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里雯
現代社會中常見的偶像崇拜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明星(演藝和體育明星)崇拜和神明崇拜,另一種是政治和商業領袖崇拜。雖然崇拜本身并無理性可言,但后一種崇拜更具假想的理性色彩,這也是區分兩種崇拜的惟一標準,雖然是非常不可靠的標準。在極端情況下,兩種崇拜不分彼此,比如1980年代日本影迷對成龍的崇拜和1930年代的德國對希特勒的崇拜
,都同樣能使崇拜者極度迷狂,乃至于為之獻身。但是在現代社會的權力框架中,后一種崇拜者通常獲得更多的社會“理解”和支持。
神明崇拜一再受到各種宗教運動和現代科學技術及社會制度的沖擊。最近,在美國發生的一場沖擊是針對天主教會的。一系列天主教教會成員對少年信徒進行性騷擾事件被揭露出來,這雖然并不新鮮,卻使天主教會在教徒心目中作為上帝的人間使者的地位大受動搖。由于教會主要依賴于教徒捐贈,恰當地解決這一危機將決定教會的前途。從教會過去一再掩飾和忽略此類事件的行為來看,利益,而不是信念,才是其政策的決定因素。國家與教堂在這一點上幾無二致。
90年代對商業領袖的崇拜是史無前例的,但經濟衰退的今天,商業領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從天堂墜落到地獄(5月號的《經濟學人》的封面故事的標題就是“坍塌的偶像”)。今天這場對商業領袖的激烈反對部分反映了其公司股票下跌的程度,也反映了他們的貪婪程度。但這也是對1990年代商業領袖崇拜的一種反動。
商業革命是否和政治革命等同?商業領袖和政治領袖是否一樣?狂熱的崇拜是否注定以對被崇拜者的踐踏告終?如果這些答案的回答都是:“是”,那就等于認為人類社會在過去100年內沒有取得任何制度上的進步,甚至沒有任何變更。但是,在批評一種退去的浪潮時,我們應當心懷戒備。完全的、徹底的批判意味著我們沒有從過去的經驗中真正學到任何東西,而倉促的歸類抹殺將使我們錯過成功的道路。
首先,我們都非常清楚,上個世紀末10年的商業革命和過去的政治革命有天淵之別。前者是在總體穩定的社會格局中進行的個別嘗試,對社會格局不具毀滅性,反而是社會健康的標志——今天,一個無法在經濟領域進行創新的社會注定是病態而短命的。在16世紀以前,各國經濟體還相對獨立,這樣的壓力幾乎不存在,俄國人不必放棄農奴制去學習英國人。但是,20世紀末的日本在短暫的輝煌之后,就不得不逐步放棄某些曾引以為傲的傳統管理方式,如終身雇傭制。
政治革命,以集體武力為特征,強制性地要求每個個體服從;而商業革命,以商業領袖個人決斷為特征,使用間接的手段,而且允許多元化的選擇。麥克·阿姆斯特朗被任命,以及他將AT&T投入新經濟革命的方式,并沒有任何武力強制因素。在這樣的創新中,惟一的隱性強制因素在于媒體和市場操作方式的群體效應。
政治革命,由于成本過高,注定必須是短暫的;而商業革命則包括了減少成本的實驗。
其次,商業領袖和政治領袖確實有相同之處,如個人魅力和與媒體關系的重要性。但是,權力的不同領域也決定了領袖的不同作用,和大眾更換選擇的成本——是賣掉股票還是等待下一輪選舉,或者是發動另一場革命?就這一點而言,商業領袖和政治領袖幾乎不是同一類動物,雖然在不同情境下,他們可以成為一類動物。
最后,如果說偶像崇拜注定以對偶像的踐踏告終,崇拜者和被崇拜者的責任是等同的,欺騙者必須與接受欺騙者共同合作才能成功。在商業領袖崇拜中,欺騙并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在管理方式上的一系列實驗確實具有真誠的動機。
全球資本主義進入新的衰退階段,是商業領袖們被拉下馬的重要原因之一。1949至1969年間,發生了5次衰退,但1980年至今只發生了兩次。人們如果拒絕承認經濟衰退的事實,CEO們就要繼續承擔唾沫和皮鞋,但是人們遲早會承認事實——CEO的經營可能并未帶來普遍奇跡,但也沒有帶來普遍的災難。在這種崇拜中最不合理的因素是CEO們過高的薪水和退休金,但是這是社會分配中永恒的問題,只不過,過去這些財富被無所事事的貴族收斂,現在成為不相稱的雇傭酬勞。
商業偶像的黃昏已經到來。但是,除了避免制造新的偶像外,我們還應當學會控制那種要避免一切錯誤的渴望。嘲諷和憤怒不僅無濟于事,還不著邊際。理性地承認錯誤一定會發生,但是不放棄任何糾正的機會——畢竟,在這么漫長的歷史之后,我們不能再含著淚水說:我們還是孩子。
(作者系本報專欄作家,現居紐約。)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