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永/文
“最終決定產業盈利水平的是產業的競爭結構。”這是邁克爾.波特在其名篇《競爭戰略》中的核心觀點之一。這位26歲就成為哈佛商學院教授的早熟天才,同時還是摩立特咨詢公司的董事長,他的5種競爭力量模型是摩立特分析客戶運作外部環境運用得最得心應手的模型。
從波特的角度來看,產業特征將更多地決定企業個體命運。咨詢業中優勢企業最特殊的產業特征在于其學習曲線的高壁壘性和自有理論創新的高擴散性。
對于咨詢這類知識密集型企業來說,如何隨著累計客戶服務數量的增加推低組織的學習成本,是決定越過盈虧線的關鍵因素。IT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咨詢經驗這種不易傳遞的具體知識可以迅速在知識庫中沉淀為易于傳遞的一般知識,為領先的咨詢公司快速擴大營業規模找到了經濟學模型,從而使其處于優勢學習曲線地位。埃森哲在1970年到1990年之間,業務成長了14倍正源于此。這種極端強勢的學習效應的存在,使得中國咨詢市場競爭的后來者面對著極高的進入壁壘。
同時,一家咨詢公司在自有理論創新方面的匱乏,注定其在高端咨詢服務領域存在著無可避免的戰略性缺陷。
事實上,許多現代企業管理理論重大創新的提出者本身就是偉大的咨詢公司或是偉大的咨詢師;他們理論的高度擴散,無疑強烈地影響著一大批忠實的客戶:奠定了西方現代管理理論基石的《科學管理原理》于1911年第一次出版,而作者“科學管理之父”泰勒早在1893年就開始了他的咨詢工程師事業;以1967年出版的《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一書而登頂全球營銷學權威的菲利普.科特勒同時擁有自己的咨詢公司,并鎖定一大批全球頂級的跨國公司客戶;理查德.帕斯卡爾和A.阿索斯在1981年合著的《日本企業管理藝術》一書中提出了轟動一時的7S模型(戰略、結構、系統、風格、人員、技能、共有價值觀),當時他們的身份是麥肯錫的咨詢顧問,7S模型也因此成為麥肯錫檢驗客戶戰略組織能力的基礎框架;一年后,同樣是麥肯錫咨詢顧問的湯姆.彼得斯和羅伯特.沃特曼出版了更為轟動的《追求卓越》,此書不僅在西方管理學界和企業界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震動,而且在咨詢業界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Larry Farrell于1983年辭去了全球性咨詢公司Kepner Tregoe的總裁職務,創建了自己的咨詢公司,當時的全部業務就是向全世界的公司推廣“追求卓越”的概念,而湯姆.彼得斯隨后也創建了自己的咨詢公司;為當今各跨國咨詢公司奉為“真經”的BPR(業務流程再造)一詞來源于詹姆斯.錢匹和邁克爾.漢默1993年合著的《企業再造》一書,而詹姆斯.錢匹身為CSC指數咨詢公司的創建人之一,CSC早已躋身于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之列,擁有2000多個咨詢機構,資產超過50億美元……
同時,大量有實踐意義的經典分析模型也誕生于這些跨國咨詢公司之手,比如較為著名的波士頓“增長和市場份額矩陣”,“問題、現金牛、明星、瘦狗”的提法也直接導致了歐美工商業界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的大規模重組浪潮。
由是觀之,拋開眼下短暫的市場混沌不說,本土咨詢公司對中國企業真正產生深遠影響的能力更多地將取決于其是否能夠提出適合中國企業的企業戰略分析模型和市場競爭分析模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曾經說過,誰能把中國的經濟問題研究明白,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而大師不是憑空產生的,只有在廣泛深入地接觸和研究優秀企業的基礎上,才有誕生大師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