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 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跨國公司加速中國的全球化
日前,我拜訪了北京的一些跨國公司和遼寧省的一些官員。跨國公司正在加深對中國經濟的參與度,可以說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之時,經濟發展的 一股推動力。而后者恰恰是中國經濟調整最難突破的地方。
跨國公司已經對中國非常了解,而且正開始有相當的贏利。10年前,情況卻并非如此。大多數跨國公司對有10億人口的中國充滿天真幻想。他們忽視了中國的低消費水平,而僅是簡單復制他們在富國的操作模式。“中國夢”變成了只有投入沒有回報的無底洞。可是,現在,中國的三個方面的發展已經改變了跨國公司的贏利預期。
首先,自1990年以來,中國的消費能力增長了三倍。中國的GDP從1990年的3880億美元增長到2001年的11600億美元。
第二,跨國公司已經成功地通過擴大規模和削減成本來使產品價格下降,從而與中國的工資水平相符。全球化生產,以及中國的低生產成本使得中國消費者能夠消費得起跨國公司的產品。這也是跨國公司能夠贏利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跨國公司正在把中國變成一個全球銷售的生產基地。10年前,為取得中國市場的準入資格,跨國公司在中國開設工廠。隨著時間的推移,跨國公司認識到必須在當地的成本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生產才能將產品銷售給中國消費者。現在他們又順理成章地開始下一個階段,利用中國的低成本優勢來打入全球市場。顯然,中國的低成本優勢會使跨國公司把全球生產更多地集中于中國。這也是如今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以上的因素使得中國成為跨國公司注目的利潤源泉。截至1999年,外國在中國的總投資達到3040億美元,而在中國的投資利潤率平均達到10%-15%,相當于國有企業的2-3倍。
順應全球化的東北國企改革
遼寧是東北三省之一。東北地區有1.07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4%,2000年的人均收入是1104美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1%。東北的經濟基礎是國有重工業,比如石化、鋼鐵、汽車和造船業。東北經濟的資金密集使得這個地區的人均收入相對較高,但同時也使得改革的難度很大。由于中國對金融穩定日漸敏感,東北企業已經不能得到更多的銀行貸款支持。大批長年虧損的企業因此被關閉。
國有經濟收縮的副作用是失業率的上升。當地政府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來應付這種局面。
首先,鼓勵發展服務業。第二,當地政府正在尋求與國外企業合資以提高重工業的競爭力。舉例來說,在引進國外技術條件下,汽車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造船業也已具備相當的競爭力,并正在快速發展。第三,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發展,在短期內刺激了需求,在中期內減少了商業成本,鼓勵了商業發展。但無論這些措施多么地有效,未來幾年里,失業率仍將居高不下。
東北的事例告訴我們,中國的財政政策必須致力于消除收縮虧損國有部門所帶來的副作用。財政政策應通過提高國有部門的投資來刺激總需求。這不僅是提高經濟的效率,而且有利于長期發展。刺激需求,但沒有收縮低效產業會導致更大的問題,就像現在的日本一樣。
可以斷定,這一輪國有企業改革會帶來一個更有效率的經濟。
另外,幸運的是,盡管這一結構性改革十分艱難,但是制造業正在向中國遷移,這能有效支撐中國經濟的增長。所以維持一個最低限度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財政投入還是可行的。在我看來,中國應該能夠成功度過可能持續3-5年的艱難時期。 (何雪峰譯)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