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投資策略取得全面勝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30日 06:32 北京晨報 | |
前言:9月26日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題為《基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的文章。然而三個月過去了,我們卻發現本來一直被市場人士懷疑將撐不下去的基金反而成了市場的“引路人”。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啊想了想,不妨把這三個月中的一些故事和市場重新回顧一下,雖然有些后知后覺,但或許會對明年的行情判斷提供一些線索。 9月:基金經理悲觀的一個月 9月底,我在寫那篇文章時,正是招商銀行宣布要發100億元可轉債,而各家基金公司狂提反對意見的時候。當時我采訪的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回答了不少問題,現在很多問題和答案已經不記得了,但有兩個答案一直記得很清晰:一是“我們肯定不會選擇在這個價位賣掉招商銀行,因為我們認為其股價就在投資區域”;二是“招商發債讓我們感覺很害怕,一個招商我們不怕,但第二個、第三個呢?我們拿的可全是藍籌股啊,要說都可能會有或即將有再融資方案,真要這樣我們能不怕嗎?你說我們能不抵制招行發債嗎?” 這兩句話當時對我觸動很大,基金經理在面對國有股一股獨大和自己投資理念沖突時,的確是一籌莫展。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引發的有關股權割裂的大討論,以及有關國有股流通試點的傳聞。 關于那段時間的大盤,現在回想起來給過我一些啟發:當基金經理發現藍籌股全線危機的時候,肯定是已經意識到果真如此下去定會死得很慘。我當時就是這種感覺,所以用了個很危言聳聽的題目,現在回想起來確實有些沒必要。作為最陽光、最受扶持的基金,具有大智慧的管理層怎么會任由它們倒下呢? 10月:基金重倉股止跌 10月,基金如期地公布了三季度的投資組合。此前,北京證券的梁旭、天財投資的黎明和我一直都在猜測基金的倉位情況。幾乎所有的變化都猜對了,比如加大投資集中度而不是采取分散投資來抵御風險等。但有一個最關鍵、最反常的細節卻判斷失誤了,就是基金的普遍倉位不但沒有大幅降低反而很穩定,甚至有些還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升。因為按我們的思路,基金一半現金、一半高集中度持有藍籌股才是最好的防守策略。 隨著基金季度投資組合的披露,大盤在10月10日、10月22日、11月4日三次出現了大的反彈,而且成交量也是逐步放大。特別是第三次,讓我和幾個朋友全部看多。但市場再一次教育了我,真正見底前的“最后一摔”往往才是最致命的殺招。11月13日,跌破平臺的股指創下了幾年以來的新低——1307點。 當時看空的人很多,幾乎所有人都認為1300點失守根本沒有問題,很多人都相信最后一跌會由一直不怎么跌的基金重倉藍籌股的補跌來完成。但就在很多資金等著在1280點下方抄底的時候,行情在梅林、廣電、中視等科技超跌股的帶領下全線反彈,惟獨基金的股票漲幅最小。 11月、12月:基金重倉藍籌股全線開花 在滬指于11月13日創下1307點新低后的那個周日,梁旭曾跟我在月壇的足球場上說過的現在回想起來最具實戰意義和最貼近真實的一個傳聞。我問他怎么看大盤的破位和基金重倉股的頑強,他告訴我了一個傳聞:“據說,基金的思路很簡單,就是要利用強大的資金實力護住重倉股,然后把各路資金全擠到他們的投資理念上,真不知道券商們怎么想。” 其間有過很多利空傳聞,比如南方證券破產在即,新疆德隆獨木難支,長江電力上市會帶動價值中樞下移……后來,超跌股全線啟動的時候,幾個在不同券商做研究員傳來的消息或多或少地證實了梁旭的傳聞。其中銀河證券給超跌反彈的定義為“成功救市”。而東方證券、申銀萬國等證券公司的內部會議傳的消息也是全線堅決翻多。但奇怪的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是當時并沒怎么上漲的藍籌股。 直到長江電力、寶鋼股份、揚子石化一路漲個不停的時候,很多投資者才意識到大多數的券商重倉股為什么會在漲過一段時間之后出現連續下跌,甚至有了跌停。原來券商已經利用反彈開始調倉,很多股票被全線放棄,個別股票卻一路走了上去,比如南方航空。 黎明一直在算基金的現金頭寸,認為寶鋼股份、長江電力、揚子石化等能有那么源源不斷的接盤絕不可能是基金的貢獻,入場資金的復雜性可能會出乎想像。而東方證券的何仁科更是在有色金屬、公用事業、基礎能源等二級股強勢上漲時作出了近乎相同的判斷:基金不可能是二線藍籌股的“主打”(不排除有部分基金在新品種上開倉)。 那么誰是“主打”呢?是不是習慣了做獨莊的券商已經接受了基金的投資理念,在減倉歷史重倉股的同時轉而加入到了藍籌股的投資陣營中?而在新品種上開倉是不是也是他們不愿意過分為基金“抬轎子”的一種選擇?果真如此,是不是在1400點才開始建倉的非基金機構注定會在2004年繼續做多呢?果真如此,按常理看,目前百余點的上漲可能還只是“初級階段”。 而在承認了2003年最大的失誤就是“二八法則”過于極端的基金經理們會不會也開始在煤炭、電力、有色金屬、日常消費品、數字電視等品種上布局呢?至少大成價值增長的基金經理在12月26日早間版的《中國證券》的采訪中就是這么表態的。看來,或許這不是巧合,具有大智慧的基金已經在投資理念的博弈中贏了頭陣。晨報記者高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