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慧玲
今天的中國正在資本時代的大門口徘徊,先行者們已經在這場數字游戲中得益。但我們看到更大量的樣本,是正在爬行中學習資本游戲規則的蕓蕓眾生,他們需要盡力去理解在這場錯綜的游戲中,資本和生產之間那并非直線單一的關系。北京三元現在就跨在這樣的門檻上
卡夫的背影
從上午9點到下午4點,傳來的一直都是錄音提示,卡夫銷售部的電話似乎永遠也不會有人接聽了,盡管它現在還依然存在。不過,如今它的一切早已無需自己操心。這家連續虧損8年的中美合資企業在歸屬三元之后的一年中,便實現了400萬元的贏利。
“三元公司在企業并購管理方面有著很多成功的經驗。”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青山有足夠的事實為依據,比如瀕臨破產的海拉爾乳品廠,在三元收購之后的第一年就盈利1000萬,當然扭虧的還有知名度更高的卡夫。
“卡夫也好,廣信麥當勞也好,呼倫貝爾、海拉爾那兩家瀕臨破產的企業也好,到了三元的旗下,虧損就會畫上句號。”三元董事長邢春華的表態顯得更有氣魄。
當初在全球聲名遠播的卡夫之所以失陷中國,原因大致被業內人士歸結為奶源不足、產量不夠、不了解中國消費者需求。那么,扭虧后的卡夫目前近況究竟如何?在北京華聯超市里,印有卡夫品牌標記的乳制品只有幾排酸奶,孤零零地占據著冷藏貨架的一隅。據三元內部人士介紹,卡夫現在只算是三元的一個分廠,其生產線上的產品都被裝進了三元的包裝。
“今年4月底以前,卡夫酸奶也會在市場上消失,品牌全部改為雪凝。”三元公關部的路小姐如是說。
AC尼爾森零售研究部的虞先生提供的數據顯示,2001年,卡夫酸奶的市場占有率只不過提升了0.7個百分點,幾乎沒有什么起色。也就是說,三元在收購卡夫之后,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為卡夫重新設計一個產品定位,打造一個所謂品牌新形象,而是全面放棄了卡夫這個品牌。
“利用卡夫在全國的知名度,可以使三元在出擊外埠市場時省不少事。”高青山當初這樣評價收購卡夫這一品牌的價值。目前,這個噱頭大致可以告一段落,也許是從成本考慮,三元已不再愿意支付卡夫一筆額外的品牌使用費。
一些業內人士對卡夫在一年之內扭虧為盈表示懷疑,由于三元公司拒絕提供數字,懷疑更多的只是猜測。不過我們可以回頭看一下,三元公司2000年的液態奶產量是25萬噸,利潤為6000萬元,那么根據三元員工的說法,卡夫生產線上的產品基本被裝進了三元的包裝,按照這個比例計算,卡夫400萬元的贏利對應的生產量不過是1萬多噸。而卡夫的生產線年生產能力為10萬噸,如此看來,其目前仍處于開工不足的狀態。
看來,卡夫遺留的問題仍然沒有連根拔除,三元無論如何也沒有可能在一年內消化一條10萬噸的生產線。但卡夫畢竟還是贏利了,這筆賬算起來一定相當復雜,不過只要卡夫能夠起死回生,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為上市時刻準備著
早在2001年3月13日,三元就結束了上市輔導期。“希望三元食品能在中國證監會實行會計新規定前爭取完成上市報批手續。公司預計發行1億-1.5億股,目標集資額在5億元左右。”已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持三元股份72%的北京控股執行董事兼副總裁白金榮曾經是這么打算的。
時至今日,三元上市仍是悶在葫蘆里的藥,盡管去年1月份其上市方案已得到了證監會的認可。為上市所做的前期鋪墊花去了三元2400多萬美元,包括分別以2700萬和1350萬人民幣,收購呼倫貝爾和海拉爾的兩家乳制品企業90%和65%的股份,后又斥資930萬美元和990萬美元,收購北京卡夫食品有限公司和廣信麥當勞食品有限公司85%和50%的股權。這幾乎花光了北控在香港圈來的所有籌碼。
三元的固定資產在2000年急劇膨脹,但要想避免這番饕餮之后的消化不良,三元必須要得到新的資金支持。上市是最快捷的途徑,所以三元必須保持贏利。但15個月過去了,資本市場上的風云突變也許是三元始料不及的,這中間自然也誘發了計劃外成本,僅是生產線的大量閑置就無異于一種浪費。
對此,三元除了賣好自己的牛奶,使出渾身解數以捍衛贏利外,也別無他法。對于那些被并購的企業,不管你信不信,三元總是能在短期內施以“回天之術”,贏利的消息一次又一次如此人性化地貼近了三元的主觀需要。
在A股市場的大門外,三元無可奈何、卻又絲毫不敢懈怠地時刻準備著。
一筆上算的買賣
對于企業來說,資本市場的動蕩帶有不可抗力,不計成本和代價地去獲取資本往往得不償失,剜肉補瘡的作用不過是轉移痛苦。但三元的情況似乎要樂觀得多,它畢竟不需要為了上市而跳進一個虛幻而危險的深淵。
“就算上市的時機再度延期,三元從一條10萬噸的生產線上解放出來并不困難,這不過是個時間問題。”海通證券分析師劉京說,因為三元正處在一個成長性被描畫得無比興旺的行業中。
1997年至2000年,三元奶業的銷售額始終在以40%的年增幅一路攀升,從3.7億元增加到8億元。來自三元的資料顯示,每天上市600噸奶制品已供不應求。而2000年11月,由九部委局聯手推動的“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正式實施,則被看做是全行業通行的重大利好。
這一點從伊利的投資決策中可以得到證實。2000年9月3日,伊利投資1.1億元,北京密云縣保鮮奶生產基地正式破土動工,日處理鮮奶200噸。而這僅僅是一期工程。“我們還有2/3的空地用于未來的二期廠房,這個項目的規劃目標是日處理鮮奶500噸。”該廠長王樹俊說,他從沒懷疑過廣闊的市場前景,他放心不下的是全國奶牛的繁殖速度跟不上牛奶市場的發展。
“如果不收購卡夫,三元至少還要投資1億元建廠,而現在三元只需花7000多萬就得到了卡夫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并可以立即上馬生產了。”高青山不無得意地說,因為這怎么看都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邢春華曾對企業的并購對象做過這樣一個總結:收購現在好但未來前景不好的企業沒有遠見;收購現在好未來前景也好的企業成本太高;所以三元的原則是選擇現在不好但未來前景很好的企業。
北京、上海、廣州是全國最大的奶制口消費城市,與生俱來的地源優勢使三元不必像伊利那樣四處突圍。盡管有消息稱,有牛奶商近日被迫向地溝內傾倒牛奶,但對于三元來講,這不過是一種市場的相對過剩,在緊握北京地區90%市場份額的同時,三元對眼前的一切大可一笑而過,盡管他們確實希望從股市來錢以擴大自己在更大區域里的銷售渠道。
無論是手中的生產線尚開工不足,還是資本市場上的餓殍遍野,眼前的所有問題對于三元的未來成長而言,產生的影響不過是調整一下前進的節奏。當然,這主要得益于上市始終都不是三元煉金術的不二法門。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