳振杰說,“三全凌湯圓”是在一無原料(河南省不出產做湯圓所需的糯米)、二無現成的工業化生產設備、三無現成的工藝技術、四無傳統飲食習慣即市場支持、五無政府投入(包
括資金、技術、政策等各方面的投入)的情況下打天下的,真正是摸著石頭過河,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每向前邁出一步,無論是產品的改良、工藝的改進還是經營的調整,都需要做大量的試驗研究、市場調研,耗費大量的精力、時間、資金,同時要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后起的小兄弟卻沒有這種迷惘、苦悶,也不會遇到先行者才能遇到的挫折。對這些小兄弟來說,陳澤民的裝甲車已經在前面遠遠地趟出了一條大道,他們的小車只管跟在后面發力追趕就是了。遇到陳澤民曾經拋錨或走了彎路的地方,繞開就可以了。這就是領跑者和追隨者的區別。
在競爭中實現飛躍
競爭者的大量涌現,使三全以前那種皇帝女兒不愁嫁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但他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競爭的好處:當只有一個人在跑的時候,速度很容易掉下來,也許跑著跑著就變成走了,或者停下來休息了。如果加進來一群人,就變成賽跑了,大家都跑快了,他要攆上我,我不能讓他攆上我,也許某一個階段他超過我了,那么我就要向他學習,看看他為什么超過我了,然后我又跑得快了,這樣你追我趕,共同發展,共同進步,這個行業的整體水平就提高得快了,消費者就得到了實惠。
從1995年起,三全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并且越來越快。1995年,三全被國家工商局評為“全國500家最大私營企業”之一;1996年,開發出中國第一顆速凍粽子;1997年,國家六部委將“三全食品”列入中國最具競爭力的民族品牌;“三全”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企業完成了全國地市城市市場網絡建設;1998年,三全從“廠”升級為“公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2000年,全面導入新的CI企業形象工程,成立北京、上海、廣州和沈陽分公司,開發多元產品,面點、乳品、冷飲二期工程建成投產,被省政府命名為“河南省速凍食品重點大型企業”。2001年,三全年產值達到5億元,納稅1860多萬元,據國家經貿委內貿局統計,市場占有率達到19.83%;企業從有限責任公司升級為股份有限公司,同時申請上市,為中國速凍行業第一家。
今年上半年,銷售額達到32476萬元,第一季度納稅1021萬元,居鄭州市民營企業第一位;陳澤民在剛剛結束的河南省工商聯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副會長。
預計2003年,三全的銷售額將超過20億元。
從1989年冷飲部成立算起,到1997年,三全共搬過7次家,每次搬家都是因為場地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最后一次搬家則是征地100多畝,建成了公司總部。三全之所以能在10年之間持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概括說,就是“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觀念創新;“穩”———理性決策,穩健經營,不貪大求多、盲目擴張;“信”———無論對消費者還是經銷商、供應商,絕不虧待,從而贏得信賴和支持。
三全在競爭中發生了質的飛躍,如今已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大企業,并且正在孕育著新的跨越。它擁有幾十條現代化生產線,6800噸容量的大型冷庫,產品線有各種中式速凍食品、冰淇淋制品、乳制品等三大類200多個品種。在全國建立了8家分公司、11個分廠,建成了同行中最大的市場網絡,員工達到1萬多人。近幾年又投入巨大的財力、人力,取得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企業資格證書和檢疫衛生注冊證書,以及有國際市場通行證之稱的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方面的H ACCP體系認證、食品加工行業職業安全方面的OH SAS18000體系認證。其速凍食品加工車間正在向日本農林水產省申請注冊。
三全還投資3000萬元興建了占地60多畝、設計年產量6萬多噸的國際標準化出口車間,即將投產。該車間建成后,三全還將對原有車間進行改造升級,以全面提高產品質量。
三全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僅覆蓋了整個生產、銷售環節,還向前延伸到原料供應環節。包湯圓、粽子用的糯米是從江蘇進的優質糯米,面粉是鄭州面粉廠用優質小麥磨的餃子專用粉,鮮肉是雙匯按出口香港的標準供應的。三全還分別在駐馬店、開封、鄭州等芝麻、花生、大棗、果蔬主產區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建立無公害原料基地,并請農業技術人員全程指導農戶生產。
今年6月,三全又與鄭州輕工業學院聯手,從眾多競標企業中勝出,拿到了鄭州市重大科技項目———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項目和300萬元政府撥款。300萬元撥款對三全來說不算什么,但一個政府科研項目能落戶民營企業,意義非同一般。三全將拿出1000萬元的配套資金,面向全國聘請頂尖人才,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進行產業化運作,使該中心成為一個開放型的食品技術研發基地,為全社會服務。
從1994年起,三全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先后成功打入香港、東南亞、日本、美國市場,上半年又拿到了出口加拿大的訂單,目前正在洽談對歐出口事宜。
三全已經從產品經營階段進入品牌經營階段,并向資本經營階段邁進。中國的速凍食品企業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數量,但相對而言起步晚,水平低,規模小,投資分散,產業集中度還很低,原料基地和配套產業發展滯后,根本不能適應形勢要求。在中國加入W TO之后,這種小而多的狀況需要有一次行業資源的整合。不少專業人士正期待著三全在這方面能表現出應有的作為。三全上市輔導期已經結束,正在進行上市準備工作,包括投入巨資聘請著名的北京葉茂中營銷策劃公司做年度品牌服務,將“三全”的品牌內涵定位為“把輕松還給生活”,努力把“三全”打造成國際化品牌。
