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的下跌總是那么無情,即使有商業股的逆市走強仍然擋不住股指扶搖直下的勢頭。而指標股的冷漠和無情更是股指下跌的始作俑者。短線資金只能算是大盤的救命稻草,救得了一時卻救不了永久,在成交量繼續萎縮和新的熱點沒有產生前,預計大盤仍然會下探底部。
周一開始的反彈表面上好象是有消息面的配合,但更多意義上可認為是一種技術
性反彈。在各指標股都穩如泰山的時候,各超跌概念股施展其超跌的魅力,在弱市中開出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這都得歸功與短線資金的參與。在大規模資金面臨華夏上市的壓力的時候,短線資金瘋狂出擊,從次新股到科技股,再到紡織股,接著是上海本地股,最后是今天的商業股,每一次出手都能賺個缽滿盆翻。但是當他們背后的堅實基礎指標股在開始走弱的時候,就不光意味著他們的賺錢效應得到抑制,也預示著新一輪探底行情的開始。
在每次大盤都往下陰跌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提與大盤走勢很不對稱的ST股。當大盤處在主升段,價值投資占據主導地位時,ST股自然備受冷落。而當大盤處于調整或是弱勢之際,ST板塊便會引來短線游資。隨著兩年多來的下調,ST板塊大部分已基本調整到位,下跌空間比較有限。這就為短線資金炒作ST個股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半年報基本公布完畢之后,很多ST個股的風險已經釋放完畢。一些公司的業績出現好轉或盈利,毫無疑問后期將會受到新入場資金的積極關注。另外,一些ST公司為避免退市,唯有“背水一戰”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這種未來重組的朦朧題材所產生的魅力對投資者也具有相當大的誘惑力。但是面對一些具有退市風險的*ST個股,除非該股有確定的資產重組題材,否則還是不碰為妙。
大盤見底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連續快速下跌,引發市場恐慌,以空間換時間。這種方式過于劇烈了些,但短期效果應該不錯。另一種是抵抗式下跌,慢刀子割肉,以時間換空間。這種方式溫和有余,實則令人痛苦更甚。華夏銀行遲遲不能上市而導致大盤下跌實際上就造成大盤一直在用抵抗式下跌。回到操作策略上,大家知道,牛市中,每一次回落都是吸納機會;熊市中,每一次反彈都是沽貨機會,除了嚴重超賣,不宜入市。牛市中,游戲規則是增值;而熊市中,游戲規則則是保本。以目前市場表現看,市場弱勢明顯,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保本為第一要務。
|