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企業與客戶之間既是一種商業關系,更是在共同探索、研究和實踐企業發展過程中一些關鍵性的課題。它們在相互的碰撞中能夠凝聚一種不斷增長的產業智慧。
所謂企業化運作,勿寧說是對現代企業形態和體制的一種追求。
產業深化和信用經濟的不發達,使得大部分中國企業對于品牌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十分 急功近利的階段。品牌是企業長期信用的真正表達。
因為只會經營產品的企業是有限的企業。而成功的企業將是沒有邊界的企業,是充分實現流動的企業。把自己隔絕于資本市場之外,將企業的命運捆綁在某個或者某些產品和行業之上,是市場觀念深化不足、對資本責任心不足的表現。
溫元凱
作為一家成立運作四年的本土咨詢公司,我們有大量的機會與國內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充分的接觸、溝通和交流。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的開發者和創導者,我們一直在與企業一起分享思想和成功,謀求進步和共同成長的道路。我們與客戶之間既是一種商業關系,更是在共同探索、研究和實踐企業發展過程中一些關鍵性的課題。
讓我們感到饒有興趣的是,在對我們的客戶進行深入的企業考察診斷之后,我們在它們身上發現的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往往能夠在我們自身、在咨詢行業的企業中找到相同的影子。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在做企業,并且都是在努力做產業進步的探索者。我們很快就與很多客戶、尤其是這些企業的核心領導人,形成了一種在很多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上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良性互動關系。在相互的碰撞中凝聚一種不斷增長的產業智慧,是我們都感到十分興奮的一件事情。
2001年在中國的歷史上將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申奧的成功和加入WTO,將使我們真正全面地融入到全球社會和經濟生活中。同時,我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都是前所未有的。作為一場變革風暴到來之前的預演,今年以來,各個行業已經正在發生急劇的重組和洗牌運動。伴隨著新的競爭局面與新的合作可能,我們面對的企業和我們這個行業本身都在嘗試著戰略上的轉型和變革中的發展。因為這種結合起來共同謀求發展的需要,中國本土咨詢公司與本土企業之間應該是一種長期合作與共生的伙伴關系。
面對行業市場正在發生的不斷變化和入關之后越來越直接的國際性競爭,我們需要同我們的企業一起攜手跨越四個大的臺階。
企業化運作一位著名的房地產界人士日前在行業內一個研討會上大膽放言說,中國房地產行業除了萬科一家之外,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公司基本上是項目公司,而這些公司的老總基本上都是項目經理。這個論斷雖然有點危言聳聽,但卻是有相當的警醒意義的。記得1999年在上海召開財富論壇的時候,一位著名門戶網站的創始人在對話中談到在中國做企業的感受時,也說了十分類似的話。他說中國大部分企業目前在管理企業的基本經驗方面仍然是十分生疏和幼稚的。
作為改革二十年來市場經濟試驗的新生兒,中國大部分企業尚處于從嬰兒期走向學步期和青春發育期,企業機體的大部分機能仍然是不健全和不強壯的。在構成企業的基本要素和企業運作的基本結構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制度缺陷和組織缺陷,而在企業實際運作的流程和機制上也存在諸多的障礙和病灶。企業信用和組織文化的不健全和不發達狀態,經常使得企業內部信息溝通交流阻滯,個人行為凌駕于公司行為之上,權利導向大于責任導向,經營的壓力和決策的風險高度集中于少數幾個人身上。
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不是真正的企業,無法建立起真正的核心團隊的企業也不是真正的企業。在基礎管理上缺乏系統,在企業內部規范、制度和文化建設上的反復無常,這的確是現階段大多數企業的普遍狀態。在大部分企業已經提出"第二次創業"的背景下,企業如何練好內功、完善組織運作機制和基本管理系統,仍然是一個最重要的咨詢課題。
所謂企業化運作,勿寧說是對現代企業形態和體制的一種追求。