陳澤民對于公司上市的理解,表明了一個民營企業家的胸懷。他總是說自己的能力有限,管理一個有上萬名員工、數億銷售額的大企業感到力不從心,自己在這個行業已經領跑了10年,希望有跑得更快、看得更遠的新人來領跑。他希望通過上市,淡化家族色彩,把三全變成一個公眾公司,一個真正的社會事業,使人才對公司有更強的認同,讓專業的中介服務機構能進入企業參與監督和管理,使公司能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原則更加規范地運作。把企業做大是目的,圍繞這個標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放心態,由誰來主導企業是次要的。
站在行業
制高點上
領跑者的角色,使陳澤民在抓好本企業經營管理的同時,要比別人花費更大的精力,去關注和思考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勢態。幾年來,他先后在《中國食品報》等媒體上發表了《速凍食品及其冷鏈》、《速凍技術讓傳統食品“腿”變長》、《食品工業廣闊天地大有可為》、《中國傳統食品的產業化發展》、《河南食品工業應戰W TO》等大量專業文章。
陳澤民認為,烹飪工業化,將引起飲食業生產和組織結構的變革。速凍可以使食品細胞內外水分同時凍結,細胞不被破壞,充分保持了食品的色、香、味和營養成分。而且速凍食品易于保存和運輸,可使原來季節性的食品變為一年四季隨時可有,使區域性、地方性的短腿產品變為長腿產品走向全國乃至海外,使傳統食品不但滿足中國國內的需要,而且以嶄新的面貌走向世界。采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標準化大規模生產,經過合理配制的中式快餐、中西結合的配套快餐、學生課間餐、軍用餐、營養餐,為飯店、賓館、機關、學校、部隊,乃至每個家庭,提供異彩紛呈、各式各樣的成品、半成品,經過簡單、快捷的微波加熱、烤箱加熱,或蒸、煮、煎、炸,立即可食,使廚房生產工業化,這將引起中國人生活方式的變化,促進廣大婦女第二次解放,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這就是為什么“三全”的品牌被重新定位為“把輕松還給生活”。
陳澤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入世雖然給我國的速凍業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但它也帶來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遇。有三個理由能夠說明速凍食品業是中國入世后受益最大的行業:一是中國的速凍食品有著豐富而獨特的飲食文化基礎。中國有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也是食品種類最多、烹飪技術最發達的國家,眾多傳統名菜、地方小吃風味獨特,不僅中國人喜愛,外國人同樣喜愛,都可通過速凍技術遠走他鄉,香飄四海。二是有豐富多彩、品質優良的食品原料。特別像河南這樣的農業大省,農副產品資源極為豐富。三是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優勢。中國傳統食品無法完全實現自動化生產,加上國內外消費者也特別喜愛手工產品,這就決定了速凍食品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龐大的勞動力隊伍。我國目前勞動力過剩且成本較低,從而使速凍食品具有價格優勢。人們在談到入世時對中國農業的前景很不樂觀,原因是農副產品品質差、價格高。品質的問題可以通過改良品種來解決,價格的問題可以通過深加工以低廉的勞動力價格進行化解。因此,大力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行業,最符合我國國情,這其中,速凍食品最能體現中國“本土”獨有的特點,所以具有最大的發展空間,國家應該加緊為速凍食品行業的發展創造最優環境,盡快形成強勢的速凍食品企業群體。
他認為,要提高我國速凍食品的國際競爭力,一定要立足我國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向“基地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市場國際化、企業現代化、人才智能化”方向發展。基地規范化即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和配套產業,突出加工能力;質量標準化即進行質量標識標準化,與國際市場接軌,接受海外市場的檢驗;市場國際化,就是要打開眼界,把國際國內市場同等看待,既要在家門口迎接洋產品的挑戰,也要主動出擊,在洋產品的家門口挑起戰火;人才智能化,就是要培養和引進熟悉國際市場、掌握國際先進技術和經營手段的高層次人才,與洋企業展開博弈。(20G1)
陳澤民
1943年1月8日生于四川重慶市,大學學歷,現任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1965年畢業于新鄉醫學院醫療系
1965年-1979年四川五六五醫院外科醫師
1979-1984年7月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主治醫師
1984年7月-1992年5月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
1992年5月自動辭去公職創辦私營企業鄭州三全食品廠任廠長
1998年10月改制為鄭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任董事
2001年4月改制為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主要社會職務
河南省工商聯副會長
政協河南省委委員會委員
政協鄭州市委員會常委
鄭州市工商聯副會長
鄭州市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
河南私營企業協會副會長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冷凍與冷藏專業學會副理事長
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主任
各種榮譽稱號
優秀政協委員實業家、發展經濟先進個人、光彩事業先進個人
鄭州市勞動模范、鄭州市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
河南新聞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