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聚焦:盤局將會如何破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3月03日 07:56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吳一萍:核心資產股將有誘空過程 跌破30日均線后,大盤雖然邁著謹慎的腳步連續多日小幅上揚,但習慣了前期大刀闊斧前進的投資者明顯能感覺到股指已經開始滯漲。 這種粘滯一是反映在成交量上,量價背離反映出人氣的謹慎,盡管均線系統收復后
對于后市走勢,筆者認為核心資產股仍將起到左右大盤的作用。關注它們的動向,就能洞察盤局將如何破解。 我們可以從上證50身上找到答案。上證50曾經一度比滬綜指領先近3個百分點,但早在2月10日創出新高之后上證50就已經明顯表現出漲得慢跌得快的出貨態勢,當上證綜指在2月23日創出1730點的新高時,上證50已無力再創新高。從近期走勢看,上證綜指已經一舉收復了30、15、10、5日等多條均線,但上證50卻仍然在30、15和10日均線下徘徊,而且均線系統的空頭排列比較明顯,短線企穩的可能性不大。這一先行指標似乎預示著大盤還有向下的做空可能。 另一方面,近期市場的縮量反映場外資金開始謹慎,而以基金為主的機構在大盤藍籌當中進行籌碼的結構性調整可能是部分核心資產繼續保持強勢的原因,漲跌相抵使股指上行受到限制,而這種存量資金的運作是導致近期盤局的主要因素。 如果增量資金繼續保持謹慎心態,那么以基金為主的存量資金維持大盤藍籌以外的板塊以及部分強勢大盤股板塊的力量究竟會有多大呢?筆者認為這種力量是難以讓人樂觀的。換句話說,大盤藍籌股向下做空的動能仍然存在,一是因為汽車等板塊步履沉重、有進一步向下走低的趨勢;二是石化等強勢板塊多在三角形整理階段、突破上軌有一定困難。因此,筆者認為存量資金對大盤的支撐力度有限,大盤股整體向下走低一級臺階的可能性較大。 所以,股指的運行可能會先抑后揚,而大盤藍籌類的核心資產在這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短期內大盤股還會有一個集體下潛的動作,對股指的拖累會表現得很明顯,股指也會因此擊穿技術支撐位,從而將大盤股和其他板塊中累積的獲利盤作一次比較徹底的清洗,這也是存量資金轉換籌碼的過程,不排除機構主動利用大盤股下潛營造一種誘空氛圍。 從中線來看,場外資金仍然對這類核心資產相當的青睞,回調到一定程度獲利盤釋放相對充分之后大盤藍籌還會獲得場外資金的追捧。盡管到時候核心資產分化會比較明顯,但大盤股整體的“反撲”會出現,到時候這些定海神針將再度成為牽引股指上行的引擎。(海通證券研究所吳一萍) 王棟:以時間換空間 近期市場進入盤局的跡象越來越明顯,該盤整區域最終將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被向上突破。 從基本面講,《意見》完全可以為空前級別的牛市奠定牢固基礎。良好的宏觀經濟背景,存量充沛的包括居民儲蓄、企業富余資金在內的社會資金,以及基金、券商、QFII等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都將成為牛市展開的充分條件。 在市場面,從1307點到1730點的行情有如下特點:1、期間沒有像樣的調整,指數以平臺中繼方式脫離1400、1500、1600點幾個整數關口;2、量能穩定,兩市日成交量萎縮到200億以下或者是放大到300億以上都很罕見;3、市場熱點以1月5日的1550點為分界點,之前是“二八現象”,之后是“八二現象”,藍籌股與其他各板塊走勢出現“蹺蹺板”效應。 從價、量、時、空這4大技術要素角度分析,市場最大漲幅為32%,去年4季度資金主要流向藍籌股,進入2004年后增量資金呈現全面介入新興熱點的態勢。從1307點到1730點持續時間為13周,其間出現10根周陽線和3根周陰線,陽線攜帶8306億成交額,陰線攜帶2760億成交額,成交比例約為3:1,在合計1.1萬億成交額中,委買總數大比例高于委賣總數。從這些數據看,行情已經消耗的空間并不大,增量資金入市是基本的流動方向。但是行情的持續時間已經進入微妙階段,階段性的獲利籌碼需要換手,市場博弈格局在行情演化中不斷變動也需要主力機構作相應的布局變動,基金等各路主力機構需要適度調整倉位布局,這就決定了2月下旬的這次跌穿30日均線的調整。由于這種調整出現是服務于主力深化行情的戰略目的,所以不會一蹴而就,使行情快速恢復強勢展開上漲也不現實。 那么未來大盤趨勢就很可能進入盤區,中期來看下一輪上漲行情則是這個盤區的發展結果。結合均線系統、周K線、對指數直接有影響的藍籌股的當前位置這些因素分析,筆者認為上證指數將進入的箱體上軌在1730至1748點之間,下軌在1600點之上產生。 作為中小散戶投資者,只有透徹認識到這一點,堅定地向前看、向遠看、向上看,才能夠避免被短線起落的浮云遮住了“望眼”,與此同時,在操作上也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江蘇天鼎王棟) 本版作者聲明:在本機構、本人所知情的范圍內,本機構、本人以及財產上的利害關系人與所評價的證券沒有利害關系。 本版文章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文責自負。讀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