產業化運作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開始學會從整個產業發展和進步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定位。因為企業現今的發展已經越來越脫離不開整個行業、市場和社會的影響和制約。企業要么作為行業進步和產業升級的主動的推動者和領導者,要么成為行業進步和產業升級過程中的被淘汰者。在企業內部開展自覺的市場深化是企業因應行業市場深化和產業重組的必然要求,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競爭優勢不斷地提升和完善企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在自己最擅長的某個領域獲得最佳速度和規模。市場深化和產業化發展需要企業適應社會化大生產以及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的需求,在掌握專業化的系統配置和工業化的擴張機制的基礎上,為自己的服務對象開發出能夠商品化的個性化產品。
產業升級根植于社會需求和心理的變遷,對企業在掌握新的技術手段和運用新的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企業化運作方面的落后,我們很多企業還停留在類似小農經濟的傳統操作手法上,無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迅速復制和擴張自己的優勢能力。因為明確的定位和分工是社會化協作的基礎,充分的競爭是更高層面合作的基礎,市場深化是產業升級的基礎。企業化運作是產業整合提升和產業整體進步的基礎。
產業化運作要求企業建立超越眼前市場的戰略,要求企業最高領導人不僅能夠應付現實的挑戰,而且能夠構思明天的事情,引導著整個企業主動適應產業變遷的需要,成為行業的領跑者。
品牌運作未來中國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的競爭都將是品牌的競爭。在這方面中國企業相對于國外企業而言大多處在弱勢地位。中國企業最終要學會依靠品牌去整合整個行業的資源,使本企業處在產業制高點的有利地位。
沒有品牌的企業是最終不會被市場接受的企業。因為品牌是企業在市場中的靈魂。品牌是企業長期信用的真正表達,它的生命甚至可以長于企業本身。在此方面表達無力和表達混亂的企業將得不到消費者的信任和市場的承認。品牌是企業實力和文化的綜合輸出,是企業傳遞給市場的一種可靠的信息。要維護自己的基本客戶,贏得他們的忠誠和信任,光靠賣出產品回收現金而無視企業長期信用的商業模式是單薄的。有些產品可能有華麗的裝飾和漂亮的包裝,但是思想的空洞和信用的透支卻是掩飾不住的。對于品牌的相關受眾是誰,品牌應該傳達什么樣的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品牌戰略統領和涵蓋產品營銷的策略和市場的運作技巧,都需要專門的研究、嘗試和經驗。大部分企業只有在銷出他們的產品的時候才會想到品牌建設。產業深化和信用經濟的不發達,使得大部分中國企業對于品牌的認識還是停留在十分急功近利的階段。
資本運作在資本運作上的陌生和遲鈍將使企業最終丟掉最高端的市場,而將自己置于被支配的地位。因為只會經營產品的企業是有限的企業。而成功的企業將是沒有邊界的企業,是充分實現流動的企業。把自己隔絕于資本市場之外,將企業的命運捆綁在某個或者某些產品和行業之上,是市場觀念深化不足、對資本責任心不足的體現。在謀求上市已經成為時尚的今天,大部分企業對資本運作認識和知識還是相當不足的。從產品經營上升到資本運作,是企業戰略轉型過程中要跨越的又一個臺階。離開資本運作,企業對于資源的配置和重組是不充分的、殘缺的。
象任何其他行業正在進行的過程一樣,咨詢行業企業的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也是必然的選擇,重組是將正在運行中的資源和大家各自所做的工作整合起來,避免無謂消耗和浪費的最佳途徑。
企業化運作、產業化運作、品牌運作和資本運作,最終是企業信用的設計、建立和擴張的過程。共同構建一個健康的企業平臺、一個有活力的事業載體、一個有生命力的品牌形象、一個持續的資本價值鏈,是無論哪個行業的企業和企業人對經濟和社會的真實貢獻。
溫元凱教授是北京南洋林德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
短信圣誕站送大獎:數碼相機、CD/VCD…好機會別錯過!
送祝福的話,給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語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