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剛:深本地股助力大盤決戰半年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12月03日 08:28 證券日報 | |
西南證券 張剛 周二在鋼鐵、石化、汽車等大盤藍籌股累計較大升幅處于調整態勢的情況下,深圳本地股深天地、ST中華、ST特力漲幅居前,此現象是否意味著滬深本地股有望承接領漲地位,再度助推大盤實現對半年線的突破呢? 1、股本結構具備指標股特征 從股本結構來看,深圳本地股大盤股居多。75家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中,總股本在5億股的上市公司有24家,占本地上市公司的32%,遠遠高于上市公司整體17.35%的水平。流通盤超過10000萬大盤股的有32家,在5000-10000萬之間的有23家,5000萬股以下的有21家。32只流通盤在10000萬股以上的大盤股中,22只入選深證100指數樣本股,此外,招商銀行、太太藥業、金地集團三家公司入選180指數樣本股。因此深圳本地大盤股的走勢對大盤指數的影響較大。流通盤最大的5家公司分別是深發展、招商銀行、深寶安A、深能源A、中信證券。 另外,滬市本地股在數量上和股本結構上,也具備指標股的特征。滬市本地A股上市公司有142家,總股本在5億股的上市公司有46家,占本地上市公司的31.51%,遠遠高于上市公司整體水平。上海本地股明顯具有指標股的特征。另外,在上證180指數成份股中,就有22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這些股票具有較大的流通市值。因此,拉抬上海本地股確有主力資金抬高股指的跡象。滬深本地股若能走強,確實能夠推動大盤走高。 2、業績并不突出 今年以來,理性投資理念深入人心,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較難得到市場的認同。滬深兩市本地上市公司業績如何呢? 從2003年第三季度的業績看,上海本地的142家A股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7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6.8%,略高于整體上市公司業績水平的0.16元和6.19%。虧損公司為17家,所占比例為11.97%,低于整體上市公司13.54%的虧損比例。深市本地的75家A股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為0.19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7.45%,高于整體上市公司業績水平。虧損公司為16家,所占比例為21.33%,高于整體上市公司13.54%的虧損比例,說明深市本地公司業績分化嚴重。 總體看,滬深本地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并不顯著,略高于平均水平。 3、購并題材較多 雖然滬深兩市本地上市公司業績并不突出,但兩地市政府在推進國企重組方面,一直處于其他省市的前列。 去年,深圳市制訂了國際招標改革總體工作方案、基本工作程序和設計方案,并公布了首批5家國有企業招標試點改革企業名單,分別是深圳市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燃氣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食品總公司,涉及能源、公用事業和食品等行業。 在目前此試點接近尾聲的基礎上,深圳有望推出下一輪試點。在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方面,深發展和賽格三星在外資并購方面屬于率先啟動。盡管深發展和新僑投資在重組進程上并不順利,但花旗參股浦發銀行已經獲得批準,顯示管理層扶持銀行業的意愿比較強,深發展仍有望厚積薄發。 4、政策配合切實有效 從基本面上看,上海市政府已經組建了旅游和商業兩大企業集團,涉及新錦江、錦江酒店等上市公司。近期上海本地股板塊最新的利好消息是,8月底主要媒體披露的上海新制定了《關于外資并購本市國有企業的若干意見》的實施細則,鼓勵外資以并購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組改造。初步形成與國家金融監管部門共同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發展戰略。 滬市上市公司國有股占總股本比例在50%以上的有53家,其整體雖具有購并重組的條件,但還需等待相關法規的完善。 如果國資委能夠出臺《上市公司國有股轉讓暫行辦法》的情況下,在上海、深圳當地市政府的扶持下,本地上市公司有望掀起一波重組浪潮,但短期內由于缺乏基本面利好支持,兩個板塊難以承擔率領大盤突破半年線的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