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擺攤撐起中國首富
“沒有母親,就沒有我們五兄妹的今天,也就沒有現在的希望集團”,這是劉氏兄妹對母親鄭康致生命的詮釋。以10億美元身價被《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首富的劉氏兄妹聲名遠播,但推動他們前行的母親卻鮮有人知。昨(11)日,希望集團董事局主席、長兄劉永言說,母親對他們兄妹的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她是一位偉大善良、讓他們永遠敬仰和懷念的母
親。雖然她已離開他們9年了,但每每提到母親,兄妹們的心情仍難以平靜。
青春熱血投身革命
劉氏兄妹的母親鄭康致,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地主家庭。在其8個兄妹中,她排行第二。十多歲時,鄭康致就協助祖輩,承擔起了撫養弟妹的重擔。雖然家道中落,雖然當時崇尚“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渴求知識的她仍偷空便學習文化知識,后來,由于出于對新思想的追求,她背井離鄉只身南下廣東,就讀于黃埔軍校婦訓班。北伐戰爭爆發后,她立即投入北伐戰爭,當了一名護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她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抗日救亡運動,參加了抗戰救護隊。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一個戰士受傷了,她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對傷員進行緊急包扎后,硬是一步一步將該傷員背到了幾公里外的安全地帶,等放下傷員后,她自己卻一下子暈了過去。
苦難日子言傳身教
為了抗戰,鄭康致奉獻了寶貴的青春,而立之年還未顧及談婚論嫁。后來,她遇到了才華橫溢又志同道合的青年、中共地下黨員劉大鏞。他們相互傾慕,走到了一起。1945年12月8日,劉永言在四川新津農村出世了。后來,劉永言的4個弟妹相繼降生。鄭康致對5個子女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她給子女們取名為“永言、永行、永美、永好和永化”(永化后來改為了如今的永紅———記者注),寓意為“言必行,行必美,美必好,好必發生質的變化”。50年代初,對非解放區來的干部實行個人供給制。劉大鏞無力撫養全家,家庭的重擔完全落到了鄭康致的肩上。為了讓孩子們吃飽,她白天在新津縣平岡小學教書,晚上替別人洗衣服掙錢。盡管這樣拼命掙錢,還是無法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萬般無奈之下,她含淚將老二永行送了人。可沒過多久,永行因右腿受傷,被人家退回。為了不把全家都拖死,后來她忍痛將老三永美送給了陳家。永美送走后,她一直很傷心,常為此以淚洗面。昨日,劉永言回憶說,在逆境中,母親仍言傳身教,嚴格要求兒女,教育他們要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她除了以極大的熱情教書育人外,還竭盡所能接濟貧困失學的孩子,而且義務辦起了成人掃盲夜校。有兩次,她奮不顧身地救起了失水兒童,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通報嘉獎。那時,他們雖是城市人口,也不得不開荒種地,上山采桑養蠶、下河撈柴。劉永言讀初二時,因饑餓得了水腫病,母親心如刀絞,因為當時由于這種病死了很多人。后來,母親不知從什么地方弄來了點米糠,幫他撿回了條命。母親雖然勤勞、善良,仍未躲過次次風浪,在文化大革命中,她被掛上黑牌游街示眾,工資被扣發,財產被掠走。為減輕“專政隊”的毒打,她只能整天穿著厚厚的棉衣棉褲。劉永言稱,眼睜睜望著母親被毒打,使他們更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也使他們兄妹立下了一定要發奮圖強的錚錚誓言。
希望創業擺攤助子
“文革”之后,春天來了。劉永言幾兄妹在父母的鼓勵下,相繼完成了大學學業。大學畢業后,他們在母親的支持下,開始了“希望”之旅。而劉母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初創的希望事業。她每天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地為企業奔波。青石橋農貿市場的攤子,她一守就是十年。當時企業做的是養殖業,主要養鵪鶉,而她在攤點上就賣鵪鶉和鵪鶉蛋。劉永言說,母親十年來守攤點的收入就是現在希望集團最寶貴的原始積累。1993年,劉母離開了人世。這對她的兒女們不啻是重大的一擊。大兒子劉永言在萬分悲痛中寫下了聲情并茂的《懷念母親》。在這篇文章中,他寫道,“母親突然離開了我們……悲痛伴著泉涌的淚水,往事一幕幕浮現在眼前……今天,希望集團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我們不僅成了精神上的富有者,而且也成了經濟上的富有者。母親常常告誡我們:要為人正直,寬厚待人,為國爭光,為民造福。母親不求享受,只有奉獻、克勤克儉、助人為樂,母親時時關注著我們的前程,每當我們事業有所發展……母親就會由衷地微笑……正當希望事業前程似錦,親愛的母親卻永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你所有熱忱溫暖過的人們,都在為你祈禱:愿你過度勞累的靈魂得到安息。”“你的追求和理想,你的未竟事業,有我們完成!母親,我們永遠懷念你!”
早報記者戴玉堂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