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有這樣一個感覺,2000年之前,你是一個商人;而從2000年至今,你似乎變成了一個“傳道者”。你到處演講,傳播你發明的“新華商”的理念,又到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當教授,講國際商務。請問:取得商業成就和推廣“新華商”的理念,你更在乎哪一個?
王輝耀:我的熱情更多地在推廣“新華商”的理念,因為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傳統意義上的商人向“新華商”的角色、身份、理念和行為模式的轉變 ,是非常有意義的。
以前沒有,可能也不需要這個概念。以前咱們這里習慣把商人分為三六九等,有民營企業家或者私營企業家、國企老總即國有企業家,還有什么海歸派、本土派、山藥蛋派,這樣五花八門的說法在國外是不存在的。在其他國家,商人就是商人,不存在將其定位為不同的身份和等級。
從最早的專業戶、個體戶,到個體企業家、私營企業家、再轉到民營企業家,的確,從企業家這些名稱的變化反映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和變遷。但我和很多民營企業家打過交道,他們贊同我的觀點,迫切需要給中國新一代的企業家正名,取消顯性和隱性的身份認證,大家都是商人。
主持人:隱性的身份和等級是歷史形成的,不是說都叫某個名字就大家平等了。你發明的“新華商”概念還有更現實的意義嗎?
王輝耀:有的!靶氯A商”更大的意義在于,面對入世,商人需要一種全新的思考模式和行為模式。我的概念里,新華商有五個特點:
第一是國際化,這個人是否出過國、留過學并不重要,但一定要有國際化和全球市場的觀念及眼界。據媒體報道,山東一個老農,靠互聯網把花卉生意做到國外去了,這樣的人我認為就是新華商。再說個極端的例子:當年兩伊戰爭的時候,需要大量的陣亡者的裹尸布,要純棉潔白的。有家中國企業就抓住了這個商機,F在,一說入世,大家就探討跨國公司打進來,我們在哪里招架得住,哪里招架不住。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打開大門,別人可以進來,我們更可以出去。全球經濟一體化、市場一體化,華商不應該被動地困守。我們中國人口世界第一,密度這么大不出去怎么行?你看,就連現在的跨國婚姻中,多數是老外娶中國人,而我們中國人娶老外的就少得多。主動成為國際化的商人,是我強調的新華商的第一要素。
第二個特點就是流動性要大,不局限于一個地方。我特別看中這一點。日本商人、猶太商人都自認為是世界公民,哪里有生意就到哪里生根。而我們華人就差多了,老一代出國的人許多是迫不得已,F在,市場是全球化的,所以新華商的活動范圍至少是全國化的。
第三是知識型,新華商起碼受過一定的教育,這樣才能在知識經濟時代有其立身之本,F在靠經驗辦事已經不靈了。或者像改革開放初期一夜間暴富的一群人。他們利用關系尋租,打個價格差,這樣起來一批商人,我沒有算入新華商的類別。這種“商人”在入世后逐漸會失去生存的理由。
我倡導新華商的概念是和老華商相對的。過去傳統意義上的華商,凈是一些在國外持三刀——切菜刀、剃頭刀和裁縫剪刀的人,一輩子沒出過唐人街。我參加前幾屆世界華商大會,碰到的凈是這類人,F在,新華商的代表應該是柳傳志、張瑞敏這類商人。
第四是要有市場經營的觀念,不是靠批文和壟斷來掙錢。新華商必須在市場經濟中產生,計劃經濟是沒有這種商人的。
最后一方面就是基本技能,作為新華商必須有基本的技能,像上網、熟悉現代企業管理、外語等等。
股票短信一問一答,助您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