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法國公司把中國的零售規定擰走了形,而且并沒有因此受到懲罰
盡管沒有哪個跨國公司可以公開這樣宣稱,但很多跨國公司私底下還是承認,在中國的成功很多時候與擰彎或者說規避規則的技巧相關。其中的奧妙在于知道哪些規定可以擰彎到哪種程度。掌握這種技巧的大師就是法國的連鎖超市家樂福。家樂福在短短的5年內在中國建立了第二大的零售連鎖店,在15個城市有28家連鎖店,2000年的銷售額達到了81億美元,
而取得所有這些業績的同時又視若無睹廣為人知的中央政府關于建立零售合資公司的要求。
對有些跨國公司來說,這似乎是個高風險的做法。幾年前,像雅芳和安利這樣的美國直銷公司在中國高調推進業務而踏進了灰色地帶。當中國政府于1998年在全國禁止直銷后,這兩家公司都被擊中了要害。但家樂福卻踩在更傳統更安全的地面上。
提供價值,而不是花哨
家樂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擁有正確的零售方式。光鮮的外國商場在90年代初就進入了北京和上海,希望向中國的雅皮士們銷售高價的進口產品。他們失敗了,其中包括幾家以銷售食品為主的超市。惟一成功的是香港的超市是Park'n Shop,該店在廣東省開了30家分店,但在其他地方也是一籌莫展。
在中國正確的零售模式是:一個面積巨大的商場,里面的東西不需要講究的包裝,提供大量低價、豐富的商品--就是美國人所說的倉儲式超市。讓人驚訝的是,家樂福并沒有選擇它的其他兩種模式--倉儲式和批發打折店。家樂福在世界上有很多競爭對手: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美國沃爾瑪,荷蘭的Makro和德國的Metro。但在中國,家樂福所擁有的超市數量和營業額比這三家加起來還多。
贏利規模
區別在哪?膽大。當沃爾瑪集中精力在中央政府批準的廣東省(11家沃爾瑪店中有8家在廣東)營業,并為自己越過了廣東省的疆域發展而感到惴惴不安的時候,家樂福則忙著不停地和一些幾乎是不可能的地方政府簽定營業合同,重慶、武漢、沈陽、青島,同時也沒有忘記超大市場北京和上海,這兩地共開了10家家樂福超市。對中等城市的市政府而言,家樂福所承諾的每家超市提供500個工作機會,以及高額的稅收是巨大的誘惑,因此行政法規的要求是一個可以被繞過的規章。
更重要的是,家樂福的快速擴張是由一個更大的目標所指引:家樂福承認,只有建立足夠多的超市才能贏利。當開到第20家超市時,家樂福開始贏利。理論上講,通過建立一個遍布全國的營業網點,家樂福才能從供應商那拿到大折扣。事實上,家樂福廣受歡迎的第一個原因是低價,第二個原因就是全國都有點:家樂福每家超市的商品都符合當地口味。這是因為超市經理對貨價上該上什么東西很有判斷力。家樂福前年把采購權集中在了上海,但每個超市經理仍然可以決定各自的"上架費"(由供應商提供的上架費用)、促銷、以及某種商品在貨架上的存放時間。
所以一位上海的零售分析家說,家樂福讓供應商以為,"我不需要和28家超市的經理搞好關系,我只要和在上海的一個經理搞好關系,他就可以把我的貨放在全國28家超市。"事實上,供應商仍然需要和每家超市經理談,以確保自己的貨上架。而且他們還必須自己把貨直接運到各個超市,因為家樂福沒有流通中心、倉庫或自己的運輸隊,也拒絕和批發商打交道。承諾和現實的差距使一些家樂福的供應商很惱火,但分析家認為"家樂福運貨的速度肯定比其他任何超市都快。"
有利于消費者
迄今之止一切都很好。但2000年,國家經貿委終于展開了對家樂福的調查,稱家樂福沒有得到中央政府的批準就擅自開店。家樂福只好先停止了當年再另開10家超市的計劃。
很多觀察家認為,這并不是家樂福聚會的結束。首先,考慮到家樂福的規模和知名度,以及地方對它的支持,國家經貿委頂多也只能罰罰款,也許還可以要求家樂福再開新店時需要向中央政府申請,以此減慢它的擴張步伐。而且,打擊家樂福也可能帶來這樣的問題,即在北京的國家部委怎樣處理中國其它近300家沒有得到授權的外資零售店?
總之,家樂福不大可能步雅芳和安利的后塵,陷入真正的麻煩,因為它的違規就是預測到了中國經濟不可避免的發展--建立現代零售業。北京一位資深的外國風險投資商說:"家樂福所做的從本質上來講是對消費者有利的,政府也知道這點。"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