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街上賣冰棍的都知道我的職位不好當”
在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越來越多的本土化面孔進入這些外方或合資企業的高級管理層,但是幾乎所有的跨國公司高管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并不好扮演。剛剛離開微軟的高群耀就說過:“連街上賣冰棍的都知道我的職位不好當!”
本土化面孔又遭尷尬
上個月,以IT界為主的跨國公司高層發生連串人事“地震”:微軟中國總裁高群耀辭職,李金水也辭去康柏中國區總裁的職務;搜狐執行總裁周云帆和技術運營官楊寧同時宣布離職。
半個月之內發生如此多的跨國/外資高層人事變動不由得讓人回想起去年12月底剛剛辭去諾基亞中國區副總裁職務的最佳職業經理人劉持金,還有去年11月因與外資控股方達能意見有分歧而離職的樂百氏創始人何伯權等人。更早的可追溯到前年的王志東離開新浪,1999年吳士宏離開微軟以及美商網的童家威事件。這似乎應驗了一種普遍的說法:外資公司的中國高管雖然位高權重但事事未必如意,最終主導權仍在資本的手中。
高管何為?
兩年前新浪總裁王志東的離開告訴人們:在企業里面,資本的意志決定一切。原羅蘭.貝格中國區總裁宋新宇就此曾評論道:一方面資本確實可以左右公司的一切,有時資本的力量顯得很殘酷;但另一方面,資本本身也有壓力,它也是市場化的產物。幾乎每一個職業經理人都明白,最直接和最有說服力的考核方法就是業績。作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如果不能實現業績的增長,面臨出局則是必然的事情。高群耀雖然在挽回微軟在中國的公眾形象、開展政府公關等方面有所建樹,也自認為任職兩年交出來的成績單還不錯,但是微軟要求卻更高,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曾說過:“在我所負責的地區,如果沒有三位數的增長,會是件很奇怪的事情。”高群耀在上任之初的目標是將微軟中國的業務增長10倍,但兩年過去了,卻只增長了2.5倍,遠低于他當初的目標值。而去年在與國內六家企業共同投標北京政府采購事件中,只有微軟一家企業出局,這就成了高群耀被迫出局的導火線了。周云和楊寧也是在被認為是對搜狐的下一步發展意義不大時離開的。難怪說“增長—增長—再增長”是商業中十分殘酷但又不能不遵循的一條游戲規則。
業績高于一切?
原康柏中國區總裁李金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了解市場的階段,此階段中國市場還未充分發育起來,跨國企業在中國只占有很小的市場份額,同時國內也缺乏具有國際視野及跨國運作能力的高級管理人員,因此所有的高管基本都是外籍人士;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許多跨國公司越來越重視中國這個具有最大潛力的市場,而選擇了解本地文化、本地市場、擁有本地客戶關系并且成本相對低的本地人才就成了首選,因此從海外接受了西方教育后并有多年國外工作背景的海歸派逐漸占據了外資公司中國區高管職位;但由于以歐美國家為主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所占份額較少,所以不會投入太多精力去了解這個市場,同樣在選擇管理人才時,他們更信任的是自己熟悉的具有歐美背景的人士,但這并不代表是最適合中國的管理者。
在外企流傳著玻璃天花板一說,華人升到中國區總裁的位置通常就到頂了,如杜家濱、吳士宏加上今天離開微軟的高群耀,聯系起來似乎可以得出在微軟內部中國背景的人才不受重用的結論,宋新宇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在一個企業里最終考核一個職業經理人能力的還是業績,當然一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離開是有著種種復雜的原因,但不可一概而論是因為民族利益的問題。
保持低調謀求未來
現在,幾乎每一位離開外資高管職位的人都明白保持低調對自己未來職業人生的重要性,像早幾年吳士宏離開微軟時那種張揚的做法被普遍認為是不智的。因為大多從跨國高管職位走過來的職業經理人都明白,無論自己原來的東家對自己做過什么,即使是很大的不公也罷,自己也不可以以怨報怨。因為正是因為在這些具有國際知名度的企業擔任過要職,才使自己的身價陡升,踩自己的老東家不外乎是自貶身價。而且,很多選擇離開的人仍然可能是原公司的股東,作為一個合格的職業經理人,恪守公司機密維護公司名譽是最起碼的職業道德。
本報記者 吳俊碧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